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缅甸民主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会晤2011年12月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缅甸民主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会晤2011年12月
REUTERS路透社/Saul Loeb

《环球时报》12月2号社评《希拉里的挑拨很失风度》是一篇很能代表该报风格的奇文,有网友对该文主要观点和逻辑回应驳斥。这篇文章说,希拉里.克林顿前往缅甸的路上说:“发展中国家要做一个聪明的受援国”,“警惕那些只对挖掘你们的资源更感兴趣的援助国,它们不会想着去构建你们的能力”;“它们提供的某些资金也许有助于填补短期预算缺口,但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这些权宜之计不会产生可持续的结果”。

对此,中选网上作者村主的文章点评说,套用某伟人的一句话说,希拉里说得何其好啊!发展中国家虽然穷,但要有骨气,要做一个聪明的受援国。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意思是送鱼给人,不如干脆把捕鱼的方法传授给人家。仅仅送点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民富国强的体制传授给人家,才是真心希望人家好,希拉里说得难道不对吗?

《环球时报》的社评又说,对此,世界媒体无一例外地认为,希拉里的这番话是冲着中国来的。作为美国的国务卿,她有点口不择言了,竟然开始靠说“坏话”来抵毁中国,表现出其“小肚鸡肠”的真面目等等。对此,村主的文章则认为,不得不说,上述评论反而显示出《环球时报》的“小肚鸡肠”了。希拉里既然没点中国的名,你们为什么要替中国接下这个屎盆子呢?此外,难道社评作者真正查阅了所有世界媒体吗?否则又凭什么说“世界媒体无一例外地认为”呢?看来,“世界所有媒体”此次不幸又被《环球时报》代表了一回。

环球文章强调说,中国的对外援助不能说没有缺点,但至少比美国的外援要纯粹,援助就是援助,相比之下,美国的外援通常则会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对此,村主的点评说:毛左们的伟大导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毛左们从来不相信博爱,是正常的;不相信美国是真心为发展中国家好,总认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也是正常的。不过,既然相信“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怎么一说到中国的对外援助,就变成什么“纯粹”的了呢?此外,说美国的外援“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难道我们要求别人只承认什么“一个中国” 以及“台湾和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等等,就不算政治条件了吗?

环球社评分析认为,希拉里的这种挑拨恰恰像是在把受援国都当成傻子,而非把它们都当成“聪明的”,她或许以为“巧实力外交”威力无边,她只要动动嘴,就可以代替美国为巩固影响力必须付出的真金白银了。希拉里这番话在大国外交中,缺乏风度的程度几乎就相当于“爆粗口”,以及“羡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自她担任国务卿以来,已经不止一次这样针对中国失态。对此,村主的点评说:希拉里只是给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提了个醒,怎么在《环球时报》的眼里就变成了“爆粗口”,以及“羡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了呢?人家几句不指名的话,就引出了《环球时报》这样一大篇社评,到底是谁“羡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到底又是谁才真正失态了呢?

环球文章又说,希拉里或许是在努力填补美国现实手段之不足,美国的财政赤字已是天文数字,贸易竞争也很乏力,被迫到处借钱。仅从预算能力来看,它作为超级大国的一些特权肯定要打折扣。对此,村主则点评说:说来说去,原来是想说明,美国不如中国富,美国就连一美元也拿不出来了! 要知道,美国是民主国家,政府多花一美元,也要花到正当的地方,否则就会面临国会议员质询的压力。吃拿国一切由领导说了算,当然不会有这个压力。

在中国人大量饿死的那个年代,正是毛慷慨外援最欢的时候,仅仅援助“欧洲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就达七十亿美元。结果这些钱并没有让霍查用来改善民生,而是修了一万多个纪念碑、三万座碉堡。大清国有个女人曾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老佛爷搞“外援”,还是要算一算中华的物力,量入为出呢;而老人家搞外援,简直是“倾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这方面,《环球时报》说得好,美国人真是太小气了!

环球社评最后强调说,不会有哪个发展中国家会认为,美国的援助比中国的援助“更诚心”,美国如果增加对亚洲、非洲的援助,各国都会巴不得呢! 但美国想因此把中国“排挤走”,这完全不可能。对此,村主的点评说:“不会有哪个发展中国家会认为,美国的援助比中国的援助‘更诚心’”,这话应该由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来说,才会更有说服力。《环球时报》平时老是代表“中国人民”,代表惯了,顺口又把“发展中国家”给代表了,不知人家授权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