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组织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近2万亩天然林被以“低效林改造”的名义砍伐,威胁大熊猫和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生存。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驻北京办事处10月21号发布报告称,在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雅安市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从2009 年开始,存在以低效林改造名义将天然林大面积皆伐并转换为人工林的违法现象,皆伐面积已达19,425 亩,相当于3/4个成都市。皆伐是指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内林木全部伐除,伐区没有保留木,更新后形成的森林为同龄林,不利鸟兽栖息。
“绿色和平”网站资料显示, 2013年至今的两年内,该组织工作人员通过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锁定毁林地点,并七次赴四川进行实地调查,他们发现位于芦山黄水河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的芦山县大川镇铜厂河河谷,大面积连片森林被皆伐,总面积达17,715 亩,其中属于天然林的皆伐占总面积的91.1%,达16,140 亩。被皆伐的林地中多数属于大川镇的铜厂河林场,少数属于在林权改革后分到户的集体林地。当地林场、林农从2009 年开始对天然次生林进行“低效林改造”,皆伐天然林,种植柳杉人工林,截至2013 年,已进行了3,000 到4,000 亩的改造。此外,在四川宝兴县新华村,2014年芦山地震后,当地林农以“震损林修复”的名义,将面积3,285 亩林相完好的天然林皆伐并转换为柳杉人工林。
“绿色和平”的报告认为,中国国家林业局2007年发布的《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允许对残次、劣质天然林进行更替改造,但判定标准不清晰,存在漏洞。
这些漏洞是导致中国全国范围内天然林人工化的重要原因。地方当局对改造审批与监管的疏忽或失误则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林人工化。
关注中国环保问题的旅美作家郑义10月21号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对此评论说:
“这里面除了利用政策的漏洞,还有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利益输送、官商勾结,所以有关部门对这些实际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
报告指出,“绿色和平”工作人员在距离皆伐区域50 米的竹林中发现了疑似大熊猫的粪便,以及大量的采食痕迹点,同时还发现红腹锦鸡和凤头蜂鹰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报告认为,在大熊猫栖息地皆伐天然林的行为违反了《四川天然林保护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毁坏天然林不仅导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减小和破碎化,还可能导致珙桐、红豆杉等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被非法采伐。
郑义对此评论说:
“当地人为了保护大熊猫或其他珍稀动物,他们要付出。但是对于这种付出,中国政府历来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偿。也就是说,当地人如果不保护这些东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当地民众和当地政府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就砍伐原生林,然后种经济效益高的速生林。这对他们是有利可图的。”
“绿色和平”呼吁,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对保护区范围外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大熊猫栖息地加强保护,严格监督低效林改造规划,杜绝以低效林改造为名破坏天然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