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昆明3.1事件发生后,舆论分化非常严重。尽管中国大陆言论几乎一边倒的痛斥疆独的恐怖主义,但也有更多的汉人意识到,这是中共当局在新疆长期高压维稳导致的必然结果。
*新疆问题的源头:“移民实边”*
汉人的大量进入,迫使新疆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汉人进入越多,当地的人口与资源矛盾越剧烈,维人的生存空间受到的挤占越严重,维汉两族的矛盾也越激烈。北京曾以“超民族政府”自居,与维汉两族人民共同构成一种三角关系,让自己居于顶部上端的仲裁者位置。但这种关系日渐失去平衡,7.5事件只是中国政府(汉人)与维族人民长期矛盾积累的一次大爆发。*新疆问题的源头:“移民实边”*
可以说,汉人地区早就进入了“马尔萨斯陷阱”,新疆从1949年以后,被迫成为内地“马尔萨斯陷阱”效应发散的末端,导致绿洲文明萎缩并走向衰退。
*有无可能解决新疆问题?*
同情新疆维族人处境的汉族网友都知道,高压维稳只会导致新疆维汉矛盾越来越尖锐,也在讨论应该如何解决。
一种看法是:认为汉人应该回迁内地,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摩擦与矛盾。
如果有实施可能,这个办法当然是釜底抽薪之策。但此论注定只能是纸上谈兵。无论从北京的政府立场还是定居新疆的汉人来说,绝不可能接受这个提议。政府不接受的理由有二,从现实来看,汉人移民被当局视为在新疆的依靠力量,即维稳工具,一撤走就会导致维稳系统的崩塌,甚至一开撤都会影响当地汉人的信心,一发不可收拾。更重要的是,北京政府无处安置新疆的800多万汉人。
中共政府从国民政府手里承接江山之时,还承接了大量游民。中共军队的兵源主要来自于游民。内战结束后,中共百万大军当中,除保留部分战力之外,部分上了朝鲜战场,还有部分则由王震带至新疆屯垦。对于遍布大小城镇的失业人口,中国政府采用“低工资、多就业”,“一个人的饭两、三个人吃”的计划安置方式,暂时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人口。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经济部门的就业机会很少,到上世纪50年代末,就只好采取上山下乡政策,强迫出身不好的城市青年支边或者下乡,这一政策到文革时期,就成了一刀切,大多数城市青年都得上山下乡,通过这种方式被赶出城市的知识青年共有3000万左右。新疆、内蒙与北大荒等地,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中国政府消化内地过剩人口之地。
改革30年,中国是以严重透支生环境的方式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许多地区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生态难民。潘岳在2005年接受《南风窗》采访时,已透露全国22个省市形成了1.86亿生态难民,而能够接纳人口的广东、北京、天津、上海、辽宁、 浙江、福建、黑龙江、海南等地最多只能接纳3000万人,届时全国将有1.5亿生态难民无处可去。事实上,中国政府不但不能从新疆迁出人口,反而不得不将其当作安置甘肃、青海等地生态难民的主要地区。
新疆汉人在内地其实已经无枝可依。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支边的人已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子女不少考入内地大学,他们希望能够留在内地工作,但中央政策规定哪里来哪里去,新疆、内蒙等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青年必须回去,别的地区不许接收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后来,这一政策在汉族干部的争取下虽然有所松动,但很快又收紧了,只有少部分“汉二代”能够留在内地工作。对于大部分新疆农垦战士的后代来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父母的家乡于他们只是梦中的家乡,那里既没有他们的土地,也没有他们的生存资源,除了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安置机会,否则,离开新疆就等于无家可归。
另一种看法是让新疆人民“民族自决”,投票决定是否独立,但必须将汉人这个异族排除在外。据说其法理依据是联合国大会《关于准许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的宣言》(1960年12月14日通过的联大1514号决议),
这个办法实施起来阻碍甚多。首先涉及投票者资格问题,将汉人排除在外的投票不可能被接受;其次,所有民族参加投票这种方式维族亦无胜算。新疆现有维族人1007万,汉人875万,其他少数民族不到300万,如果由当地住民投票,就算维族人全部同意独立,中国政府只要对其他少数民族许以利益承诺,就能以微弱多数获胜。中国当局之所以没走“民族自决”这一形式,乃是因为有香港、西藏、内蒙等地在,不能开这个先例。
综上所述,结论是: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国人现有的资源开发方式是地球无法承受之灾,中国30年经济改革,将中国内地折腾成山秃水黑空气污就是明证。这种开发方式“发散”到什么地方,对什么地方就构成马尔萨斯陷阱。
假定中国某年开始民主化,目前成堆的问题当中,能够解决的也只是政治权利,比如选举权、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等。诸如就业、人口与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原住民与汉人的矛盾等等,绝对不是民主化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中国人不改变现有的资源消耗方式与生育模式(比如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多胎而不是二胎),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的噩梦,还会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