想象暴力

曾建元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台湾北社法政组副召集人
台湾公民社副理事长


 


由贝玛顿珠(Pema Dhondup)编剧和执导的《我们不是和尚》(We are No Monks) ,是西藏流亡社会所拍出的第一部剧情电影,也是今年蒙藏委员会西藏影展参展电影中唯一的剧情片。


本片描写在西藏流亡首都上达兰莎拉的四个年轻人的故事。片名直接地表达了西藏流亡青年面对家乡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占领,以致于被迫在异乡寄人篱下时久久蓄积的苦闷即将濒临爆炸时的心情。当他们吶喊着「我们不是和尚」的同时,其实是在警告世界,他们亡国亡族的愤恨不想再被西藏的佛国形象,以及达赖喇嘛的悲悯众生的非暴力和平主张遮蔽了,他们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恐怖行动已经出现在电影的情节里了。而纵使是和尚,看过丹增索朗《西藏谍影》(The Shadow Circus: The CIA in Tibet)纪录片的人们不会忘记,西藏反抗军四水六岭护教志愿军里有参战的喇嘛,喇嘛为了救世救苦救难,也是会杀人的。


想想九一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用的是文明对抗野蛮的文明冲突论来诋毁伊斯兰教的圣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亦以文明解放野蛮、完整反抗分裂的文明冲突论来丑诋西藏流亡政府。正如美国巴勒斯坦裔文化学者爱德华.萨依德(Edward W. Said)所说的:「宗教或道德上的基本教义派之所以会造成祸害,原因在于他们对于革命与反抗怀抱的原始理念──包括愿意杀人也愿意牺牲──在今日很容易就能与先进的科技相结合,而且对惨烈的报复行动甘之如饴」,在伊斯兰的世界里,常年面对无止无休的民族、阶级与文化压迫,使得恐怖行动竟然成为肉身殉道而成为灵魂拯救和民族解放的法门,也因此而更加深了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和犹太复国主义以及西方世界间血海深仇,从而使美国人民陷入被恐怖主义包围的恐惧中。


相反地,坚持非暴力,而主张藉由容忍和相互的尊重,以和平的方式追求西藏自由的达赖喇嘛,则已经流亡印度四十八年了,藏中之间关于西藏未来地位的谈判始终未有实质的进展,而中国共产党统治力量的伸展和汉民族文化的侵蚀,却已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而更加深入到西藏地区,对于西藏流亡社会而言,那是他们的原乡,民族精神的根柢,一旦他们重返西藏梦断天涯,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吉普赛民族,这一个流亡民族心灵的集体恐惧,乃正随着达赖喇嘛的年岁日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渐强大,而不断地在扩大之中。设想,如果巴勒斯坦有朝一日独立建国成功,如果达赖喇嘛有生之年的中间道路主张无法获得实现,发现被世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公平对待的西藏流亡人民,在失去达赖喇嘛的约束之后,会不会有新的世代投身肉身殉道,我们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电影的一个主轴,是新到的流亡青年琶山编写的舞台剧的准备和演出,这出舞台剧的主题,就是讨论暴力反抗。琶山刚抵达兰莎拉时,曾与一位西藏友人在湿婆咖啡店有过小小的摩擦,当时店里的电视正播放着有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报导。琶山推打了友人,友人说:「达赖喇嘛不是叫我们要非暴力吗?」琶山则回答道:「有时暴力比较好」。琶山的暴力边缘论最后是在舞台剧的剧情里实现的,但他自己所饰演的主角被围捕的印度警察枪杀,悲剧收场。暴力边缘论是电影主角的一种想象。电影是以哑巴丹度作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观点,以他自身作为肉身炸弹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印度的贵宾作为开始和结束,出发前,丹度抚着达赖喇嘛的照片不住流泪。丹度身后魂魄回到了达兰莎拉,和他原先为人生感到迷惘而逐渐体认到责任感的朋友们在一起。丹度说:「心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作为一个流亡的西藏人,魂魄归处,竟不在原乡。更无奈的是,电影里真实而成功的恐怖行动,仍是现实里的想象。


(本片为蒙藏委员会2007《从镜头看西藏》影展暨研习会──《让心与世界屋脊相遇》参展影片,作者为十月十四日宜兰县五结乡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映后座谈会引言人)



民国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一时
于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研究室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想象暴力

曾建元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台湾北社法政组副召集人
台湾公民社副理事长


 


由贝玛顿珠(Pema Dhondup)编剧和执导的《我们不是和尚》(We are No Monks) ,是西藏流亡社会所拍出的第一部剧情电影,也是今年蒙藏委员会西藏影展参展电影中唯一的剧情片。


本片描写在西藏流亡首都上达兰莎拉的四个年轻人的故事。片名直接地表达了西藏流亡青年面对家乡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占领,以致于被迫在异乡寄人篱下时久久蓄积的苦闷即将濒临爆炸时的心情。当他们吶喊着「我们不是和尚」的同时,其实是在警告世界,他们亡国亡族的愤恨不想再被西藏的佛国形象,以及达赖喇嘛的悲悯众生的非暴力和平主张遮蔽了,他们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恐怖行动已经出现在电影的情节里了。而纵使是和尚,看过丹增索朗《西藏谍影》(The Shadow Circus: The CIA in Tibet)纪录片的人们不会忘记,西藏反抗军四水六岭护教志愿军里有参战的喇嘛,喇嘛为了救世救苦救难,也是会杀人的。


想想九一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用的是文明对抗野蛮的文明冲突论来诋毁伊斯兰教的圣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亦以文明解放野蛮、完整反抗分裂的文明冲突论来丑诋西藏流亡政府。正如美国巴勒斯坦裔文化学者爱德华.萨依德(Edward W. Said)所说的:「宗教或道德上的基本教义派之所以会造成祸害,原因在于他们对于革命与反抗怀抱的原始理念──包括愿意杀人也愿意牺牲──在今日很容易就能与先进的科技相结合,而且对惨烈的报复行动甘之如饴」,在伊斯兰的世界里,常年面对无止无休的民族、阶级与文化压迫,使得恐怖行动竟然成为肉身殉道而成为灵魂拯救和民族解放的法门,也因此而更加深了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和犹太复国主义以及西方世界间血海深仇,从而使美国人民陷入被恐怖主义包围的恐惧中。


相反地,坚持非暴力,而主张藉由容忍和相互的尊重,以和平的方式追求西藏自由的达赖喇嘛,则已经流亡印度四十八年了,藏中之间关于西藏未来地位的谈判始终未有实质的进展,而中国共产党统治力量的伸展和汉民族文化的侵蚀,却已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而更加深入到西藏地区,对于西藏流亡社会而言,那是他们的原乡,民族精神的根柢,一旦他们重返西藏梦断天涯,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吉普赛民族,这一个流亡民族心灵的集体恐惧,乃正随着达赖喇嘛的年岁日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渐强大,而不断地在扩大之中。设想,如果巴勒斯坦有朝一日独立建国成功,如果达赖喇嘛有生之年的中间道路主张无法获得实现,发现被世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公平对待的西藏流亡人民,在失去达赖喇嘛的约束之后,会不会有新的世代投身肉身殉道,我们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电影的一个主轴,是新到的流亡青年琶山编写的舞台剧的准备和演出,这出舞台剧的主题,就是讨论暴力反抗。琶山刚抵达兰莎拉时,曾与一位西藏友人在湿婆咖啡店有过小小的摩擦,当时店里的电视正播放着有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报导。琶山推打了友人,友人说:「达赖喇嘛不是叫我们要非暴力吗?」琶山则回答道:「有时暴力比较好」。琶山的暴力边缘论最后是在舞台剧的剧情里实现的,但他自己所饰演的主角被围捕的印度警察枪杀,悲剧收场。暴力边缘论是电影主角的一种想象。电影是以哑巴丹度作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观点,以他自身作为肉身炸弹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印度的贵宾作为开始和结束,出发前,丹度抚着达赖喇嘛的照片不住流泪。丹度身后魂魄回到了达兰莎拉,和他原先为人生感到迷惘而逐渐体认到责任感的朋友们在一起。丹度说:「心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作为一个流亡的西藏人,魂魄归处,竟不在原乡。更无奈的是,电影里真实而成功的恐怖行动,仍是现实里的想象。


(本片为蒙藏委员会2007《从镜头看西藏》影展暨研习会──《让心与世界屋脊相遇》参展影片,作者为十月十四日宜兰县五结乡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映后座谈会引言人)



民国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一时
于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