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07-17] | 来源:紐約休閒/展覽 作者:謝朝宗 | [字体:大 中 小] |
屍人 看穿中國底層社會
廖亦武禁書英文版出版 「中國人權」推薦
|
文革結束後,廖亦武回學校讀書,但是大學考不上,只好去開卡車,而且專走難走的青康藏路線。這段期間他開始接觸外國的詩,深深著迷,自己也開始寫詩。但當時被列入現代藝術,不能曝光,只好地下發表。1989年「天安門事件」時,人在四川的廖亦武,以口述錄音的方式,發表了「大屠殺」一詩,自然被當局帶走,判了四年徒刑。出獄後,廖亦武找不到工作,從前的朋友也都避著他,他只好去學吹笛子,四處表演,也因此接觸到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加上他在獄中認識的獄友,成了「底層社會」的原素材。
黃文說,他翻譯「底層」,是想讓美國人看到「真正的中國」。他自己在中國成長時,被當局灌輸的是:「美帝」總是邪惡的、壓迫人民大眾的,等到好萊塢電影一進中國,看到的總是高樓大廈七彩霓虹,與過去被教育的很不一樣。他自己的叔叔,第一次出國回來告訴他,美國人很有錢,「銅板掉在樓梯上都沒人撿」。所以他也搞不清楚美國到底是好是壞?是窮是富?等他親身來到美國,有朋友告訴他,小時候媽媽講,吃東西不要剩下來,「剩下來的就可以餵飽一個中國小孩」。所以官方的政策宣傳,總是有偏頗。而現在大家看到的中國,都是北京上海的快速發展,這也不是完整的中國。
黃文說他的「趕屍人」,不是一字一句直譯,因為有些口語,無法找到傳神的英文,還有些歷史社會的背景,沒去過中國不容易了解。所以他和廖亦武幾經討論,選出了27篇適合美國人讀的內容。
「趕屍人」中的故事,有職業孝子、人蛇、公廁管理員、麻瘋病患、鄉村教師等低下層人物,但也有法輪功學員、反革命分子、孩子死在天安門的父親。不過黃文說,廖亦武本人不認為自己是政治激進分子,他只是個作家,他要講的,是「歷史轉輪下犧牲者的故事」。
「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表示,廖亦武記錄下的人物,雖然是社會的底層,但是並不是少數,反而是真正的大多數。然而歷史往往只記載了金字塔頂尖的政治決策者,忽略了這些填基地的大多數。
譚競嫦指出,中國有一種「歷史失憶症」,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從國家開始鼓勵每個人去賺錢,其他都不要想,不要說天安門、西藏、台灣、法輪功不能談,甚至連兩年前的文化大革命40周年,也不要紀念追悼,這使得年輕的一代,對中國的歷史完全不了解。廖亦武的作品,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就是因為很多人從書中看到了金錢至上的社會裏,失落的一些環節。
廖亦武身在四川,當然也受到這次大地震影響。黃文說,廖亦武本人和家人都倖免於難,但是很多書中的人都是四川人,所以廖亦武現在很努力在與他們聯繫,希望他們都平安,也收集更多的故事。廖亦武雖然沒有被拘禁,但還是受到管制,電話常被監聽,護照也被沒收,不能來美。他的新作品,只能透過網站發表。
著名雜誌The Paris Review主編Philip Gourevitch,曾發表多篇「趕屍人」的故事,他說,廖亦武的故事結合了新聞和民俗寫作,非常好看,但是貫穿每個故事的,是他對社會正義的關懷、對弱勢族群的同情,他不說教,但「悲憫之心自然湧現。」 紐約休閒/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