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爆发46周年 禁区松动众说纷纭

中国军队在文革初期开批判大会,标语中的中国赫鲁晓夫指刘少奇
图片来源: ASSOCIATED PRESS
中国军队在文革初期开批判大会,标语中的中国赫鲁晓夫指刘少奇

 

今天5月16日是中国文革爆发46周年。文革在中国影响至今。随着薄熙来垮台,当局警惕毛派,中国媒体的文革禁区也松动了。

*文革鼙鼓动地来*

1966年5月16号,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开展文革的《五一六通知》。其中有一段话是毛泽东加上的,他写道:“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任,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

听到这些话,当时人们感到,一些高干和文化名人要倒霉了。但是很多普通人没有想到,自己和家人也将在倒霉之列。

*老毛批老薄 小薄不得志*

先后在毛泽东手下担任第二把手和接班人的刘少奇和林彪都在文革中死于非命。薄熙来的父母也很惨。熟悉当时高干情况的作家毕汝谐表示,人们没有指出的一点是,薄一波很早就失去权势,文革初期,早在薄一波被打成叛徒之前,“毛泽东就在一次讲话里,突然就提出,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干部里面有4个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打头第一个就是薄一波。”

毕汝谐曾写过《周恩来评传》,在台湾出版。他说,薄熙来因此在红卫兵中并不得志,“他是一个红卫兵,一个简单的红卫兵,他有资格戴着红卫兵袖章,但是毫无影响力。”

记者:他参加过抄家、打人什么的吗?
毕汝谐:都没有。

记者:网上盛传薄熙来斗薄一波的时候踢断了三根肋骨,但是他的同学发文说,和他的姐姐求证,不是那样。
毕汝谐:一直盛传是这样,但这是否真实,现在好像也无从查证了。

薄熙来的父亲薄一波在文革中被批斗(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薄熙来的父亲薄一波在文革中被批斗(历史资料)

 

*十年红祸 遗害无穷*

《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革正式开始。 随后,天翻地覆,血雨腥风,上有独裁专制,下有暴民政治。打、砸、抢、抄、抓、杀、批斗、游街,文斗、武斗、宫廷内斗。整人者,挨整者,先整人后挨整者,先挨整后整人者,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5月16日的香港明报指出:“十年浩劫,海外学者估计,单计农村地区,遇害人数约有50万至200万之间,对文化、文明和道德的破坏,影响至今。”明报还提到,文革中的地主富农右派走资派等人被抄家,房子被抢占,文革后的退赔政策执行得不彻底,有案子至今未了。

*为何赞毛赞文革?*

中共全盘否定文革,称之为十年浩劫,这顺应了当时饱受文革折腾之苦的大多数百姓的民意。但是后来民间也有“部分肯定文革”的思潮。1989年春天,中国名记者刘宾雁告诉VOA,有些人认为有两种文革,也就是毛泽东的文革和人民的文革。

长期以来,一方面,中共当局为了“党丑不可外扬”而设置禁区,维护毛泽东,使得许多人不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文革;另一方面,中国政治改革滞后促使经济改革中产生种种弊端,引起民怨,不少人怀念那个被红色宣传美化了的毛泽东时代,为文革说好话。

在北京景山公园,常有群众唱红,歌曲包括文革时流行而文革后在官方文艺舞台已经消失的《大海航行靠舵手》。根据博讯网义工的录像,上星期日在景山公园的自由论坛,有人把文革中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从文革中剥离出来,还批评温家宝总理。

“有好多人认为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这不是文化大革命。上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不是文化大革命。不要把这些现象认为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主要任务不是这个问题。您要搞清楚这个,所以温家宝说的那个不对。”

毛派在解释历史的时候,经常把好事归于毛泽东,把坏事归于在文革中被整垮的刘少奇、邓小平等所谓“走资派”。例如福建的毛派人士白建平把红卫兵为非作歹那段往事归咎于胡耀邦。他告诉VOA:“胡耀邦当时是团中央书记,指挥党政军的高干子弟成立第一批红卫兵组织,表面上是保毛泽东,实际上阴谋篡党夺权,在北京掀起了批人斗人,打砸抢,把那些人划成黑五类,甚至还整死人。”白建平还说,后来毛主席掌握了文革领导权,抓革命,促生产。

5月13日景山公园的红歌会
博讯
5月13日景山公园的红歌会

 

*唱红唱出独裁者*

不少毛派赞扬薄熙来在重庆搞的唱红打黑,但也有很多人指出那正是文革那一套。在北京的学者陈子明说,薄熙来的打黑是黑打,“唱红就是复辟红海洋,文革时期那一套做法,他要弘扬的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会导致个人独裁、个人专横的这么一套体制的舆论基础。”

*官媒的文革禁忌已破?*

随着被中国毛派左派奉为“共主”的薄熙来垮台,随着温家宝一再批判文革,中国媒体上的文革禁区松动了,支持温家宝,揭批文革和要求当局不掩饰文革的文章多了起来,例如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革”是某些野心家可利用的资源》,环球时报刊登学者张千帆的文章《年轻人千万别缅怀“文革” 》(又名《年轻人怀念文革因为真相难寻》),各媒体网站纷纷刊载学者张鸣关于把文革写进教科书的呼吁。

关于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