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中国总理李克强去年宣布设立总规模400亿人民币(约合2千亿新台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扶助创业创新(双创)和产业升级。20153月中国人大政协“两会”闭幕后的中外媒体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欢迎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创业。国台办也在最近公布第4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青创基地)和示范点名单,目前国台办已经在11个省市,包括江苏、福建、北京、广东等地批准了53个这样的青创基地。

 

以东莞市政府为例,他们对台湾年轻人开出优渥的条件—只要到当地创业,东莞市政府就提供免费的办公室公寓并附赠新台币一百万元的创业启动基金,更重要的是这笔钱免还!

 

而厦门的青创基地密度更是居全中国之冠。在厦门的青创基地,有原本在夜市工作的台湾女孩也有刚从台湾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那么,究竟台湾年轻人是否愿意为了创业而到对岸发展,中国花钱收买台湾年轻人究竟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VOA卫视访问时表示,他认为大陆创建青创基地是正面的。刘国深说:“大陆方面这种开放的措施总比不开放要好。我曾经听台湾的学者说,没有参与就没有认同,对于台湾的年轻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创办这样的基地其实也非常不容易,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总体上不要低估台湾年轻人的智慧,两岸的问题非常复杂,大家要有一点平常心。"

 

台湾太阳花运动之后,国台办不断推动“三中一青”以及现在的“双创”来吸引年轻人到对岸来,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统战”,能否达到北京预期的效果?台湾的年轻人究竟买不买账?

 

对此话题曾具实务经验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社区大学董事会主席赵惠普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表示,北京对台湾年轻人开出的不只一百万台币,有些地方甚至还开出五百万人民币的优渥条件。赵惠普说:“中国现在是在大规模的让产业升级,因为产业升级的内部还不够,中国的很多学者还在海外,所以他们就想利用他们的海外所学带进来。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有很多想法,当然我也看到很多问题,比如说智慧财产权的问题,但是这代表中国在尝试。这个计划到现在有三年了,现在才开放给台湾的年轻人,已经稍微有了晚了。但是毕竟还是正向的。无论是过去的台湾执政党还是现在的台湾执政党,都还没有给台湾年轻人一个出路,而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变动的非常快。如果把中国划分为很多区域,中国有很多地区的收入是非常高的。”

 

赵惠普不赞成台湾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甚至读到硕士,还去澳洲做很基本的工作。他说:“为什么不能去中国,如果去了是不是两边的年轻人能够产生一些合作的火花?可不可以促进两边年轻人不同想法的交流?台湾的强项在那里?中国的强项在哪里?大家的弱点又在哪里?大家在一起,年轻人可以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不要一开始抱着你是统战的态度。”

 

而在日前发表网络文章 “不是天然独,而是中国臭”的台湾知名专栏作家“人渣文本”辅大哲学系助理教授周伟航也在海峡论谈节目中针对台湾年轻人是否会因为到中国读书、赚钱就喜欢上中国、认同中国,还是说反而会因为彼此更多的交流而增加对其的厌恶感进行了分析。

 

周伟航说:“我们把台湾的年轻人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本身就具有国际应征力的人才,可以在世界各地移动工作,如果上海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能会去上海、北京发展。一旦上海的竞争优势下降,他们可能就移动到新加坡去。所以你开什么条件给他,世界各地也会开什么样的条件给他,这样的人是很难吸引他们去的。那么,这些条件可能吸引到的是台湾非顶级的人才,没有办法从台湾移动到其他地方去,而中国给他这个机会,他会去。但是一旦这个优惠期过去后,他相对于中国自己的年轻来说,成本又显得略高,他可能竞争不下去,又回到台湾。像这种失望回台,或是被淘汰回台的感觉,又会让他们提升多少对中国的正面印象呢?虽然会促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这种失望回台的人一般会带有一些相对负面的情绪。从长久来看,这种超出经济学,自由经济、自由竞争法则,市场经济法则的做法其实还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赵惠普表示:“比起老年人,年轻人没有太多的包袱。从这十年来看,中国的变化非常大。中国的好处是很多现在的企业家都非常年轻,代表年轻人在新的地方可能只要适应它的法则以后就很容易生存。但是中国必须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要怎么保证这些从香港、台湾年轻人的权益,会不会在产生问题的时候就把他们当成牺牲品。现在中国要走向全世界,如果连台港澳的年轻人都搞不定的话,又如何走向全世界?”

 

周伟航说:“台湾年轻人其实不太清楚在接下来到怎么操作,年轻人觉得权利不在自己手上,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都习惯把思考焦点放在年轻人身上,其实问题的焦点目前还不在年轻人身上,是在拥有权力的人应该做些什么,这才是根本的问题,做什么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