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派领军现身炎黄 编辑方针向左急转
华盛顿 — 8月15日,被中央艺术研究院接管的新炎黄春秋杂志社举办作者恳谈会,中共军方鹰派代表人物戴旭等多名毛左领军人物参加,引起了炎黄春秋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参加恳谈会的郭松民在微博上用毛泽东的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参加作者恳谈会,心情微觉异样,忽然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换了人间
《炎黄春秋》杂志一度是中共自由主义力量的代表,曾刊发过大量反思中共历史错误的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中共党内保守势力以及毛左派的眼中钉。中研院奉上级指令接管这份改革派杂志后,首次发起了一个作者恳谈会。从恳谈会的会议桌上所摆放的名牌上可以看出,除了郭松民以外,还有知名左派学者戴旭、司马南、梅新育、李北方等。这些与原来《炎黄春秋》作者立场相悖的左派领军人物与会,引发了大众对《炎黄春秋》新领导班子办刊方针的质疑。
《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以前的《炎黄春秋》是很开放的,戴旭这样的人是不愿意与他们坐在一块儿的。这次戴旭出席这次恳谈会就可以看出一个信号,是《炎黄春秋》本身编辑方针转向的一个标志。”
2016年7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单方面终止合同,发布了一份《炎黄春秋》领导班子职务的任免通知,根据这项通知,《炎黄春秋》杂志社的重要职务全部被官方派来的人所取代。原社长、总编辑杜导正、副社长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华和总编辑徐庆全数被撤换。
7月17日,《炎黄春秋》杂志社《炎黄春秋》杂志社发布了由社长杜导正签名的停刊声明。8月,由中研院领导出版的《炎黄春秋》面市,杜导正等前杂志社领导班子表示强烈抗议,声称中研院盗用原《炎黄春秋》社长和部分编委的名义“非法出版伪刊”。
军中鹰帝
戴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环球时报》军事评论员,以在媒体和网络上表达强硬极端的言论而被广泛关注,是军方强硬派领军人物,被称为:“中华名将,军中鹰帝”。
戴旭在互联网上,多次发表反美极端民族主义的强硬观点。他对钓鱼岛问题发表评论称:“美出兵钓鱼岛,大不了又是抗美援朝,如再和中国军队发生战争,美国将比上一次败的更惨。虽然美可将中国沿海城市炸掉,没啥大不了….但是美付出的代价是承受不起的。美驻亚太所有的基地包括增援过来的航空母舰集群将被打的片甲不留。”
有评论人士分析戴旭打击美国军事策略为:“司令最大的贡献就是“牺牲沿海城市”,利用祖国大好河山的纵深能力,与美酋周旋以至最后完胜。”
戴旭曾多次就南中国争端发表评论。在评论美国航母在南海的公海上巡航,中国主动攻击美国航母,是否会被认为是发动战争的评论时,戴旭发表言论称:“误炸”的情况,可以设想一下嘛。”8月,正值南中国争端剑拔弩张之际,戴旭再次发表宣言:“歼灭南海来犯船舰。”
戴旭认为,中国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的H7N9,是美国“对中国使用的生物心理武器,中国举国乱作一团,正中美国下怀。戴旭还多次呼吁向高校派驻军代表,并定点清除三反分子。戴旭在微博中说:“高校是新三反分子长期盘踞的窝点,北大贺XX,人大张X,复旦冯X,民大赵XX,政法大何X,都是臭名昭著的代表。”
戴旭网络义勇军团
戴旭主张建立网络义勇军团,捍卫网络上甘岭,反击网络上的敌对势力。戴旭转发的@戴旭网络义勇军团的微博称:“支持习主席,助力中国梦,捍卫国家利益,弘扬爱国主义,聚合正义力量,打击第五纵队是网络义勇军的宗旨和目标。目前网络义勇军已经有多支主力部队,戴旭网络义勇军各师、义勇军后援团、华夏主攻团、网络义勇军先锋团、新上甘岭志愿军等。”
针对海峡两岸问题,戴旭也多次发表评论。他曾在微博中写道:“今天,解放军在台湾海峡的部分区域展开例行性实弹演习。在岛内那些乱哄哄的争吵之际,我听着最有意思的,还是那意味深长的炮声!”
“偷天换日”
戴旭等左派代表人物加盟新《炎黄春秋》作者阵营,是否会使这份杂志从代表中共建制内自由主义势力改革派色彩,向反美极端民族主义的方向转化,甚至成为网络上甘岭的戴旭网络义勇军的一部分呢?胡平认为,炎黄春秋请戴旭等人表明,刊物编辑方针将会有重大改变。
胡平说: “现在的《炎黄春秋》请他来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新炎黄)和原来的《炎黄春秋》是两回事。这次偷天换日,我们外界看得很清楚,编辑方针肯定会和原来有很大区别,但还是用原来的招牌,国内的一些人可能就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方面要掩盖自己偷天换日的行为,另一个方面也表明自己编辑方针的改变。
“炎黄春秋”新版被指冒牌货
北京 — 当前中国唯一一份敢于触碰官方设置的历史禁区的刊物炎黄春秋被强行接管的事件仍在持续发展。尽管炎黄春秋杂志社老社长杜导正已经宣布停刊,但是一份貌似炎黄春秋的刊物还是以炎黄春秋8月号的名义出版发行了,而且基本保留了杂志社原来的领导人和编委顾问们的名字,遭到相关人士的抗议和批评嘲讽,被认为鱼目混珠。
美国之音北京分社最近也收到了一份新杂志。从封面和扉页看,跟以前的刊物几乎相同。 老社长杜导正及其女儿杜明明、李锐、江平、胡德华、杨继绳、何方、李大同、展江等杂志社原班人马几乎全盘留在名单上。但问题是,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出现了侵犯或者盗用姓名权的法律纠纷。有些编委要采取法律行动追究侵犯名誉权行为。杂志社原副社长胡德华(已故中国总书记胡耀邦之子)向接管方、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发去了抗议信,相关的编委顾问也都签名联署。
原编委会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传媒学教授展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周末有资深编委收到艺术研究院的回复,说下一期出刊时名单上不会有他们的名字。
展江:刚刚有一部分资深的人士收到的,像顾问何方先生,90多岁了。可能还有个别原来比较重要的,像副社长以上的人,肯定也收到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收到。
记者:你觉得为什么会继续留用?他不是说已经改组了吗?
展江: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并不知道他们接管的事件,所以他们新做出来的杂志保留了一些原班人马,尽管他们核心人物变了,像社长、总编,还有编委,包括原来一些主要负责人,只是被他们挂了虚名而已。所以他采取这个办法,第一他们做的没有那么决绝,第二怕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读者中产生影响,他们接管以后第八期从外表看,似乎和原来很相似,当然现在有学者把第八期的内容做了一个研究,发现第八期内容非常糟糕,出了很多问题,还有严重的抄袭问题,基本没有原来的那种气质了,看了以后就是古代说的李逵遇上了李鬼。现在就是李鬼装成李逵。
新出刊的8月号杂志第一篇文章是回忆毛泽东1966年6月在文革初期的一些活动和言行,文章中没有发现反思或批评这位文革发动者的文字。
原炎黄春秋编委会成员、原中国青年报冰点副刊主编李大同对美国之音表示,新版的冒牌杂志是一份伪刊。
李大同:当然没有了,他们(中国艺术研究院)就是欺世盗名,让读者觉得班子没怎么换,还是原来这些人,实际上完全是一本伪刊,都是为了蒙骗读者,还是在那里给你瞎安个头衔,好像你还在这个杂志,实际上完全是假的,何况他也没有权利任命,《炎黄春秋》和他不是上下级关系,这是两家平等签署协议的。他用黑客手段接管了炎黄春秋的网站,他自己在网站说第八期照常出版,然后就出了这么一个东西,质量毕竟是不堪,竟然有一个人同时发表三篇这种丑闻,他还好意思打着《炎黄春秋》的旗号,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
李大同认为,新杂志的内容跟原来的炎黄春秋那种反思精神和办刊风格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会被老读者和订户们接受。他还表示,许多订户要求退订。
炎黄春秋本来有大约二十万订户,自费订阅。读者群多是在国内的老干部、知识分子和对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感兴趣的人。炎黄春秋被接管事件爆发以来,已经有上千名读者联名公开表示抗议,并且对杂志社的维权行动表示声援。在北京的时政评论人士查建国也是其中之一。
查建国:以前的《炎黄春秋》在有些地方是有妥协的,有让步的,有所谓“八不碰”的,有些文章质量也不是很高,但是确实每一期都有一些好文章,起码是突破禁区的。作为文人,如果受到执政党设置的禁区,而不敢突破执政党,在哪一个国家也一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限制在执政党给你设的禁区之内,那你肯定没有很大生命力,对我来说是不值得看的。过去有些文章是突破禁区的,比如对文革、土改、中共建政之前的历史,有很多所有其他的官媒都不敢登、不敢触的禁区,他们触了。
1991年创刊的《炎黄春秋》是一本综合中文月刊, 由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 。该刊及网站在中国带有政治自由派色彩,代表体制内自由主义势力。与政治极左网站《乌有之乡》的立场和意见相左。2016年7月14日,这个经常刊登有关中共党史敏感事件的评论和反思文章的月刊及网站管理层突遭撤换、编辑部被占领、官方网站密码被修改,三日后宣布停刊。此事成为被认为反映中共高层意向和显示当局进一步钳制言论的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