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 黎则奋)
「一地两检」是习核心指定的政治任务,一如任命红色校长蔡若莲为教育局副局长,以便全力推行国民洗脑教育,以及未来定必推行的廿三条立法,都是事在必行,无论民意有多大反弹,在「中央治港」领导下,都不会更变。
反对「一地两检」的关注组说要打民意战,但大台虽人多势众,却难免意见分歧,莫衷一是,至今仍未能聚焦,所以发动群众力度有限,以致初步民调显示,不但反对派未能占尽上风,反而是处于下风的势态,难怪王光亚会见林郑月娥时表示,社会反应「理性平静」。如果连民意战也落败,在立法会里拥有绝对优势的建制派要通过议案,赞成割地丧权的「一地两检」,便轻而易举,恐怕泛民即使倾全力拉布,也会输票兼输阵。
反观特区政府和建制派,有「中央治港」为后盾,无论声势与章法,都有板有眼,加上主流传媒舆论早已沦为帮闲,就算不摇旗吶喊,假扮「客观中立」以民意为依归,反对派亦难以扭转败局。
然则,特区政府和建制派又是否无懈可击?当然不是,而他们最弱的一环,就是词穷理屈,根本在法理上难以自圆其说,甚至互相矛盾,至今亦无法统一口径。袁国强的所谓「三步走」,本以曲解《基本法》第二十条为据,硬将扩大特区权力变成引清兵入关自阉,曾经沾沾自喜自认是军师的汤家骅建议人大「下不为例」,正好在语意逻辑上默认自己的计谋是下策,难怪基本法委员会成员谭惠珠要诉诸《基本法》第一一八条和一一九条为「一地两检」法律基础,而中联办操控的「法律界关注一地两检联席」成员何君尧用《基本法》第七条反驳割地,梁美芬则建议利用附件三纳入「一地两检」,还不点名批评「下不为例」默认「一地两检」是坏事。
两阵对圆,一定要针对敌方最弱的一环全力攻击,才有机会致胜。吸取2003年反廿三条立法成功的经验,法律界成立「四十五条关注组」,在广大市民心目中确立权威,提供强而有力的反对论述,是致胜的关键。今天大律师公会以有人司法复核,事件进入司法程序为由避谈事件,而律师会则三缄其口,要在法理上赢取民意,扭转劣势,法律界的有识之士,尤其是毋须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殿堂级人物应该当仁不让,挺身而出,组成「二十条关注组」,全力反击特区政府和建制派的谬论,为反对「一地两检」的全民运动,提供无懈可击的论述。
政治博弈要知己知彼,很多时从对手的角度观照,更能窥见端倪。周三《大公报》已以全版篇幅和社论级的评论抨击公民党是妖魔化「一地两检」的罪魁,正好说明这正是他们最忌惮之处,只要集中力量,攻其要害,便大有机会令民意转向。
没有运动的论述,就没有政治运动。香港的自由与法治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法律界为己为人,都要义不容辞站出来捍卫法治,否则覆巢之下无完卵,未来的日子也一定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