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约300人突然闯进已经办了10年的上海普陀区建英希望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其中有警察、保安、及区教育局人士,与校方发生激烈冲突。普陀区教育局范副局长当众宣布:“建英学校现在开始停止办学。”建英学校目前有38个教学班,拥有学生2100多人。为什么突然被叫停,老师们都不清楚。教育部门的说法只是简单的“没有办学许可证”。(1月9日《半岛都市报》)得知这条消息,多多少少还是让我感到震惊的。在这个学期就要结束的时候,教育局先把学校“结束”,确实很不符合常理。当天不仅是来了三百人要封校,有关单位还很配合的开来了三台挖掘机,那架势简直就是要把学校移为平地。教育局的突然变脸,无疑使这样的民工子弟学校提前遭遇了寒流。这倒挺像电视剧《马大帅》里剧情。马大帅为民工的子女办了一所学校,结果遭人报复,被拆迁办的人把学校给拆了。民工子弟学校就像没有娘的娃,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所有痛苦都得自己承受。
建英希望学校现在的痛苦就是教育局为什么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强行让学校停办呢?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受访时说,区政府其实欢迎社会力量一起给民工子弟办教育,“政府并没有要包办一切”,但大前提是必须合法及符合办学条件,包括学校的安全与卫生。他表示建英学校并没有办学许可证,而办学条件虽然经多次警告却一直未见改善,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例如小小课室挤满了五六十名学生,校舍也欠缺消防安全,教师队伍中又有超过三成不具备教师资格等等。再谈到为何在寒假前将学校突然停办时,教育局表示是学生的安全“刻不容缓”。
好一个“刻不容缓”,就是在有关领导的“大慈大悲”中,一所有着十年历史的民工子弟学校土崩瓦解了。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存在着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民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那么民工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从某种角度看已经先天弱势。他们需要关怀,需要这么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也因此有理由存在。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公立学校都在走市场化的运营路线,讲究的是自己造血,自我生存。办学校如同办企业一样,学校领导不仅会教育,还要会经营,从这点上看,民工子弟学校似乎就没有什么“可持续性发展”了。
由于民工子弟学校的特殊性,注定与其他学校存在差异。学校设施简陋及师资条件差,几乎是许多民工子弟学校的“通病”。而造成这些的症结就是资金不足。为什么资金不足,因为民工子弟学校面对的是民工,而民工又是一群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收入,他们的劳动保障都是一大问题。在收取学习费用上,民工子弟学校自然也要量体裁衣,只能收取很少的学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民工子弟学校自己就陷入到了被动的状态。
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还不如普通公立中学择校费的零头多,自身发展陷入困境,是民工子弟学校遭遇的瓶颈。这也是民工子弟学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冷漠”对待的一个原因。
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公立学校出现的“两极分化”凸显了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已久矛盾。民工子弟学校大多是由个人承办,既然是个人承办,经费支出也由承办者自己解决,然而由于民工子弟学校的特殊性,使得它不能成为赢利性的学校,这样经费的紧张,使得学校自身发展受到约束,财力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校在硬、软件上的缺失和漏洞。上海建英希望学校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该考虑到政府在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上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是管理者还是合作者,是监管民工子弟学校还是协助民工子弟学校,而现在出现的更多情况就是政府在民工子弟学校的位置上不明确,所扮演的角色不确定。现在的学校,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全都走市场化的路子,而民工子弟学校恰恰是要福利化,要有福利性,这也是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一个尴尬。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进入的是一个怪圈。
看到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不由得想到民工了本身。感觉上民工子弟学校同民工一样,受到的都是冷眼相待,看看民工的宿舍再联想一下民工子弟学校的校舍,这两者是不是有一些必然的联系。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表示,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如果划分等级,民工属于社会低层的人群。在常人眼中,民工已经低人一等,而这与民工的子女无关。在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上,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使教育公平成为空话,这不仅使民工子女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同时也意味着相关教育部门的失职。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期待这种平等能成为现实,使得我们中国真正地可以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强国!
200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