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届和平奖颁奖礼除了中国外,共有19个国家拒绝出席,当中多为与中国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国家,也包括美国盟友沙特及阿富汗。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亚洲研究主管伊科诺(Elizabeth Economy)指出,中国借这一次抵制诺贝尔和平奖来考验盟友的忠诚。英国《每日电讯报》引述一名美国外交高官说 ﹕「我们没有向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出席典礼,但这确是一个警号。」

近期与中国关系紧张的日本,昨天派人出席典礼,政府发言人说不会损害日中关系,「这跟日中关系无关,很多国家都出席」。印度也派人出席颁奖仪式,亦强调出席与否跟印中关系无关。中国总理温家宝下周将访问印度,印度外长说﹕「这不是双边关系的问题。」

但跟印度向来关系敌对的巴基斯坦,则不出席典礼。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称,诺贝尔和平奖政治化,以干预别国内政,这跟国与国之间的原则以至诺贝尔和平奖创立的精神相违。本身人权状屡屡受到批评的越南也拒绝出席,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希望诺贝尔和平奖能颁给更有价值的组织和个人,而非用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

一些原定不出席的国家,却因为面对压力改变主意。塞尔维亚本以不想影响跟中国关係为由拒绝出席,但决定一出,饱受批评,由于塞尔维亚正打算申请加入欧盟,有报道指欧盟官员对塞尔维亚决定感遗憾,塞尔维亚戏剧性转变立场,派人出席典礼。

菲律宾传媒今日纷纷发表社论,批评总统阿奎诺三世的政府拒绝派人出席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典礼,是向中国「叩头」。《菲律宾星报》的社评,菲律宾作为亚洲区内高举民主人权的国家,如今缺席和平奖颁奖礼,可说辜负了它在这方面的歷史。《马尼拉时报》社则指,阿奎诺三世为了经济和安全理由讨好中国,却「沉痛牺牲」了菲律宾的人权形象。一些传媒要求政府官员为此事而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