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法意三国联手起草欧盟法案,拟限制中国资本收购欧洲高科技企业。连日来,德语报刊一直密集关注此事件。维也纳出版的《新闻报》周三以”围绕高科技的对华冷战“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欧洲今后必须对其关键科技产业予以更好的保护。
“中国在欧洲的大举投资,海航集团就是最好的例子。和中共当局关系密切的企业试图收购市场上的各种企业,而他们真正的目标则是高科技企业。德国的机器人厂商库卡、瑞士的农业化工巨头先正达、奥地利的飞机部件供应商FACC(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奥地利的小型飞机制造商钻石飞机公司,他们现在都为中资持有。中国人如今正在紧跟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希望能够通过收购高科技,在短短几年内将世界工厂升级为科技领军者。而且,这是一个单方面的策略:中资收购在欧洲畅行无阻,但欧洲在华投资则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近年来,中国人在欧洲的几乎所有领域大肆参股。而这些中资企业的资产关系却极其不透明。欧盟方面怀疑,这些企业背后是中共高官,并为此感到不安。而美国方面则已经开始采取限制措施。”
“不久前,德国外长加布里尔说,一场新的冷战正在进行中,它事关谁是将来的科技领军者,而欧洲正面临输掉这场冷战的危险。拿着中国资金狂欢的欧洲人,应该对此有所反应。资本自由流动当然是好事,但是,要是资金只是单向流动,这就不是公平的生意。欧洲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欧洲也必须更好地保护其关键科技产业,就像美国人现在已经开始做的那样。否则,我们就会遭到失败。”
《新苏黎世报》则以”瑞士急需对华战略“为题,刊发了中国问题专家Ruedi Nützi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崛起正在改变世界;作为小国的瑞士,不能总是观望,而是需要清晰的大局观,在经济以及政治上重视中国。
“中国正在突破一切常规。中国的特殊之处包括:它的面积和欧洲一样大,人口几乎是欧洲的两倍。2011年至2013年,中国的混凝土消耗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的消耗量还要再高出50%。去年11月11日的促销活动中,阿里巴巴的营业额达到了253亿美元,相当于瑞士全年收入的40%。”
“中国正有意识地崛起为全球第一大国。通过’一带一路’规划,手握一万亿美元资金的中国不仅仅计划兴建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网络,从而确保其销售市场。北京还想借此来在众多国家拓展影响力。中国就此提出了’让世界更美好’之口号,其含义不言而喻:让这个世界变得对中国更美好。国际层面上的中国崛起才刚刚开始。在今后几年,中国崛起将不再只是稳步发展,而是在所有层面上的爆发式增长。”
“和中国打交道,就意味着与中央集权制国家及其战略打交道。中国的’十三五的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应从6.2%上升到10%,这意味着会有1.4亿中国人紧随政府的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人谈判,必然会了解到他们的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西方的谈判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毫无胜算,这是因为西方内部各方面之间没有相互协调。”
“中国与瑞士的关系对两国而言都非常重要。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创新战略合作,瑞士在一段时间里获得了某种特权。在中国,瑞士不仅仅因其高质量的产品而享有良好的声誉,其教育体系也颇受推崇。瑞士社会以及政界迄今却只是在某些单独的领域利用这一优势,这导致了瑞士的地位无法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