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巡逻(2009年1月17日)

近日,法国藏学家克劳德·阿皮(Claude Arpi)撰文称:印度在西藏阿里地区仍然拥有一片包括5个村庄的土地,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问题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印领土谈判中没有被提出来,所以,理论上来说,印度仍有对这块土地提出声索的权利。

前印度大使、中国问题专家斯托布丹(Phunchok Stobdan)认为,尽管印度收回这块土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政府还是应该在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的过程中,重提这块土地的归属问题,以增加印度一方的谈判价码。

300多年前的协议

克劳德·阿皮现居印度,与达赖喇嘛有长期交往。他在印度媒体Rediff上发表的文章题为《西藏的印度人村落》,指的是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印度称Minsar,或Menser)周边的5个村子。这些村子并不在中印边境线(实控线)上,而是距离神山冈仁波齐(印度称Mount Kailash)不远、四周被藏民居住地包围起来的“飞地”。

左上角为谷歌地图上的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图片来自谷歌地图)
左上角为谷歌地图上的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图片来自谷歌地图)

阿皮的文章指出,阿里地区曾经归属于拉达克(Ladakh)王国,1684年西藏军队打败拉达克的驻军后,双方签署了划定边界的“泰米斯岗(Temisgang)协议”。然而,由于门士曾长期作为拉达克及克什米尔商人和朝拜者前往冈仁波齐朝拜的基地,双方在协议中注明,门士地区仍为拉达克国王所拥有。

此外,阿皮还列举了18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竹巴法王对门士地区所有权的描述,以及1950年夏天拉达克政府派官员前往门士收税的记录。

斯托布丹在印度“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es)官网上发表的文章中,补充了1853年和1905年拉达克政府在门士征收税务的情况,以及1911年、1921年、1958年印度人口普查中关于门士地区居民人口的数据。

阿皮指出,19世纪拉达克被并入克什米尔王国,门士地区随之归属克什米尔;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邦国的国王签署了《加入印度协议》,门士地区从此成为印度领土,直到上世纪50年代。

尼赫鲁知情并放弃

1954年6月28日,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他的客人中国总理周恩来。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旁边。
1954年6月28日,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他的客人中国总理周恩来。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旁边。

1953年,时任印度总统的尼赫鲁为了与中国签署“中印友好协议”而做出积极的姿态,决定放弃印度从英国殖民政府手中继承的、在西藏的一切特权,并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尼赫鲁清楚地知道门士地区作为向印度朝拜者提供服务的历史及其重要性,但却为了向中国显示“友好姿态”,决定单方面放弃印度对门士地区的所有权。

阿皮在文章中引用了尼赫鲁向印方谈判代表做出的指示:“关于西藏西部门士的村子,它是属于克什米尔邦的。如果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显然,我们应该放弃它。我们不必自己提起这个话题,但如果中方提出来,我们应该说,我们意识到中方争取的决心,我们准备考虑并建议这样做(放弃)。”

然而,在中印友好协议的谈判过程中,门士的归属问题从来没有被中方提及过。直到现在,中印双方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定论也就无从谈起。对此,斯托布丹在文章中提到,尼赫鲁放弃门士地区的决定没有得到印度国会的讨论和批准,印度应该在今后的中印边界谈判中,做为一种讨价还价的筹码,重新提及门士的归属权问题。

中印边界谈判新动向

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军队在两国边境地区的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月15日(中国农历除夕),印度总理莫迪前往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参加活动,也受到中国官方比以往更为激烈的抗议。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印双方就妥善管控争议达成过重要共识,正在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两国间的领土争议。中方敦促印方恪守承诺和有关共识,不要挑起任何使边界问题复杂化的事端,珍惜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改善势头,为边界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去年年底,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在新德里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进行了中印边界问题的第20次会谈。与以往一样,双方并未在会后透露出谈判的细节内容。但是,印度方面为什么会重提门士地区归属的问题?联系印度媒体其他一些关于中印关系的报道来看,中印边界谈判似乎有了新的动向。

今年1月22日,印度前外交官、钦奈中国研究中心的赞助人拉加万(B.S. Raghavan)在Rediff上撰文透露,曾经主管中印边界谈判的中方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印度愿意归还阿鲁纳恰尔邦的达旺地区,中印边界谈判的结症便会迎刃而解。拉加万引用戴秉国的原话称:“如果印度方面照顾到中国在东部边界的考虑,中方将作出相应的回应,并解决印度在其他地区的诉求。”

达旺地区在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西藏、以及不丹的交界处,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出生地,现为印度实际控制。1959年,达赖喇嘛从西藏出走后,就是经过这里进入印度阿萨姆邦的。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攻占了达旺,随后主动撤出。

印度智库的态度

拉加万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强调“包括达旺在内的中印边界东部争议地区在文化背景和行政管辖权方面与西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意味着中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的立场发生转变。印度朝野都知道,中国曾经在80年代的边界谈判中,暗示可以用“藏南地区”交换西部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而此次中国重新提出收回达旺的诉求,是中国谈判立场变得更加强硬的表现。

据观察,印度媒体和智库在这一问题上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印度绝不应该退让,以强硬对抗中国的强硬。莫迪总理前往阿鲁纳恰尔邦参加活动,以及随后印度官方回应中国抗议的立场,说明这一种观点是印度官方支持的主流观点。

第二种观点是变通的观点,即印度应该积极与中国协商,解决旷日持久的边界问题。但是,印度应该在谈判中增加自己的筹码,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印度媒体和智库重提门士地区归属权的问题,显然是这类观点的一种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建议印度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边界协议,不惜代价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拉加万是这类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印度和中国在影响双边关系的核心问题(指边境问题)上拖延了太久的时间。“边界问题一旦解决,中国会随时踢掉巴基斯坦,转而与印度合作”。“一旦中印之间建立起互信与合作,将会对亚洲乃至全球各国带来长久的利益,并开创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时代,创造更快的经济发展和整体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