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 奥克兰 奥克兰港
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船停靠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奥克兰港。 (Carlos Barria/REUTERS)

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5年度《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针对中国的内容占约8分之1篇幅,除了关税外,还涉及食品安全、政府采购,以及外商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贸易政策。

报告指出,中国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歧视外国企业,特别是自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通过支持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高科技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农业机械、新材料、生物制药和先进医疗器械等10个战略行业,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和更大份额。

尽管美国自2017年起积极与中方沟通,尝试解决相关议题,但随后启动的301条款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等,均未能有效促使中国改变其行为。

在农业方面,美国曾在2016年12月就中国对小麦、大米、玉米的关税配额管理向世贸组织提请磋商,认为中国的进口量已超过关税配额水平,但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依旧是进口增加的主要受益者;中国后来同意进行具体改进,但截至2024年12月底仍未完全履行承诺。

本台此前报道,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额外关税,3月4日起生效。而中国财政部也在当天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3月10日起对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征收15%关税,并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3月10日起生效。除了以上关税措施,中国相关部门还以国安、生态及粮食安全为由,对特定的美国国防科技公司及原木、大豆等产品实施进出口管制,并对美国的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