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锺剑华)

 

由殖民地时代到现在,香港一直都有「官商勾结」这种说法。也许很难清楚证明政府与商界真的刻意勾结共谋,但在咨询政治之下,大企业的代表及商业精英,往往有较大的发言权。议会中又有功能组别,始终是偏重商界。

 

除了体制因素,经济发展长期都是香港政府施政考虑的优先因素。行政官僚长期都认为只要经济有发展,人人都会得益。这个所谓「滴漏理论」,便成为政府优惠商界的最佳理由。当然,政府官员退休后的出路,他们的社交联系等种种因素,都会造成官商勾结这观感。也有香港人认为,只要真的有利经济,不涉及明显的贪腐行为,「官商合作」或「官商勾结」也勉强可接受。

 

政府不懂洁身自爱

 

但近年有说法认为特区政府与黑道势力有合流的趋势。所谓「政商乡黑」,指控比「官商勾结」就严重得多了,且这指控越来越似不是空穴来风。特区政府因为制度上的局限,难以建立其权威性和政治上的认受性,在九七主权移交之后,管治能力可以说是江河日下;政改死结长期未能解开,政府受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要管治好香港也越来越困难。加上江湖势力在各个经济环节的涉足日深,自然希望在香港的政治及各种社会事务上有更大的话语权。

 

问题是政府是否有决心与江湖势力保持距离。显然,随着政治对立及严重的社会撕裂,政府可能是逐渐失去了驾驭全局的能力,甚或似乎有时在纵容有势力的人士在灰色地带打击政府的政治对手。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政府补天无力,又是不是会对一些有势力人士的出格行为袖手旁观?是忍让、是纵容、是利用、还是勾结?真的是天晓得。但市民见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越来越高调,越来越明目张胆。政府也似乎是越来越不介意放软手脚,不懂得洁身自爱,而且往往双重标准,令政府勾结江湖势力的指控越来越难以排除。

 

上一届梁振英政府还未上台,发生了小桃园饭局事件。当时有人指出,从来未见过有那么高层的政府内圈人物这样明目张胆与江湖人物会面,包括曾经出任廉政专员的前高官,后来更荣升为行政会议成员。那一次引起这么强烈的社会反响,却没有令趋势有所收敛。20138月,当时的特首梁振英出席天水围居民大会的时候,竟有怀疑有势力人士带同门生到场外追打示威者。几日后,疑似有势力人士接受报章头版专访,明言「最希望见到流血」。如此出位的言论及明目张胆的威吓,特区政府的高层四年多之后的今天仍然未发一言,市民还有甚么办法排除「政黑合流」的疑虑?

 

占领运动期间,旺角占领区出现疑似江湖人物追打占领人士的事件。有传媒机构也拍摄到警务人员让肇事者施施然离开。近几年,一再有背景复杂的人士滋扰传媒采访、向本地及外地驻港记者动粗、威吓游行示威者的事件。再者,有一些撑政府的示威活动,都传出怀疑有江湖背景的人士参与其中。但对于这些指控,一直都看不到政府积极跟进。

 

到近日,何君尧搞了一个集会,声称要港大解雇占中运动的倡议者。集会当中竟然出现背景特殊的人士高调站台,还指名道姓的向戴耀廷「喊杀」。这么多年以来,几时有见过有这种背景特殊的人士如此高调,这么理直气壮,还有立法会议员应声附和,而政府官员及特首的响应竟然会是这么温和。几日之后,当占中人士出庭应讯,就有示威者附和喊打喊杀,在场的警务人员也是爱理不理。可以说,这些画面似已说明,政府与有势力人士合流,成为难以推翻的事实。

 

政府的检控部门及执法部门,对示威人士绝不手软;上任教育局长曾经对在校园外以个人身份出言不逊的老师穷追猛打,要求校长写报告,要作纪律处分,总之就要把事件搞大,要向对抗政府的人予以痛击。政府处事的双重标准不是彰彰在目了吗?

 

一位不讳言有帮会背景的电影明星曾经说过,共产党要他们做的事他们不能不做。不知道特区政府有没有从中央政府那里继承了这权力。但一再出现上述情况,足见香港已经今不如昔。特首林郑月娥在英国还高谈香港法治如何健全,但在香港生活的市民,只要不自欺,当知与回归前的香港相比,今天的香港可说已经沦为不知是谁人的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