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选举投票前几天,最受市民关注的是港中足球赛。球赛的启示有三:一是香港主体意识高涨,「We are HK」及「HK is not China」不仅是观赛球迷的展示,而且也牵动了市民情绪;二是弱势的香港队二度守和中国队,象征道德力量可以顶得住强势的侵凌,我们赢不了,但一定要守住不能输;三是香港的特首高官(除了财爷)或龟缩,或用语言伪术,就是不敢撑香港队赢,这现象已不仅是象征性而且是实实在在说明特区政府不是香港人的政府,而是中共国的傀儡政府,是在港中冲突时不会站在香港一方与市民同心同德的政府。
然而这种社会大势不会反映到区议会的投票结果上。选前社会缺乏选举气氛,整体选情冷淡,投票率可能偏低。这也许符合中共港共的部署,投票率低有利于擅打组织战的建制派当选。
伞后民情的两种面相
这是雨伞运动后第一次选举,伞后的民情一方面反映在几天前的球赛上,另方面也反映在这次选举上。伞后香港自主意识抬头,一些积极参与伞运或在伞运中觉醒、在伞运中坚定了信念的年轻人,面对区选,他们坚持韧性战斗,落区深耕和参选,特别是向建制派挑战。他们的努力,使主要属建制派的自动当选人数减至68人,尽管这仍是令人不愉快的数字,但至少说明觉醒的新一代开始起步。我们期待他们在选举中获胜,但即使选输了,也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开始。伞后另一民情面相,是由于伞运没有达到期望目的——中共港共撤回根据8.31制订的政改方案,使许多参与者气馁以至有绝望感,这种绝望情绪使不少人对参与现体制下的改变,失去信心,变得消极,甚至不想履行公民责任去投票。但我们须知道,在争取命运自主的抗争路上,必有高潮低潮,在达到目的之前,遇高潮不须亢奋,遇低潮不须悲观,最重要是不要放弃心中的坚持。
早几天几位初相识的写作人向笔者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要不要「含泪投票」?二是若几个候选人都「选唔落手」,是不去投票还是投白票?
笔者的回答是,决不可再「含泪投票」。雨伞运动的最重要口号不是「命运自主」吗?投票行为,就是要体现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意志。我们认同哪一个候选人,就投票给他,绝不是经过计算之后,基于策略而含泪投票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甚而讨厌的候选人。这样对这个候选人及其政党不会有好处,因为他们不会从投票结果吸取教训,不会修正他们违反民意的政策。
两天前,毛孟静在立会提出「保障香港不受大陆化」议案,遭建制派否决是意料中事,但分组点票共有19名民主派议员投赞成票,与过去相比就有很大改变。 2013年毛孟静、范国威提出本土优先议案时,不仅大部份泛民投反对票,而且22名泛民议员还召开记者会提出「反歧视、反分化、反排外」口号,谴责毛范提出减少新移民来港配额,「令港人蒙羞」。 2014年毛范再提本土优先议案,泛民包括毛范二人在内,只有4票赞成。如果不是占领运动号召命运自主,不是反水货等一系列本土抗争,这次本土优先议案岂会有19名泛民支持?如果选民继续含泪投票,那些热心帮助新移民抢夺综援、并去联合国投诉香港人歧视大陆人的政党,会含泪修改他们违反港人意愿的政策乎?
政治指导权操诸社会
当然,香港选民在不含泪的情况下,应有理性考量,对于在伞运后逐渐改变政治取向的泛民政党,可以再给他们机会。此外,秉持自己的认知,也不一定完全排除个别态度诚恳、热心帮助市民并有见地的亲建制候选人。
真正「选唔落手」,那么也要履行公民责任,走进投票站投一张白票。这表示我们重视我们应有的选举权,尽管没有我们合心意的候选人。白票自然是废票,有「拣得落」的候选人,当然不要投白票。白票是真正「拣唔落」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无论明天的选举结果如何,香港政治生态不会因而改变:中共继续从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侵凌香港不会改变,特首高官建制派继续躲避愤怒的市民、避免与维护香港核心价值的人士公开辩论的策略不会变,港中矛盾持续升温的趋势不会变,香港人自主意识持续扩展的趋势也不会变。
笔者日前谈及徐复观教授的《理与势》,「理」是只有是非对错而没有强弱顺逆的,「势」是有大小顺逆的政治形势。理或一时不能胜势,但徐复观说:「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证明要政治清明,则政治指导之权,必操诸社会。」因此,凭独立自由意志投票,不断增强和拓展命运自主的社会意识,长远而言,必能操「政治指导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