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 黎则奋)

 

 

 

民主党主席胡志伟倡议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特赦参与雨伞运动的被捕人士,以及七警和朱经纬,引起广泛争议,反对者众。胡志伟即日收回言论并致歉。

 

大多评论都集中在特赦是否可行、有否违反法治精神,以至谁该被特赦等问题上,其实舍本逐末,反而忽略了最关键的核心是应否和解及能否和解的问题。

 

一来,特赦牵涉不少法律上的技术性问题,不容易解决。尽管港英管治时期也有先例,总督麦理浩曾因警廉几乎武装冲突恐防无法有效管治而特赦贪腐警队,但亦只限于停止追查过去的贪污行径,既往不咎,但经已拘捕、检控及定罪的案件,不会适用。二来,占中人士的违法与七警及朱经纬的滥权私刑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但撇开上述无关宏旨的争拗,胡志伟的建议其实值得深入讨论,是特区政府、各个党派和政治组织,以及广大市民尤其是参与雨伞运动人士不能回避的问题。

 

不需甚么专责委员会调查,谁都知道占中尽管是法律学者戴耀廷的构思和倡议,但演变成为占领行动的真正原因,却是中共悍然通过8.31决定扼杀香港真普选,以及689政权决定以暴力镇压占中行动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中央和特区政府不撤销8.31决定,落实真普选,并且平反雨伞运动被捕人士,结构性的核心矛盾不解决,特赦任何人士皆无实际意义,徒劳无功。

 

 

 

土共宁左勿右

 

对中共和反对派而言,应否和解都是一大问题,没有通透论述,很难说服自己和支持者。雨伞运动无功而还,中共于特首选举又大获全胜,占尽优势,要歼灭所有反对派轻而易举,有没有必要与力量对比强弱悬殊的反对派和解,颇成疑问。反对派处于下风,无论走到尽头的非暴力抗争及有名无实(力)的暴力革命抗争,都找不到出路。同意和解意味着放弃抗争,连虚假的道德光环也没有;不同意和解亦一筹莫展,除了空喊无力的抗争口号外,实际上也是无所作为。连自命「勇武本土派」的政治领袖也抽身而退,倡议「韬光养晦」,不作无谓牺牲,实际上与早已认同「休养生息」的广大市民无异,试问主流民主派和非暴力抗争者,还有甚么实际可行而又可为群众带来政治希望的主张和行动?

 

能否和解问题更大。反对派阵营内的争议,不过是口水战,顶多成事不足,但因和解而利益受损的建制派尤其是土共和689及中联办利益团伙,却肯定败事有余。他们全靠宁左勿右的政治斗争维护及巩固自身利益,对于全赖中共过度加持才能上台、本身政治能量有限的林郑月娥,正准备集体政治强奸,五马分尸,要他们放下屠刀,同意和解,不啻是与虎谋皮。除非林郑月娥真的有驾驭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和胆识,一上台即对拦路虎大开杀戒,震慑群魔,又敢于横逆权力来源的中央意旨,否则所谓大和解,恐怕只是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