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学生刊物《学苑》最近发表文章,提出香港第二次前途问题,认为到2047年香港应成为独立国家,以确保香港的独有制度及生活方式不变,以确保市场的自由及权利可以维持。在全球出现反建制的政治浪潮下,在中港矛盾恶化及互信大幅削弱下,有人特别是年轻学生提出香港走向独立的议题不稀奇,而且,大学本该有最开放最宽容的讨论气氛及环境,任何课题、议题不管政治、道德上有多敏感,不管有多离经叛道,都不必回避,都可以公开讨论,不必小题大做,更不必像如临大敌那样搞什么大批判。

 

首先,2047年后香港该向何处走、该变成什么模样不是一个假问题,而是一个虽长远但真实的问题。 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及其后制订的《基本法》规定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变。但在回归50年后,《联合声明》及《基本法》将会失效,到时候香港的宪制地位如何,政治地位如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否有变都必须处理。因此把2047年看成是香港第二次前途问题,认真探讨再提出各种可能的scenario及选择虽然可能为时尚早(还有超过30年才到2047年),但仍然合情合理,值得有兴趣的学者、学生、市民讨论讨论。

 

 

 

国际社会难以再介入

 

应该看到,香港宪制及政治地位变动不是什么新的议题。二次大战后港英政府重新接管香港,当时正值工党政府锐意非殖民化,积极撤出殖民地,时任港督的杨慕琦就提出过一份后来被称为「杨慕琦计划」的文件,探讨让香港走向自治,让港人当家作主的政治改革。若果计划能在40年代末落实,香港往后几十年的发展肯定不一样,走向全面自治以至独立并非不可能。只是,英国政府碍于中国可能反对及本身的利益打算,没有采纳有关建议。

 

80年代,香港前途问题正式浮现,当时社会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包括把香港变成联合国托管地,以主权换治权延续英国在香港的管治,中国收回但由英国代管等。此外,也有少数人提出该让香港像其他英国殖民地那样变成独立国家。不过,在中、英谈判角力过程中,这些不同的建议很快就被排除,北京甚至一度提出单方面收回香港的强硬立场。最终,中英以《联合声明》处理香港前途问题,由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主权及治权,再透过一国两制落实让香港的高度自治。

 

 

 

勿轻率摆立场下结论

 

2047年,《联合声明》及《基本法》将失效,香港宪制及政治地位需要重新确立,自然有不少人像第一次前途问题时那样提出各种不同的建议及选项作讨论,例如是否继续实行一国两制,取消两制又或让香港独立等。不过,跟第一次前途问题时不同,香港的主权已牢牢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上,不管是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已确认香港是中国的一部份,她们不会也不可能再介入香港前途问题,香港市民得倚靠本身的能力、实力跟北京争取及周旋。这个客观事实是讨论第二次香港前途​​问题甚或建议香港独立建国时的前提,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能蒙混过关。任何认为香港可以自行决定2047年后宪制安排的想法只是自欺欺人的幻想。

 

同样要注意的是,香港独立建国作为学术讨论当然没有问题,当然可以百花齐放,不管赞成反对都可以各自提出本身的理据。但是,把香港独立建国变成正式政治或选举纲领却是另一回事,要非常小心处理。一方面推动这样的政治纲领可能跟《基本法》有牴触,有可能变成违法行为而被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中港之间的互信也可能因此进一步削弱,随时出现更多矛盾及动荡,甚至影响两地正常的社会经济交往。

 

2047年后的香港该走什么样的路是个大问题,也是个该认真讨论的课题。重要的是各方面不要轻率的摆立场下结论,更不要拿来作为捞取政治本钱的工具,而是老老实实的面对香港的宪制地位及限制,再从中凝聚共识及力量,不能一味吹嘘自欺欺人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