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评论赵紫阳周年之际媒体的议论说,“对一些人和事,官方沉默也是态度。”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周日(1月18日)的社评说,赵紫阳逝世10周年之际官方的沉默就是说明官方态度一贯。
此外,评论说,“赵的事情一旦出现误读,会有一定的现实牵动性”。
评论说,“由于到了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病逝10周年的日子,境外一些媒体围绕他的报道又多了起来。”
赵当年的秘书鲍彤对“美国之音”发表谈话。他是在外媒上挺赵的积极发声者之一。
评论称,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 出席告别仪式,新华社发的消息写道,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有益的贡献,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犯了严重错误”。这是中国官方年最后一次公开评价赵紫阳。
虽然后来在描写述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电视剧中,出现了几个赵紫阳的镜头,但2005年后官方一直避免谈论赵,说明了官方的一致态度,没有发出调整信号。
评论说:“25年前中国社会迈过了那场危机,但中国内外一直都有人希望那样的危机能够重来,并且为此不遗余力地寻找机会做意识形态铺垫。 ”
评论认为“25年来中国按照赵和他智囊们在重大关头所反对的政治路线和哲学,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最敏感的问题,中国奉行‘不争论’政策,中国把行动和不断取得的成就作为了对那些问题的回答”。
网民评论
虽然中国媒体上并没有任何有关赵紫阳周年的报道,但网络上网民们用赵紫阳名字缩写等方式发表有关赵紫阳逝世10周年有关纪念的消息、图片和评论。
转载的情况周日仍然继续,当中还包括不少认证用户,例如退休房地产开发商任志强就转载了两条怀念赵紫阳的评论。
不少网民转载消息说,周六上午,6百多人陆续来到位于北京灯市西口的富强胡同6号,祭奠逝世10年的赵紫阳。已届99岁和93岁的李锐和杜导正先后在赵的书房鞠躬致意,随后李锐在签名薄上写下两句话:“胡赵十年真改革,紫阳正气亮千秋。”面对十几位境外记者们釆访要求时,李锐高声应允;“我99了,唯一忧心天下事,何时宪政大开张!”
网民赵楚说:“紫阳先生不是一个高瞻远瞩和开启未来的政治家,他的事业终结于悲剧。他真正值得价值和意义在于,他的晚年作为,特别是最后时刻的决绝与抉择,证明即使在最肮脏的环境中,权力始终不能彻底熄灭个人的良知,勇气和人性的辉光,在这里他超越了造就他的历史和权力体制,成了一个先烈。”
一些网民转贴的一条微博写道:那年春夏之交,群众走上街头,向刚刚兴起的权贵家族官倒集团发出怒吼,我年纪尚小,但至今犹记得当时打出的一条横幅“毛泽东的儿子上前线,赵紫阳的儿子倒彩电”。
网民叶尚说:其实党内高层很多事非常复杂,夸谁贬谁都有理由,翻过这过去的一页,支持中央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