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谓“熟人社会”之外,公众要获取政治家的信息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所以,竞选过程也就是政治家的个人信息披露的过程。政治家竭力要向公众推销自己,就不得不花钱做宣传。

最近一个时期,美国几位政治家正在为获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而竞争。这些政治家,不论谁最后获得本党的提名,也就自然成了本党的领袖。这种党内民主似乎也不是在“党员”内部玩,而是搞到了全社会,谁获得较多的选民支持,谁就获得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谁也就成了党内的最高领袖。

只要是公开竞选,就要花钱。从去年开始,美国两大政党的几位精英就分别开始了党内提名竞争,每位竞争者开始大规模募捐政治资金。新的报道说,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似乎在财力上有些捉襟见肘,筹资不足,不得不自己掏腰包补充竞选资金。到今年6月,两大政党的“党内民主”搞下来,花钱总数不会少于1亿美金,如果把志愿者的时间投入折合成金钱,竞选花费还会更多。6月以后,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还要更大规模地展开竞选活动,花的钱会更多。

如果不花一分钱能选出百姓认同的官员来,那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但仔细想来,这种可能性不大。曾有报道说,当年伊拉克的萨达姆也搞选举,没有花多少钱,却能获得百分之百的选票,我想大概没有多少人把这当真。如果说竞选会浪费金钱,这在萨达姆那里才是真的,因为投票选举只是做做样子,选举的结果早已铁板钉钉了。

西方民主政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政治家的专业化,一个是政治家之间的竞争。自然,民主政治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时代,在以往大部分人类历史时代,用不民主的办法来确立各类政治领袖的地位,也算不上荒唐,甚至可以说十分必要。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小型社区,也即我们常说的“熟人社会”,用习惯就可以确立社区政治领袖,不需要花钱竞选。跨出“熟人社会”,人们需要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国家安全”,那也用不着民主政治,那些在马背上夺天下的军事领袖足以担当重任,也用不着在全国花钱搞竞选。军事领袖的家族组成朝廷,代代继承下来,也有不少成功的故事。朝廷更迭常常会带来血光之灾,为人们所诟病,但那时的确也找不到什么好办法避免它。只有社会条件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产生民主政治的需要,而这种政治总是要花钱运转的。

政治家不张嘴,选民便无法知道他的政治见解;政治家彼此之间没有竞争,他们的信息披露的公开程度便会大打折扣。在所谓“熟人社会”之外,公务人员很容易将自己的信息隐蔽起来,或者说,公众要获取政治家的信息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所以,竞选过程也就是政治家的个人信息披露的过程。政治家竭力要向公众推销自己,就不得不花钱做宣传。在类似美国这样的社会,如果现任总统有资格竞选连任下一届总统,他可以少花钱。如果他们本届任期的政绩不为选民所认同,花钱再多也不行;相反,若他的政绩可观,便可以少花钱获得连任。特别在国家政治形势紧张的时期,执政党的领袖可能会树立力挽狂澜、拯救国家的英雄形象,在竞选中也就容易获得选民支持。

其实,政治竞选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是互动的,并不只是公众单方面获得政治家的信息。为了竞选成功,竞选团队要认真研究民意,要迎合老百姓的许多想法,所以,竞选过程也是政治家了解民间意愿的过程。竞选班底帮政治家了解民意,又不花纳税人的钱,也不是一件坏事。

竞选过程也还具有稳定社会的功效。通过竞选,哪一位政治家能获得多数人支持,哪一位政治家是孤家寡人,最后由选票说了算。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公开的结果,少数派也许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派,他们可能铤而走险,用极端的手段问鼎国家权力,那最后可能用全社会暴力争斗来决定多数和少数,用流血的代价换来全社会的秩序稳定。比较起来,用选票定乾坤,少数派政治家服从多数选民的意志,让他们用失败的教训来调整自己的政治策略,要文明得多。

对金钱推动竞选政治的运行历来有多种批评,其中有的批评经不住推敲。的确,当选的政治家并不见得比普通百姓高明多少;在基层社会隐藏着太多的有识之士,他们仅仅因为没有钱财,也就失去了获得公共职位的可能。但深入想想,要看到现代民主政治是高度专业化的政治,竞选烧钱其实是这种政治正常运行的必要投入。如果竞选资金来路明确,支出又有章法,不是为政治家的腐败铺路垫底,花钱多少也不算问题。如果某位民间人士想要进入政治领域,就应该通过积极的活动证明自己,走专业化的政治道路,而不是抱怨自己没钱。对真正有条件的人物,在一定时候会有金钱找你搞政治,而不是你发愁去搞金钱。自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尽管这种状态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是不能实现。

综观世界各大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能看到大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但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学习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某个国家搞选举会选出祸国殃民的坏蛋来,例如希特勒就是通过选举上台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创造民主发展的现实基础比学习观念更重要,而基础建设的确需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