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前、选后,各国学者赴台访问络绎不绝于途,大家都有不少机会和相关人等交换意见。其中英、美学者最关心的是台湾政局发展和两岸关系的走向。当时笔者就说,长远看来,为了生存发展与胜选,国民党终究会变得更为本土,否则每次都会选得非常辛苦。而民进党则必须往中间的方向发展,因为只靠其基本教义派并无胜选的可能。

这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必然趋势,否则两党前景都不让人看好,光靠普通常识就能得到这种结论。

但就短期而言,国民党既然已经控制国会多数,马英九又以压倒性胜利赢得大选,在可预见的将来,笔者不相信有人敢于或有能力挑战马英九的领导权威。但,这也要看其内部的权力分配和运作能否更为合理,党政之间的协调是否圆融。

同时也要看马英九能否快速改善台湾经济,拒绝新的造神运动,国民党能否真的给人洗面革心、重新出发的感动,建立廉能政府,彻底监督国会。否则新政府上台蜜月期一过,人民及媒体仍然不会给国民党政府和马英九太多的包容。

至于民进党方面,坦白的说,目前仍在群龙无首、尔虞我诈的斗争阶段,所谓的几大天王、不同派系仍有各别权谋算计,将来要看经过公开批斗、权力斗争之后,到底是谁出线,领导民进党往前发展而定。如果民进党让一批吃相难看的领导人出线,或是被一批革命闯将夺得路线的主导权,我们实在不能排除在民进党彻底改造之前,仍有持续探底,往极左、深绿靠拢的可能。

不知小马能否争取双赢

台大教授石之瑜曾把小马的不独不统批为可统可独,并以汪精卫为例,讥讽小马的曲线救国论,虽然言重,但也反映出许多蓝营支持者心中的隐忧。他们担心小马主政之后,在两岸关系上虽然不会支持台独走向,但由于其抗压性不强,领导作风或非强势,受到党内部分独台人士影响,身怀外省人原罪的错误认知,选后多次发言失当,若再加上其对西方民主的盲目崇拜,对民主、人权、法轮功、六四事件的一些看法,两岸关系能否往整合、双赢的方向发展并不让人放心。

在民进党方面,陈水扁曾经表示,其任内最大成就在于把蓝军绿化了。如果我们不以人废言,国民党这些年的表现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是有点这种现象。但是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绿化只是意味着国民党为了胜选,必须回应所谓的台湾认同、台湾优先、或台湾主体意识,许多蓝营支持者还能持着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可是这如果代表着国民党不能、不敢坚持,甚至放弃了自己追求两岸双赢、共存共荣的理想,这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退一万步说,笔者过去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容忍美国界定何谓两岸现状,不同意由北京来决定何谓台独,同样的,笔者也强烈反对让民进党享有对爱台湾的解释权。国民党之所以让人接受,在于其主张国家统一、民族富强,反共但不反华;民进党之所以让人无法容忍,在于其操弄族群、破坏是非价值。连谢长廷最后都不得不承认,不应垄断对本土的解释权,新潮流要角段宜康也承认,民进党把本土当做斗争、夺权的工具。

进取、外向、包容的精神

其实,这里笔者想要讲的是,马英九胜选之后,应该利用执政的机会,好好为民谋福造利,在把台湾建设的更为美好进步之余,同时要教育民众,爱台湾不必然就要反中国,有台湾意识并无不可,但这并不是国家建构的必然过程或要件。

如果马英九有更大的视野及远见,他应该鼓励大家要用前瞻、进取、外向、包容的台湾精神,来取代目前这个已经遭到人为操弄、扭曲,内向、偏执、排他、病态的台湾意识。如能成功,这才将是他对国家民族、两岸关系最大的贡献。

正如台湾着名学者余英时所说,在面对中国庞大压力的情况下,台湾最大的优势在于民主和中华文化。笔者完全同意这个观点,舍此,台湾绝无幸存之理。

台湾的民主经验即使仍有许多缺失,也未必能够发生灯塔效应,但台湾同为中国人的社群,其相关经验必然可以成为中国大陆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借镜。北京现正尝试由中国文化的精髓寻回、发扬固有的光荣,由于台湾保留许多中国文化美好的传统,台湾正可由此发挥影响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贡献心力。

前国立新加坡大学东亚所同事郑永年教授日前在《联合早报》撰文指出,台湾这次大选结果意味着两岸的争执已由过去的统独之争回到制度之争,确为一语中的。其实,在蒋经国先生时代,两岸并无统独之争,而只有制度的对抗。

为了台湾、为了中国,台湾必须和中国大陆良性的竞争下去。台湾经过李登辉、陈水扁纷纷扰扰的搞了20年的对内、对外、两岸抗争,到头来又回到原点,浪费了许多的社会资源,民众的心力,真不知所为何来?马英九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