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成为“核心”:权力膨胀 有违反腐目标

 

中共十八六中全会周四(27日)在北京闭幕,首次提出以习近平为党的核心,指出要著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达到“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目的。有分析指出,习近平权力过分集中,与反贪腐目标背道而驰。(高锋 报道)

 

六中全会闭幕后发表的会议公报指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赢得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重要保证。

 

这是继江泽民后,中共再次提出领导核心。

 

全会亦通过“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两份文件,认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中央宣传部周五(28日)下午,会联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就六中全会内容召开记者会。

 

“炎黄春秋”杂誌原副总编缉王彦君接受本台访问时提出,公报在宣扬反腐的同时,又强调权力集中,但就忽略了反腐的关键,就是对党的监督。

 

王彦君:按理说,从严治党应该发挥司法、政协、特别是舆论,应该发挥这些方面的监督作用。现在我们看到的反而是权力更加集中了。那么党自己监督自己,这个问题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了,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就像外科手术医生跟自己做手术一样。

 

湖北省前人大代表姚立法亦指出,权力来源是改革体制的关键。他以北京市人大代表的独立候选人,受到当局严密监控为例。

 

姚立法:我所了解的选举,十分的荒唐、可笑、无知,而且反映的是执政者,主持选举的机构,公然的违法。解决权力来源的问题,取决于依法的选举权力代表。

 

在台湾,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曾建元对会议公报的内容感到失望,他说,缺乏监督、制衡,改革工作只会事倍功半。

 

曾建元:改革的成果似乎变成他(习近平)继续去扩大集中他权力的正当性基础。 比如说这个党内的纪律检查机构,它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它必须要跟目前这个权力的核心,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否则它做再多的努力,都很容易被外界说,是党内的当权派对其他派系的一种打压。各层级的党内的民主监督机制,也要同时建立起来,这样各个党员都可以担任党的监督工作,就像每个人都可以担任纪委一样。

 

六中全会又决定,中共十九大,会在明年下半年召开。

 

 

中共六中全会正式确定习近平为“核心”

 


 

1027,中共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被正式确定为“核心”,全会还审议通过了两个有关“从严治党”的文件。有评论认为,中共在意识形态方面正日趋收紧。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27日结束后发布公报称,会议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提交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报道,亦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公报还称,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坚定推进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令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党心民心。

 

公报称,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有舆论认为,习近平试图借加强党内监督,巩固其政治地位。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本台说:“我认为六中全会要是从老黄历来来讲,就是党的基本建设。习近平进行党的基本建设,改变党的作风或者从严治党,还是党内监督条例,这些东西都带着他个人的色彩。基本上是要把党政军一切大权抓到他自己手里。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他是在抓权。他的反腐,从严治党,对党的一些基本条例的新规定,都是从反腐败,用这条路子来夺权,表现出的是要把一切权力控制在自己手里”。

 

分析人士对记者称,习近平的反腐是有选择性的:“他的反腐不管是对‘红二代’,还是对其他的一些党政官员也好,包括天津的人事震动,这种大变局,都是从这里面出发的。我认为,他只不过把毛泽东时代的那种整人的作风,又拿到党内来了。当然现在中共党内的干部要从抓腐败来讲,一抓一个准,因为是这个制度造成腐败。我没有看出来六中全会要在党的制度,党内建设的制度、法规方面,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近期盛传,现年63岁的习近平还将连任两届十年总书记,至2028年,从而打破总书记任期至68岁的常规。据中共党内人士称,党章中并无规定总书记的任期和年龄限制,但国家主席只可以连任两届。因此,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后,只能保留党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但不可再担任国家军委主席。目前,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北京异议人士查建国认为,从表面上看,十八届六中全会有政治层面收紧的趋势:“总得来说,我认为有些背后的东西,关于十九大的人事布局在面上看不出来,而在面上看到的是习的一贯作法,就是政治上收紧,意识形态上收紧,党内收紧。党内不仅是管理收紧,而且是在思想上,将思想教育,路线教育,什么不忘初心、长征精神,这些都是进行红色教育,这个是习的一个特征”。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197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中纪委及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国新办27日发布预告称,28日下午3时,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情况,并答记者问。

 

 

习近平想确立自己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党内遇到阻力

 

中国官媒近日发布民调报告称,中国民众高度期待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有评论认为,习近平想确立自己的核心领导地位,但在党内遇到阻力,于是假借民调名义,进一步加强个人权威。

 

据法新社1026报道,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论坛网”在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发布题为“大国崛起呼唤强大领袖核心”的调查报告。报告称,201641598期间,人民论坛网等机构通过纸质问卷调查、电子问卷推送、互联网调查、面对面采访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国社会公众进行调查,考察公众对领导核心重要性的整体研判和认知、对核心意识与国家社会发展之间关联性的认识、对缺乏核心意识可能带来的危害、对领袖人物作用与强化核心意识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认识。这份有15千多人参与的民调显示,习近平的大国领袖特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由衷认同,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高度期待”。

 

原美国中文网刊《大参考》主编李洪宽对此评论说:

 

“这都是习近平班子里的人做的,确实想树立习近平的权威吧。中共越这么做,越表明习近平的权威可能现在受到了威胁。可能政治局高层并不认他这个权威,或者民间普遍不把他当权威,而是相反的,当成一个笑料。因为他不断的出丑。就像前不久G20,他的‘通商宽衣’,全国人民都当笑话,非常丢人。其实他已经丧失了权威了。另外你看他搞的‘反腐’,当官的人人自危,都在磨洋工。这也反映他的权威丧失了,号召力没有了。”

 

报告称,越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历史时期、重要时间节点,越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离不开引领时代的领袖人物。核心意识淡化将对国家政治生态和党组织战斗力产生巨大危害,核心的弱化很容易导致分裂战乱、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这是近代中国100多年血与泪的历史给我们的惨痛教训。”

 

美国中文网刊《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认为,习近平想确立自己的核心领导地位,但在党内遇到阻力,于是假借民调名义,进一步加强个人权威。他说:

 

“六中全会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习近平当核心,就是他要超过所有政治局常委,做一个头儿。这个提法,今年年初就被中共高层否决了。六中全会又拿出来要做最终决定。如果六中全会不做这个决定,那习近平就没有机会当‘核心’了。所谓的民调,所谓的舆论,就是为了配合演这场戏,让习近平头上戴皇冠。”

 

报告把习近平与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前核心相提并论,称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富起来,现在中国是要“强起来”,老百姓看得很清楚,这事要靠习近平总书记。

 

伍凡对此评论说:

 

“毛泽东是打天下,做了核心。邓小平是收拾了文革,开创了改革开放,所以他能有资格做核心。习近平有什么资格来做核心?中国的现状比四年前更糟糕。”

 

据法新社1026报道,分析家认为,习近平有可能寻求延长任期,使之超过10年。报道引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和立的观点认为,核心领导的称谓,在中国政治中意味着对个人最高权力的确认,不受任期限制。这当然对政治和体制改革来说是大开倒车,因为这是公然建立个人崇拜,复活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李洪宽对此评论说:

 

“他想任期超过10年,恐怕是没那个机会了。因为中国现在问题很多,民怨沸腾,经济陷入困顿。关键是他个人的经验、学识不够,以他的能力,他老老实实干活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更何况他还要胡搞,搞得他周围的干部都没有一个卖力干的。”

 

伍凡认为,习近平利用“反腐”整了大批官员,在中共党内有很多敌人,为避免遭到报复,他积极谋求“核心”地位,来加强个人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