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明纪录片《忘川》中文稿本(下)
(参与2010年9月4日讯):
艾晓明
2009年5月12日
字幕在车灯中打出
车窗掠过通过汶川映秀之路
电视报道画外音:
地震一周年的日子
中国政府将为这次灾难进行相关的纪念活动
好我们马上连线一下本台特派当地采访记者令狐烈
告诉我们详细情况
今天5·12地震的纪念日
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纪念活动
比如从国家的层面来说
就像刚才新闻里提到的
胡锦涛主席会带着外国大使
会到都江堰 到汶川去
看看这一年中国对于灾区的重建情况
(场景切换到安昌)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比如说在今天的北川
会在北川新城地址
会举办一个北川中学的开工仪式
因为北川中学这么一个特殊的学校
这么一个特殊的让人怀念的机构
可以让人对整个北川新城的兴起有一个概念
首批开建的项目包括北川中学 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预计2010年建成使用
新的北川中学总投资约2·6亿元
可以容纳五千多名学生
包括北川中学在内的七所新建成的学校
都将成为新县城固定的避难所
按照八度的抗震标准设防
北川新县城的选址位于安昌镇的东南两公里处
离老县城23公里
北川中学奠基仪式场地
四面八方的老乡都涌到这个地方,
准备看节目,看领导。
画外音
北川中学遇难学生家长姜勇
接警察电话:
(你明天是不是要去新北川中学那里?)
……绝对不会去,
我明天去了我姓姜的不是人。
我说话算话。
(那你明天在哪里呢?)
我肯定在那儿(*北川中学旧址),
你晓得,我这么几年,
我肯定明天买一对大蜡给他烧起。
(你儿子掏出来没有?)
啊,我自己掏出来的。
(那你明天还去北一中干啥子呢?)
难道你明天喊我去火葬场烧?
怎么可能,是不是嘛。
(骨灰在殡仪馆吧?)
骨灰在殡仪馆,
但我肯定要去北一中嘛。
(*按照习俗,祭奠要到遇难地点)
(你现在到家没有?)
没有没有,我在外头.
我在往家走。
你放心好了,
我跟你承诺了的。
我不得东窜西窜,
我自己守着我儿子,
明天在那里,耍一天,晓得不。
(警方重复维稳要求)
我晓得,你放心好了。
我跟你承诺了的,
我肯定不得跟你们两个过不去。
(那我明天跟你一路嘛)
你明天,你跟着我一路?
想想没有意思嘛!
你晓得,我们四年没见了,
(*儿子遇难时,姜勇在外地打工四年了)
我明天,想舒舒展展陪他一天。
你理解一下我,
我理解你,你也理解下我嘛。
(听说家长明天要去新北中那里?)
这个你放心,
我既然给你承诺了这个事。
(那你明天在哪里呢?)
我明天就在那个坝坝里,
我写几个字,贴在那里。
我给他烧香,默哀。
(你写几个啥字?)
我沉痛悼念他。
沉痛悼念我的娃儿姜栋怀。
他的名字,我也不得写啥子。
你说是不是嘛。
我确实心里恼火得很。
(你写好大?)
没好大,这个你放心好了。
我不得出啥子事,
不得跟你说三道四。
场景切换到香港大学建筑设计学院
建筑师朱涛办公室
朱涛:
我刚才说了,
在新北川中学设计竞赛的过程中,
同时卷入对旧北川中学调查技术上的鉴定,
这两件事重叠在一起,
我给他们的回应第一条,
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比新学校建设还要重要的是:
对旧北川中学损毁的评估。
我当时特别害怕的一种后果是,
新校舍建设的丰功伟绩
很容易就把旧校舍损毁灾难就给掩盖住了。
所以我第一想强调的是,
对旧校舍损毁的评估和
新校舍重建是两个不同的工作,
但是两个工作可以相辅相成,
就是承认错误之后,
新的东西也才可能做好。
我认为最不应该的是,
因为一方取代另外一方。
当时我特别害怕这种事情。
不能以重新建设工作的荣光
来取代对过去灾难的科学、
公正的评估和深刻反思。
但好像这一条被报纸给删掉了。
姜勇依然在接电话
我在边边角角,
我确实心里有恼火啊,
我真的对不起他。
你放心,我不得出头坏你的事。
你刘** 在任一天,我不得说三道四。
你放心,我跟你承诺了的,反正是。
开工典礼主席台上
北川县领导请围观群众离开:
各位老乡早点回家去,
干工作的干工作,
休息的休息,打牌的打牌!
今天是一个开工的奠基仪式晓得吧,
等下开工机械要进来。
艾晓明问围观群众:
今天是一个悲痛的日子,
怎么没啥子悲痛气氛?
安昌镇本地干部:
那是北川的事,
我们这儿好像还觉得……
也悲痛过,但悲痛过了。
房子当时整倒了都悲痛得很,
目前国家形势,要修到这儿,
我们也到上面去过,
北川确实没有个落脚之处,
城里缝也比较大。
今天是个悲痛的日子,
哪会有节目呢?
悲痛嘛,忘记悲痛嘛,
树立信心嘛,
可以搞个节目。
你觉得哪样的节目合适呢?
就搞个文艺节目,
把大家的信心树立起来嘛。
生活信心嘛,对不对。
没有节目就没有信心吗?
来了嘛。
你是本地的吧?
我们都是本地的。
本地都来看节目的?
就是,看闹热,看节目也是一回事。
安昌镇本地干部:
我们觉得现在新县城修在这儿,
是千年逮一回,万年逮一回。
本来我们这里土地还是比较辽阔,比较好,
出产还是可以,就是道路不好。
现在我们觉得,
就是走个干净的路也觉得比较舒坦,
还有就是现在,都没有啥工作。
昨天有领导人来了没有?
昨天我们都来了的,太阳大狠了。
等到一点多钟,我们都回家了。
结果领导来了,我们错过机会,没看成。
今天还是想看一下?
愿望也就是这个愿望。
肯定要来看看嘛。
上面领导关心,肯定要来看看。
我们也觉得领导对这个地方也特别重视,
所以都要到这里来看一下。
今天晓不晓得有哪个领导来呢?
不知道,哪里晓得呢?
主席台上的声音:
主要来的嘉宾、领导、世界华侨代表,
来奠个基就行了。
大概时间就是二、三十分钟时间。
没有任何文艺团体的演出,
所以给大家通报一下。
希望我们各位父老乡亲,
多理解,多支持,谢谢大家,谢谢。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早上好。
我是北川县委副书记,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新县城做客!
有几件事情我想给各位父老乡亲报告一下,
去年的今天,应该是我们的国难日。
今天这里是我们北川中学开工典礼,
北川中学来讲,凝聚了世界华侨对我们的一片爱心。
捐资接近两亿多,修建北川中学。
那么作为今天来讲,应该是国难日、
公祭活动,不可能有任何文艺团体的演出。
所以我给各位老乡们报告一下,
我郑重其事地给大家承诺,
如果有演出,
肯定提前告诉父老乡亲们。
那么你看到了中午过后,
又没有吃的,又没有喝的,
我们也非常抱歉。
画外音:
新闻报道
为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方便群众进入老县城开展纪念活动
昨天下午两点至5月13号
北川老县城管制区域对社会公开开放
为了避免交通拥挤
希望参加祭奠活动的群众
搭乘政府统一安排的车辆
尽量不要自己驾车前往
回北川祭奠的三位老乡搭上了谢貽卉的红色小车。
回不去吗?
今天得行,一下就拢了,搭你们车子。
硬是,今天你们做好事,
到处都堵着,便车都拦不到。
今天又没有交警。
画外音:新闻报道
中午时分,
关闭已久的县城大门徐徐打开,
沉静已久的县城里人流涌动。
场景切换到圣水寺茶室采访
昨天你们是去学校了,是吧?
北川中学程老师:
对。
艾晓明:
你就讲讲你昨天的经历和感受就行。
(问程老师的妻子李梁玉)
我可不可以录你?
可不可以录你的脸?
李梁玉:
可以吗?
我还没有这样被录过。
谢贻卉:
你就不要想她是在录你。
艾晓明:
还是不要给接受采访的人带来任何(麻烦)。
李梁玉:
我应该无所谓吧,
我就是一个个体户。
说明:
志愿者李梁玉在参与救灾时,
与遇难学生家长程老师相识,
后结为伉俪。
艾晓明:
那我就先跟你说吧,
你现在孩子几个月了?
五个多月了。
预产期是什么时候啊?
预产期是8月底。
那你昨天是怎么走上北川的?
李梁玉:
昨天开始我们说早一点走嘛,
因为想到周年祭,肯定很多人。
我们就排了很长的队,
终于把票买了两张。
后来发现进去上车的时候根本没法上,
所有的中巴车一来,门口都是人。
你怎么走得动啊?我们都走不动。
我想到,我们昨天肯定是,
必须要上去的,
无论用什么方式。
因为你想去年5·12地震之后,
有很多人……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
去年当天5·12发生地震的时候,
有很多亲人为了找北川的家人,
他们就是不管用什么交通工具,
能走就走,能搭一节车就搭一节车。
不管用什么方式,
最终就到了县城里面去,
找他们的亲人,到北川。
插入录像资料
2008年5·12地震后
谭作人考察途中拍摄:
在震后呈现裂纹的大坝,
一对母女拥抱在一起。
妈妈啊,你怎么才下来嘛。
你不晓得我们好担心你,
等了一个星期,
一个电话也没得。
我到电台、电视台,
到处找你们。
你跟我发个信息就对了。
咋不打个电话过来嘛?
妈妈:
电都断完了!
女儿:
走,妈妈走。
现在政府还是多关心你们,
还有解放军……
场景切换到涌向北川途中的人流
昨天我一定要陪我老公上去看女儿,
因为周年祭嘛,
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通的一个心愿。
但是去看一趟也很伤心,
但是我又必须得去
因为这件事情,
一个是对我老公本身很重要,
我肯定要陪他去。
还有一个我觉得,
我就觉得这是我一个责任吧,
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肯定要陪他上去看看。
新闻画外音
胡锦涛主席讲话的声音:
……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小号声起,汶川的祭奠仪式已经开始,
路上的人们已无法在2点28分赶到北川。
一位持百合花的中年男子走入镜头。
是上去北川的吗?
对。
您为什么要去那儿呢?
我是电台的。
现在车也不通。
车在后面。
前面路不通啊。
今天进不去了?
李梁玉:
昨天应该是一个祭奠的日子,
一个伤心的日子。
但是我看到很多人,
感觉他们是去游玩,去参观。
而且把交通弄得那么堵塞,
然后让很多去祭奠的,
真正去回县城、回北川中学去祭奠的人
都没有办法正常进入,
还得想其他很多的办法。
我当时就抱怨,
我说这些人平时来看就平时看,
先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把正事做完再说。
我觉得昨天祭奠亲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他的事情有轻重缓急嘛,
你要游玩也好,要去看也好,
或者甚至是对记者我都有这种想法。
我看到很多,包括外国记者,背着摄像机啊这些,
我都有点排斥,说实话。
让我们这些真正遭受灾难的人
去完成这么一个心愿,
一个普通老百姓的,
中国传统的周年祭,去祭奠亲人。
昨天你有没有特别难受的时候?
比如说走不动啊?
就是我们后来到了擂鼓之后,
因为擂鼓到北川已经不远了,
但是车还是很挤,
我们就翻后面的那个盖头山,
就让我老公的两个侄儿
先用摩托车把我们送上盖头山,
送上去之后,摩托车不能走了,
我们又翻山。
我觉得那段稍微困难一点,
因为要翻山嘛!
翻山下去再到北川中学门口。
其他的我自己个人身体上面倒没什么。
我觉得我能撑得住。
你一路还有没有你特别难忘的事情、
特别强烈的印象?
我没有想到,
包括我生活了这么多年,
长了这么多年,活了半辈子,
可以说。
我从来没看到一个地方拥挤得这么厉害,
塞车塞得这么厉害,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盛况空前。
在安昌与北川交界处
两车发生摩擦,人们争吵起来
你们进来干什么,你们外地人?
这条路不是你们的,不是给你们修的,
什么外地人不外地人的。
给你修的吗?
今天啥子日子嘛。
你越这么说我越……
跟你说,嬢孃,今天是北川祭日,
给你们通知了,喊你们不要来挤。
你们绵阳的车子,
你们就不到重庆来吗?
我没法给你说,
你跟这儿媒体说嘛。
我不得说,我说啥子嘛说。
我们请大家来看看,
这个值得到两百块钱不!
我说到安昌,跟保险公司说,
喊保险公司给她赔,
她不同意。
外面的人来看,凭啥子啊看,
你们外地人来干什么!
我虚你得很是不是啊?
值得到两百块钱不?
简直不通一点点道理。
我后面的车堵着堵那么多!
这路是你的吗?
这个地盘是你的吗?
公路是给你修的吗?
喊大家不要来挤,
你听到说没有嘛?
拿一百块钱算了,
大家出来都是求福。
今天北川人都心情不好,
不要出来看热闹晓不晓得。
没有啥热闹好看。
人们进入北川。
插入北川中学遇难学生家长录音:
那一天是5月12号,
是孩子在里面死亡的一周年。
我不管怎么样,
就是走路也要走到那个地方,
给孩子烧个纸。
我无论如何,都要赶到那个地方,
看看那个地方。
不管路上经过多么艰辛,
都要走到那个地方。
你大概几点走到的?
我走到麻柳湾已经4点钟,
可能是下午的5点多吧,
5点多才到的擂鼓。
成都志愿者王笑冬:
在北川中学,
我最后一次去北川中学的时候,
我发现这些倒塌的废墟,
据说这些废墟里还埋着
四百多具孩子的尸体,
还没有挖出来,就封存了。
周围都被栏杆封住了,
上面挂着绵阳市公安局的一个牌子,
意思就是说:
让孩子安息了吧,
你们别闹了,学生家长。
外面就有一些学生家长
给孩子摆一些灵堂,
把孩子的照片放上去。
我记得有一个母亲,
把她女儿的照片摆在上面,
然后一个旅游大巴下来一群游客,
导游打着小旗,
游客们有说有笑,
拿着摄像机到处拍照。
在这个母亲的面前,母亲就说,
给我的女儿烧柱香吧。
有的人就给五块钱、十块钱这样。
场景:北川中学废墟前
就是这竟然成了一个旅游的产业,
你可以设想一下:
作为父亲、作为母亲,
你的孩子现在还埋在那里头,
至今还没有一个说法。
这个教学楼究竟是不是豆腐渣工程?
作为一个父亲,
那么现在这里竟然成了一个旅游的产业!
我们拿这些孩子,
可以说,我们当地发展经济,
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收入,
甚至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娱乐,
这是让我无法容忍的。
切换到对遇难学生家长的采访录音:
你说孩子不在了,
你自己都有很多改变是吧?
可以说,刚给我说的话,
我就记不住。
谁要给我说什么的话,
赶快要用笔记下,
不然的话根本就记不住。
刚开始没有孩子的时候,
我总是走错路,
很多时候,很熟悉的地方就找不到路了。
你觉得这一年来你经历的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最困难的时候,
说句实话就想给孩子讨个公道,
受到百般的阻挠。
比如说,有爱心的志愿者,
想对外界公布事实真相,
都会遭到百般阻挠。
我被公安局叫去,多次盘问,
说些恐吓的话:
说我们跟这些媒体接触,
这些外媒体都是间谍啊,
乱七八糟吓唬你的话,
把很多家长吓得不敢说真话。
为什么你不觉得外媒是间谍呢?
我说像这些间谍,
为什么不到咱们国家
像绵阳很多高科技的地方、军事的地方,
为什么来说这个豆腐渣工程呢?
他们说间谍有各种各样的间谍,
有经济间谍、科学间谍和各种各样的间谍。
他们有可能在利用你们。
我说我们有什么可以利用的?
我们就是些孩子家长,
我们也不给他们一分钱,
他们也不给我们一分钱,
说句实在话,我们有什么可以利用的!
他们说你们再跟他们来往,
他们就是国家定性的国家间谍。
我就说,这是国家面子问题而已。
像国家修了豆腐渣工程,
就是面子问题,
并不是说这就是国家机密。
他们也不可能是什么间谍。
在北川中学废墟前,
一位青年在祭奠的布幅上写下感言。
请问您为什么会写下这句话?
当时地震时我们家里有事,忙不过来,
没有来当志愿者,
心里有些后悔。
今天想来看看孩子们。
一位老者拿着照相机,长叹:
就是我的孩子吧。
遇难学生家长
北川中学程老师(录音):
像遇到这种情况,
我觉得还是应该对老百姓有一个交代。
我可以这样说,为娃娃讨说法,
不光是为自己的女儿讨说法。
我在这个救援现场,
看到有些东西真的伤心。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
就是说高二八班,全军覆没那个班。
当时,因为那几天我们看到的死人相当多,
一堆一堆的,到处是死人。
但是在那个地方我就看不下去,
当时他们在把五楼吊开的时候,
我跑上去一看,
就是七八十、八九十平方米——
那个教室比一般教室要宽一点,
它是原来的实验室改成的多媒体教室。
将近八九十个平方那么宽一片,
凡是有这么宽一条缝的,
或者是有这么大一个洞或孔,
那个地方就是一堆脑袋、一堆脑袋啊!
挤在那个地方,有的露出头顶,
有的就是鼻梁、眼睛露出来,
有的下巴露出来。
风一吹,你看到那个八九十平方米宽的地方,
就只看到女同学的头发长一点的
黑头发就在那里飘啊飘的,
真的惨不忍睹,看不下去。
我只在那里看了一会儿,
看不了多久,一扒出来就掉下去一个。
所以鉴于这些事情,
我觉得应该给这些娃娃有个交代,
老百姓实际上是多善良的。
老百姓的很多想法都是非常清楚的,
他也不需要你啥子,
有一种说法,你们不是就要钱嘛?
但我觉得,至少我可以说肯定不是为钱,
这件事情不管怎么说,
肯定要坚持下去,
时间会证明一切。
也许我们到最后可能一无是处、一无所获。
但是到我们老了的时候,
我可以这样说:
女儿我对不起你,
我没有能力,
但是爸爸是做了的,
干了这件事情
我也可以当着那些学生说,
我的那些学生多乖,
我跟那些学生的关系都处得相当好。
我可以跟那些学生说这样一句话:
老师无能,老师对不起你们,
我没有给你们讨来公道,
但我干了,我问心无愧,
因为我没有那么大能力。
就这么回事,这就是我的真心话。
很多学生,包括也从废墟里幸存下来的,
像我们昨天看到的那个高一一班,
昨天他们集体去北川中学祭奠他们的同学
那么他们会不会问老师教学楼的问题
或者是不是他们内心有判断或者没有判断,
或者是把这个问题放下了?
遇难学生家长
北川中学 程老师:
学生当中问这个问题
好像还没有听说过
学生可能有怀疑,
娃儿家毕竟太小了。
他们可能就很多事情
就相信那种宣传的东西。
另外老师也不便把这些情况在学生当中说,
因为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我们就觉得,他本身心里就难受,
不要再去培养他的仇恨心理。
心理上还是让他健康一点、快乐一点。
可能老师没有跟学生谈过建筑质量问题,
但老师们自己清楚。
所以学生没有问过。
场景切换到北川中学旧址门口,
一群年轻的学生步行几个小时,终于到达这里。
两个女孩奔跑着,久久拥抱在一起。
谢贻卉和程老师谈在北川中学拍摄的照片:
当时我去看了一下有些人
对这幅照片的一个评价,
其中有一个人说,
他很想把这些预制板上的石头
把这两个女孩身上的小石头
还有沙土清理了,
赶快去救她。
其实他不知道,
这两个女孩也已经去世了。
还有人看到这幅作品以后,
他就有一个感受,
好像这两个女孩,
只差一秒钟或者两秒钟,
就可以出来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误解,
因为我当时看到的现场,
教室预制板和地面之间,
还有这么多的距离。
插入照片
谢贻卉继续说:
那天来到废墟,
我看到了很多孩子们遇难的遗体。
但是,我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尤其是对这种已经失去生命的生命的敬畏,
所以我在现场拍得很少。
但这两个女孩死亡的姿势,
给我一个很强烈的震撼。
所以当时我就立刻把这幅照片拍了下来。
这里前方有尸体,也有书本。
这个预制板上有石块,也有书本。
这个照片如果能够有人辨认,
让她的爸爸或者妈妈看到她们……
因为当时,
我也是想传达一个信息出去:
就是说这场大地震,
夺去了这么多孩子的生命;
这两个孩子也是所有孩子的代表。
请找这些老师,
帮我辨认一下,
然后跟我联系。
我希望可以见到
这两个孩子的父母。
遇难学生家长
北川中学 程老师:
根据我的经验,
我自己的女儿,
跟我关系相当好,
尸体我都认错了。
她脸好肿啊,
根本没法辨认。
谢贻卉:
如果有一尊雕塑
放在北川中学校园遗址门口,
它也可以让别人来表达
对这些孩子们的哀思。
还有就是,做一个反思。
那我就把这两张照片交一张给你,
后面有我的联系方式。
艾晓明问程老师的妻子李梁玉:
你平常,你用什么话来安慰程老师?
李梁玉:
我对他说得最多的可能就是,
我觉得因为这个苦难太大了,
我觉得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陪伴。
不管他经历这个苦难的过程有多难,
或者是他有一些心愿想完成,
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而且是一个正常的人的一个正当的要求,
比如说为孩子讨一个说法这样的,
我觉得都是很正当的。
所以虽然我不是北川人,
但是我特别支持他,
而且从心理上特别理解他。
北川中学遇难学生家长录音:
像我的孩子,我认为算是比较优秀的,
但比我孩子优秀的,大有人在。
死亡的这一千多人,
可以这样讲,
国家损失有多少!
这些施工人员,
当官的当官,
搞建筑承包其他工程仍然在承包工程,
没有得到任何的惩罚。
为了我的孩子,
为了这一千多个孩子。,
我要替他们讨个公道
不管怎么样,
都要给这一千多个孩子讨个公道。
他们死得太冤了!
如果这房子稍微盖得好一点……
摄影机追随北川中学的年轻学生
进入废墟前,他们开始祭奠遇难的同学:
李梁玉:
我现在感受到的就是,
北川中学这个建筑教学楼的质量问题
是大家的一块心病。
只是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
他不敢说出来,但是这是事实。
你觉得北川中学老师有压力吗?
有。有很大的压力,他们很累。
而且在精神上也有压力。
比如说他们会被打招呼就是说不许
……就是说要宣传正面的东西,
不能够说什么说什么的。
你说了这些话你有没有压力,
如果公布出去?
我没有压力,
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公民
我觉得我说的都是真话,我不怕。
祭奠的同学中,一位女生痛哭失声:
我真的没法,
我真的救不了你!
我没法,我必须要说,
我真的对不起你!
我真的多么想你!
李梁玉:
电视上报道就是要大家感恩,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我们自己自然会知道感恩。
不用一再强调这个。
我觉得真实就是力量,
需要真实的东西。
在地震之后,
我们也很关注教学楼的建筑质量问题。
也有一些记者采访之后,
他根本就不敢发表,
而且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揭我们的伤疤。
我可以感觉到我老公的那种心事。
也许这些采访的记者,
他开始的心愿也是好的
但是……我也说不清楚,
后面是怎么回事,
就没有办法把这个真相给展示出来。
北川中学学生在向亡灵告别:
……
二鞠躬,
三鞠躬。
一、二、三,
一路走好!
下去5点,值勤的警察在劝游人离开。
学生再次面对倒塌的废墟,
游人的照相机对准他们。
学生在哭诉。
警察:
人家学生娃儿心里这么难受,
你们跑来看热闹!
你们啥心肠嘛!
学生心里这么难受,
要跑来看热闹!
求求你们了,
求求你们出去!
看热闹的同志,
请你们出去!
该出去的出去吧!
求求你们,
这是学生娃儿的心声!
请你们不要来看热闹了!
这儿是搞祭奠的,
不是啥游玩参观的!
傍晚,擂鼓镇的晚会开始
大家欢迎!
干部讲话:
尊敬的高金素梅女士,
擂鼓镇的父老乡亲们,
大家晚上好!
一年来,北川这块土地,
为我们台湾同胞魂牵梦绕。
台湾同胞关注这里的灾后重建,
关注我们灾区羌族生活。
高金素梅女士率领台湾卑南族的表演团队,
专程来到擂鼓镇,
将为大家开展祈福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活动,
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
特别是促进我们灾区的民众,
告别痛苦的过去。
北川,特别是擂鼓镇,
灾后重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今天路不好走,堵了几个小时。
但是沿途我们看见,
灾后恢复非常快。
所以我们今天举办这个祈福活动,
我们就是希望,
我们的北川浴火重生,
我们擂鼓镇的乡亲,
生活更加美好!
谢谢。
高金素梅带领一群接受她们资助的孩子:
高金素梅:
领导叔叔们大家好! 一、二、三!
孩子们:
领导叔叔们大家好!
高金素梅:
再来我们给现场的叔叔阿姨们问好,
一、二、三!
孩子们:
叔叔阿姨们好!
高金素梅:
我们这些小孩们非常的可爱,
在这八九个月来给我写信……
卑南族的歌声起,
一群着民族服装的演员齐唱进场。
高金素梅:
这个时候我们请现场所有灾区的代表们,
回到我们年轻人的队伍里面;
由我们的工作人员
一一带走他们的忧伤,
都抛开了,未来迎接他们的是
非常美好的人生。
……由他们悲伤的脚步换成欢乐的脚步
歌声中,场景切换到姜勇的家,
姜勇面无表情,手里的遥控器指向电视。
电视里出现5·12特别节目,
“中国精神”的字样。
字幕:
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信访和群众工作局
关于遇难伤残学生家长上访反映问题的解答意见
5·12 汶川地震发生后,
省政府书面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工程设计院、
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院
以及省内的一些权威部门,
对地震灾区的一些学校
和其他重要设施
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
科学研究部门和权威部门
的结论意见是一致的:
地震是造成这次灾害
包括学校在内的
公共服务设施受损的主要原因。
姜勇的妻子尹显英,面无表情
看着电视,尹显英背后是儿子姜栋怀的遗照
为此 四川省建设厅已有明确规定:
对 5·12地震垮塌房屋
一律不进行质量鉴定。
以上答复意见是
目前已有政策的最终答复意见,
县委县政府不再做统一答复。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一帮一”成员单位
务必及时与帮扶家庭见面,
认真宣讲以上意见答复,
同时做好思想疏导和教育维稳工作。
全县群众树立感恩之心,
尽快投入家园重建。
歌舞声中继续出字幕:
2010年7月31日
北川地震旅班车正式发车
旅游景点包括 北川中学废墟
《成都商报》7月27日
北川县委与绵阳旅游部门表示:
北川地震遗址未对外开放旅游
《华西都市报》7月28日
北川中学
至今未公布
遇难学生确切人数
遇难学生名单
垮塌教学楼调查报告
片尾:
板房前孩子在画画
臧天朔的歌声起:《孩子,别哭》
片尾字幕:
感谢接受采访的遇难学生家长
2009年5月8日至15日
我们回访了一年前接受过采访的
部分遇难学生家长
我们把《我们的娃娃》
送给他们并转达了
观众深深的谢忱
感谢
发起校难调查
现蒙冤入狱的
公民谭作人
特别鸣谢
王笑冬 朱 涛
钱 钢 长 平
刘家琨 刘兴国
李梁玉 程玉宝
刘玉婷 葛萍玉
王兴兰 衡安英
姜 勇 尹显英
感谢
艾未未工作室
和参与公民调查的
所有志愿者
片头插曲
祝酒歌
杨华武 唱
感谢
肖雪慧 冉云飞
赵兴武 周钰樵
崔卫平 陈 洲
张晓静 张洁平
杜 婷 熊景明
梁开江 黄海涛
感谢
张宏丽 邱林川
小 草 彩 凤
蔡绀泉 叶荫聪
感谢
东汽中学
一位班主任老师
他无法接受采访
但允许本片使用
他为班上遇难学生
制作的这段视频
(出现全班孩子生前开运动会的照片和名单)
孩子,别哭
作词:平 洋
作曲:臧天朔
演唱:臧天朔
感谢
香港社会运动电影节
和协助放映
《我们的娃娃》的
志愿者们
开车
拍照
采访协调
谢贻卉
初剪协助
胡杰
导演 拍摄 剪辑
艾晓明
2010·8
艾晓明川震校难纪录片系列:
1 《我们的娃娃》
2 《公民调查》
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 《忘川》
如有需要,请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参与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