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结束之后,我正在关注我的母校一位出色的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在网络上的厮杀。张鸣批评高校目前行政化的程度已经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称教育部对大学的控制登峰造极。我尊敬的一位老前辈,80高龄的新华社著名记者潘荻给我送来了青年物理学家茅广军的两本纪念册。这两本纪念册是茅广军的父母为儿子印刷的,一本记录了茅广军从出生、求学、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短短36年人生经历的照片,父母、师友、学生对他深情的悼文。另一本是他享誉国际的英文学术论文集。
打开这两本印刷略显粗糙,厚重的纪念册,让我感受到不能承受的重量,这是一个人生命的份量;是一位海归青年科学家用他全部才华一心报效国家的份量;是两位悲伤欲绝、哀哀无告的白发父母讨一个说法的份量;是几十位痛心惋惜的师朋质疑的份量。
为了这多重的份量,我会见了茅广军的父母,走访了他的师友。
▲了解的人说“茅广军天生就注定做科学家”
茅广军生于1969年4月3日。3岁会下棋,5岁上学。从6岁半就每天自己准备早点不到6点就自己去学校。父亲是军人,常年在部队,但是母亲还清晰得记得,他背着小小的黄布伞,穿着雨鞋,冒着雨雪,艰难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
1988年,19岁的茅广军正在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读大学三年级,就被任课老师介绍给南开大学核物理专家余自强教授。余教授恐怕师范院校对量子力学要求相对较低,给他开了包括北京大学曾谨言教授编写的难度很大的量子力学等一批书目,茅广军只用一年时间就补习完,1989年 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南开大学原子核理论硕士研究生,余教授安排他主攻自己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卓益忠研究员正在做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基础理论研究。硕士三年,他年年获奖,毕业论文全系排名第一,获得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的赞扬。
1992年茅广军考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卓益忠研究员的博士生。卓导师称赞他:“我一直对茅广军是十分看好,他做事认真,为人谦虚,不吹不拍。在科研方面,他对自己总是严格要求,勇于创新,敢于挑战难题。他喜欢在一个课题做完整之后再写文章,一个问题只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就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过超过20页的文章。以后他写过更长的文章。他是一个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他是我国核理论物理学界一位不可多的的优秀年轻研究人才。”读博士学位3年,茅广军发表9篇有影响的论文 至今还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1995年7月-1996年茅广军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做博士后,他的合作导师赵恩广回忆:“他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和晚上都在办公室工作。周末也基本在办公室度过。在一年半的博士后研究中,他共发表8篇论文。与我合作发表5篇,其中4篇广军都是主要贡献者。”赵恩广研究员说:“茅广军是个头脑非常清楚的人,他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做过的事情,什么清楚什么不清楚的界线划分开。很多人对这个界线总是划分不清楚。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学家。做研究工作没有什么大的缺点。”
所有导师无例外地都夸奖茅广军优秀、刻苦、对老师非常尊敬、真诚助人。1997由于李祝霞导师的帮助得到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重离子研究中心所长W.Greinet教授的推荐,茅广军获得竞争激烈的洪堡奖学金,去法兰克福大学继续做理论物理工作两年,被聘为研究员,成绩骄人,来自各国的众多博士后只有他被认为具有较强的理论推导能力,于是就把建立冗介子的BUU方程任务交给了他,他把介质中碰撞截面的公式放进ImQMD模型,对该模型的改进做出贡献,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Kaon性质的研究和核内反核子态的问题的研究也做了很好的工作。已经开始和和世界一流核物理学家合作写论文。是年Greinet来北京,见到茅广军的博士生导师卓益忠说:“你们送的学生如果都和茅广军一样棒就好了。”一位只和茅广军学习过一学期德语的欧洲学生Godefroid这样评价他:“我敢肯定广军是Frau Falsett(为外国留德学生提供食宿的老太太)所有寄宿在她那里的年轻学者中最欣赏的一个。他对周围的人非常友好甚至有点难以置信地好。”
1999年茅广军与卓益忠、李祝霞两位导师的研究成果《微观输运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应用》在国内获得吴有训物理奖,十分难得。
1999年月—2000年茅广军被聘为日本东海原子能研究所(STA)研究员。他的Prog.Part.Nucl.Phys.41(1998)225-370一文被国内外学术界引用200多次。他在国际原子物理学界影响与日俱增。
业内评价,茅广军在德国、日本相当于又读了两个博士后,可称为“多博士后”。
2001年32岁的茅广军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引进,聘为研究员。从回国到到高能所报到的一、两个月的空隙,他回读博士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了几次报告,报告了关于中子星磁场,r暴问题,有限核内的反核态问题等,引起大家很大兴趣。他还在北京参加一个国际还会议,在会上做了《Bond states of anti_nucleons in Finite nuclei》的报告,后来收录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会议系列文集第597卷。
▲转变学术方向,在高能所没有“同行”
茅广军到了高能物理研究所从原来自己熟悉的相对论量子微观输用理论的研究转到新的研究领域1)超核和真空反粒子能谱。2)高能核天体物理,对中子星,奇异星,脉冲星的研究。高能所理论研究室的学术权威对茅广军研究的新课题的评价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领域,是国际上研究领域的前沿,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茅广军是高能所唯一有业务能力研究这一前沿课题的科学家,因此他在高能所没有“同行”。这意味别人可以一人写论文全组签名,他不但不能做这样的你来我往,也没有人帮助他讲话。。
有专家在网上发表评论说:茅广军这个研究课题很有研究方向价值。按正常的研究去推导:建立一个这样的物理模型,编程设计,物理计算,至少要十来年才能成气候。他的导师卓益忠也告诫过他:“做这样学术方向的转变,3到5年之内很难做出突出成绩。”茅广军向导师表示,他对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而且也很有信心。
茅广军进入高能所,现在被传媒和舆论看成是走人生“下坡路”。第一件事高能所张宗烨院士是认可他的最权威人士,曾极力推荐他入选90年代中科院推出引进海归人员的“百人计划”。但是评估时,又认为他还达不到学术带头人水平,研究所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团只聘用他为全职研究员,签了三年合同。从来名列前茅的茅广军对落选“百人计划”十分介意,他对卓益忠说:“有些人成绩不如自己被选上,自己没有当选感觉很失败。”
第二件事他个人生活也遭遇挫折,经人介绍的一个广西柳州女子同他在法兰克福结婚,同去日本,但小茅回国之后,妻子却不告而别,两年之后只能以失踪离婚。茅辞世之后才知道这个女子跑到了英国。一向开朗喜欢谈笑的小茅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看书就头痛。从来以事业为重的茅广军很快调整过来,投入到理论物理和天体物理的交汇处新课题的研究。
2002年,依据高能所规定的购房条件,经过排队,三榜公布定案。高能所将总建筑面积12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一套,以总价463625元出售给茅广军。9月茅广军拿到钥匙入住新房,高兴得告诉父母:“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在高能所搞一辈子科研了。”他精心装修了新房,收拾得一尘不染。
茅广军在高能所三年聘期中,(2001年9月----2004年8月)新的科研成果已出现,一,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中<
▲是人生在走“下坡路”还是跌入“土围子”
2004年茅广军跌入了“论文门”。3月16日高能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核通过2005年上岗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茅广军列在第二组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的6人名单中。
但是随后理论室主任被上级要求解聘茅广军,这位主任不同意,认为茅广军工作很好,结果这个主任就丢了乌纱帽。
11月对茅广军三年聘期又临时设计了一场考核,参加考核的14位委员,其中11位是来自一个研究室的,另外三位是所领导。这是不符合中国科学院的评价体系的。直到2005年3月份才找广军谈话:以文章数量少为借口称考核不合格,叫他“一年内自找工作调离”。评委只给茅广军计算了三篇文章,在国内发表的不算,在美国出版的专著不算,05年将要发表的也不算。制造这不公正一幕的黑手来自最高权威,茅广军可以将文章署名完全让给学生,但他没有让这个最高权威在他的文章上署名。
接踵而来是茅广军已买到手,住了两年已经成为他合法的私人财产的125平米的经济适用房被剥夺。因为高能所在住房附加协仪中加了这样的条文:“凡是购房后工作不满五年,调离、辞职、离职、开除的要收回住房”。茅广军专门去找陈和生所长,陈说:“你联系单位很好,但房子不能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给你,可以按照所内市场价补差额给你。”茅广军也表示同意,陈和茅还一起算出了要补14万多元钱的差价。正因为陈和生有这样的表态,茅广军才接受调离。
茅广军找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是在开调令时,高能所要求茅退房,茅广军第二次去找陈和生,陈出尔反尔,不但推翻了自己的承诺,还说:“什么时候说过房子可以不收回?你的房子就是要收回。”对广军的态度十分粗暴。广军说:“既然所长讲话不算数,房子要收回,我就不调了,聘我副研究员也干。”陈说:“副研也不聘你”。茅广军说:“不聘我,我自己干,也不走了。”陈说:“不但不聘你,还要开除你”还对茅拍了桌子。陈的态度转变,在于他也需要最高权威的选票。
2005年8月11日,茅广军被逼无奈接受了高能所的退房手续。8月17日广军拿回一部分退房款。高能所扣留着近9万元(房屋装修费以80%退)和购房补差款14多万元。只允许茅广军再租用两年。
最后则是职称。北航在调档案前,特别向茅广军交代:在职务职称一栏,只要填上“研究员”三个字就够了。为这事,茅广军也去找过陈和生所长,问他:“我在高能所是不是正研究员?”陈所长说:“你是千真万确的正研究员”,茅说:“请高能所在职务栏给我填上‘研究员’三个字。”陈所长回答:“没问题,我会通知人事处”。
但是在转档案时,高能所偏偏抽掉了当时茅广军进高能物理研究所,经过所内
外十多位专家评定正研究员的重要档案材料。只递送聘用研究员三年的聘任合同
北航要求茅广军提供进高能物理研究所评为研究员的评审材料。茅广军向高能所再三恳求,高能所一推再推,最后只写了一张证明“茅广军为聘任研究员”。 由于档案材料不全,北航将茅广军由正教授降为副教授使用,还要在今后工作中重新评审。
9月12日茅广军向高能所交了钥匙,搬出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资料,腾清了工作4年的办公室。
9月14日凌晨,茅广军选择自己卧室的窗户从4楼跳下,这位杰出的物理天才,选择了以死抗争。
▲茅广军抗争的不仅仅是“土围子”
全世界知道茅广军事件的人,都在问:他以死来抗争什么?
张宗烨院士说:“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了,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且不可避免。”请问张院士,贵所竞争过茅广军的研究员哪一个能接过他的课题呢?
还有一位教授说:“从海外回来的人,通常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中国的环境。”茅广军是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只不过在国外研究3年半的时间,而在高能所适应四年,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究竟中国需要海归科学家、学者适应什么?张鸣教授说:“评委委员只看你是不是官,不看你是不是专家、你的学术地位,只是官大学问大,大评审要大官,小评审要小官,而不看大家是否公认你有资格去评审别人。”“那些最高一级的职称都是官,他们掌握各种权力,决定学校里教师拿课题、评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你得罪其中的一个人,就得罪了一个大链条。”张鸣教授是在批评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的行政管理,或称“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看来人大有张鸣,是人大的荣幸,是政治系师生的福份,如果张宗烨院士手下出了张鸣这样一位行侠仗义的教授,博士导,杰出的青年科学家茅广军或许还能继续攻克他的课题,中国的科学俊才还能再为中国争光。学者张耀杰,借用毛泽东用过的一个贬称“土围子”,来比喻今天的大学环境。人大这个“土围子”历届运动逼死的人也不少,今天“土围子”更适用逼死人的中科院高能所。实际我们每个人都在“土围子”里呆着,像我这样的被赶出来,年轻人正想法钻进去。中国到处都是“土围子”,那就不仅仅是“土围子”的问题了,茅广军的父母写了100多封为儿子鸣冤的申诉信,全部石沉大海,中科院的信访局都不接待他们,“土围子”高能所说:“你们的信都转到我们所里来了,有什么用啊!”中国的政治制度就是生产“土围子”的制度,就是保障那一个个黑霸主不可一世的权力的制度。所有的小“土围子”组成中国这个大“土围子”,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和今天物理学家茅广军的鲜血总有一天要冲垮生产“土围子”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