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民主攻势及其目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发起了一场民主攻势。面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延安成了民主的摇篮。一时间给人一种印象:中共若执了政,一定是搞民主的。你看: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章伯钧等人访问延安。黄向毛泽东提出,一部历史,无论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往往“其兴也悖”,“其亡也忽”,“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的。中共是否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回答了英国路透社驻重庆记者甘贝尔的书面提问。其中第十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界说为何?毛泽东做了如下回答: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是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以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的书面答问,几天后以《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  中国需要和平建国》在中共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刊出。

之前的1944年,毛泽东与美国谢伟思(谢时任中印缅战区司令官兼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等人的谈话时说:“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中美两国“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主张民主、尊重个人的。”说“中国人民是了解民主和需要民主的,并不需要什么长期体验、教育或‘训政’。”

此期间,中共宣传家们,又写专文,又写评论,发表于中共的报纸,传播于中国各地。民主被炒得沸沸扬扬,把中国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这是中共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共产党的民主攻势,大获成功。

四十多年之后,大陆冒出了一本书:《历史的先声》,副标题是“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1999年,汕头大学出版社)。编者把四十年代中共宣传民主的资料汇集成册。不料引起当局的恼怒,立即下达禁令。2002年,此书在香港博思出版集团出版。李慎之为此书作序。题目是“革命压倒民主”。我们应当记住这个题目(因为李厚泽提出的“救亡压倒启蒙”一说,曾迷惑了许多人。而在实际上,是中共的共产革命、马列空想的理论压倒启蒙、压倒民主的)。李慎之跟随中共,革命一生,晚年终得到这个结论。他晚年直抒胸臆,口吐真言,得到知识界的尊敬。“序”中的第一句话是:“看完这本书,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一样。”还说:“现在重读这本书的时候,简直不知道心头是什么滋味。”可见,李慎之读了此书,内心难以平静。他说,从这本书上所写的一切,对比后来的历史事实,是无法逃避的欺骗。他说,整个20世纪曾有过六次民主启蒙运动。人们完全没有料到,抗战胜利带来的民主启蒙运动的结束也是19世纪以来中国民主启蒙运动的最后结束。是啊,李慎之去世已经八年了,民主还没有在政治舞台上亮相呢!

依四十年代中共的民主姿态,无疑有资格可称是“西化”(自由民主)路线的代表了,可是在执政后出台的却是超级专制。那么,对于当年的民主攻势应作何解释呢?

解释这一历史现象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毛泽东提供的。他说:“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起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68页)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讨论民主问题时,许多论者都认为,民主应该是目的,批评那种把民主当作手段的说法。现在看来,大家并没有领会毛泽东此语的寓意。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毛泽东在四十年代打民主牌,其目的是什么?

打民主牌,一是向国民党要自由,要民主,以壮大中共的力量。当时的中共还是一个在野党。它要与国民党争天下,除了壮大武装力量与势力范围,还要争取更多的自由与民主的权利。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的1933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发布宣言提出,国共共同抗日的条件之一就是国民党政府要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国内民主不行。他提出的民主化目标是:一、将国民党一党一派的独裁统治改变为各党派合作的民主政体;二、允许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开放党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57页)重庆谈判期间,毛又提出各项民主与自由权利,如选举权,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等。共产党以人民的名义,去争得愈多的自由与民主的权利,就愈有影响力与竞争力。当时,国民党还实行着训政,毛泽东说,中国人民是了解和需要民主的,不需要长期地实行训政。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共产党便可以直接与国民党展开多党竞争,逐鹿天下。

打民主牌,二是为了笼络人心,后再收拾人心。发动民主攻势便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一个策略(即手段),决不是为了实现民主。共产党一面批评国民党是“一党专政”,专制腐败,一面大讲民主,大讲西方那套文化价值(实际上毛的思想与西方文化是对立的),把自己打扮成民主的形象大使。许多人真诚地相信共产党关于民主的宣传,就此弃蒋拥毛,倒向中共,特别是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就是在这个时期投到共产党的怀抱里的。他们纷纷涌向中共的根据地:或“延安圣地”,或“解放区”,走上了革命道路。中共的民主攻势在舆论上把国民党压下去了,争得了人心,成效颇佳。这是中共日后胜出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至于大权到手后,把民主抛到九霄云外,把人民一脚蹬到地狱,明确告诉人民:民主对我来说,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昨天讲民主,是为了今天搞专制,昨天争得了人心,今天收拾人心——那是1949年之后的事了。人民即使发现受骗上当了,那又能怎么样呢?!

还须指出,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的问题时说,民主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民起来负责,云云。这反映毛不懂民主的学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意味着人民本身并无监督政府的权力。在人民之上还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民才能监督政府;如果这个主体“不让”,人民就不能监督政府了!说明在这种制度下,主权不在民,而在这个主体。这个主体是什么呢?是共产党吧,或一个什么政治权威。所以,这不是民主,而是弯弯绕的专制。再说,民主不限于监督。毛还说,民主是人民起来负责。实际上正相反。民主制下,人民把公共权力让渡给政府,是政府向人民负责,向国家这个共同体负责。人民则各行其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就可。难道政府的渎职、贪腐、违法犯罪,要人民起来负责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