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中印洞朗对峙结束一个多月之后,中国日前在距离中印洞朗对峙10公里处的区域内,开始了新的道路扩建工程。报道说,中印8月底结束边境对峙后暂时平静的洞朗地区突然出现了至少1,500人规模的中国军队,其中500人保护前方修路人员。目前印度新任国防部长西塔拉曼,带领其幕僚飞往距洞朗15公里的乃堆拉地区,视察当地的印军前线部队,评估中印边界地区的最新局势。中国恢复边境筑路,再次挑动印度敏感神经,是否会引发双方新的军事对峙?在美中日争夺日趋激烈的战略格局下,中印两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保持敌对状态是否符合中国利益?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国军队的边境异动背后有何玄机?

 

《中国战略研究》杂志社社长李伟东表示,中国前段时间为了让印度出席金砖五国会议,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之后中方受到国内,尤其是爱国主义派的很多批评。现在中方为了巩固民心和习近平在十九大的权威地位,再度选择向前推进。

 

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陈牧民表示,印度不认为中国这次筑路的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故中国此举无异于破坏双方此前的撤兵协议。李伟东表示,印度没有遵守撤军协议在先,且这段路对中国来说非修不可。

 

李伟东说:“真正的理由是这段路是非修不可的,原因是中方一定要在洞朗地区形成一个压进军事力量的公路,因为在上次修路时,已经铲除了印方的两个碉堡,中方就想在这里建立新的前哨阵地,由原来的季节性巡逻变成常规的哨卡。这种情况下,中国军方原有的战略意图,它是不会放弃的。而且这是整个从印度北部彻底把印度包围起来,就是一带一路的整个经济路线,彻底包围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也是为了截断印度和它东北七个邦的战略联系所采取的战略行动,所以不是一个简单的战术问题。”

 

上次中印协议结束边境对峙的条件之一是中国同意停止或暂停修路,现在中方恢复修路工程,陈牧民认为可能引发新的军事对峙。

 

陈牧民说:“主要是印度的社会特性是一个民主社会,它的媒体和社会的民意对执政者的压力是很大的。再加上印度这几年的经济发展非常快,整个社会的民族主义的气氛是起来的,再加上第三点,过去在1962年,中印曾经发生过边界战争,当时印度惨败,印度对过去这场战争惨败一直无法忘怀,觉得是国耻。这些新仇旧恨、民族主义情绪加起来,我觉得印度社会对这件事情,应该会给莫迪政府更大的压力,也就使得现在的印度政府不可能用比较低调的方式解决。未来再重新回到像七、八月军事对峙的情形,我觉得有可能。”

 

李伟东表示,虽然印度的整体发展不如中国,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迟缓,印度则有飞快进展,形成中国是亚洲老大,而印度在后头急追老大位置的局面。印度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非常强大,且就局部军力而言,印度超过中国,如果有军事冲突,可以料想到印度会很强硬。两国若真的开战,可能会两败俱伤。

 

陈牧民表示,印度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整体上不存在国家分裂的问题,且不像中国对人民采取高压统治。此外,印度这几年来,除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外,和周遭国家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这点与中国恰恰相反。印度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快,未来预计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国力实际上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弱。

 

印度国防部长西塔拉曼周末视察了中印边界,7日在推特上发文称,她“隔着边界向中国军队打招呼” 。印度国防部8日更公布一段视频,显示西塔拉曼与边界另一边的中国士兵友好互动。陈牧民表示,印度政府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安抚国民,让大家知道八月底达成的边境协议仍然有效,同时维持莫迪政府的威信。中国冒险修路的主因是,中国认为这段边界的主权在1890年就已经决定,因此修路在法理上站得住脚。印度则认为1890年的条约只界定了中印边界,没有讨论到西藏和不丹的边界,中国的行动会使不丹丧失大片领土。作为不丹的坚定盟友,印度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伟东说, 十九大很快就要召开,眼下的对峙不会形成热战,反而能提高十九大的民族主义和满足舆论,所以习近平对此并不担心。此外,以中国目前的军力和经济能力,中方对中印对峙有把握。中国如果压制住对峙,赢得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对中国未来的石油运输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