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为什么不许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

 


一、中宣部禁止宣传报导的内容、包括不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


有朋友来约稿,但是不许谈三峡工程,不许谈南水北调工程,不许谈物权法,不许谈民间维权……问是否是中宣部的规定,没有回答。记得不久前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份中宣部对近期宣传报导的“新闻报导通气会纪要”,禁止宣传报导的内容有20项之多,如禁止宣传肯定私有制,反右题材要淡化,禁提“公共知识份子独立精神”;不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那么中国到底有国家重大工程不能评论和质疑呢?


二、长江三峡工程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国家最重大的工程


谁也不能否认,从规模上来说,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最大的工程。江泽民在1997年大江截流时骄傲地说∶“我们在长江三峡兴建的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水电工程,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重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一项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1982年邓小平为三峡工程开了绿灯,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虽然说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没有投赞成票,但是全国人大毕竟还是同意建设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6月三峡水库正式蓄水,蓄水至海拔135米,水库形成,接着发电机组开始发电,五级船闸开始运行。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部建成,10月蓄水至海拔156米。一切都比原计划提前完成(除了1997年应该完工的三峡升船机之外)。虽然说在建设过程中,“有几只苍蝇嗡嗡叫”,但是180多米高的大坝耸立在那里,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正如李鹏所说∶“水轮机一响,黄金万两。”用江泽民的话说∶“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今日正在变为现实。这再次生动地说明,社会主义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可是,为什么在三峡大坝工程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今日,中宣部却不让人们评论这个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三峡工程呢?


三、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遗愿


根据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区域发展等效益。这只是工程的经济技术目标,不是政治目标,况且这些目标定义不准确,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建设三峡工程的政治目标,是中国第三代领导人要实现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遗愿。


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问题的汇报,在谈到防洪问题时,毛泽东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毕千功于一役,集中在三峡卡住它呢?”从此,防洪成为三峡工程的最主要工程目标。


用水库来控制河流洪水,这是工程防洪措施之一。但是这对水库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简单地说,要有足够的水库库容。以埃及阿斯旺工程为例,阿斯旺水库的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是三峡总库容的五倍多),其中死库容310亿立方米(比三峡的有效库容还大),有效库容1379亿立方米,阿斯旺坝址千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5100立方米/秒,洪水总量为1340亿立方米。水库有效库容大于千年一遇洪水总量。


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游完泳后,心情颇好,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词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诗人浪漫主义的描写,竟然成为兴建三峡工程的最主要依据。195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后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中在“为什么必须以三峡为主体进行流域规划呢”一节中写道∶“这几句话(指毛的诗句),概要地说明了这一伟大河流上主体工程的前景。这是因为三峡枢纽在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等主要的综合利用方面是指标优越和对全江有显著影响的工程。”


为了实现毛泽东在三峡卡住长江洪水的设想,周恩来请来了苏联专家。根据中国政府提出的工程目标,苏联专家提出三峡水库蓄水位海拔265米(重庆市市中心的高程为海拔240米)。苏联专家在这一点上讲了真话,要在三峡把长江卡住,就需要有很大的水库库容,结果只能是牺牲重庆市了。林一山知道,淹了重庆这个抗战时期的陪都,这不可能为中国社会所接受,他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位海拔235米,虽然牺牲一部分防洪和发电效益,但能保住重庆市市中心不被水库淹没,其他重庆城区还是要被淹没。三峡水库蓄水位海拔235米,水库库容虽然不能满足容纳千年一遇洪水总量的要求,但是尚可容纳1954年长江河道和荆江分洪工程未能容纳的一千多亿立方米洪水。到了1958年,周恩来将三峡水库蓄水位定在了海拔200米,依据是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最高一级台阶的高程。周恩来的考虑是三峡库水以不淹没重庆城区为标准。三峡坝址,无论是南津关还是三斗坪还是石牌,距离重庆朝天门码头都超过600多公里。三峡坝址水位海拔200米,重庆朝天门码头水位也是海拔200米,在周恩来的想象中,三峡水库是毛泽东诗中所描述的平湖,是一个没有水力坡度的长600多公里的平湖。


1982年,邓小平表态,“我赞成搞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说赞成的低坝方案是指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的方案。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的是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从苏联专家提出的265米方案,到最后批准的175米的方案,似乎不管三峡水库蓄水位多高,水库库容多大,都能在三峡把长江洪水卡住。形象地说,苏联专家的265米方案是用一个军的兵力,林一山的235米方案是用一个师,200米方案是用一个团,现在批准的175米方案是用一个营,邓小平所赞成的150米方案只用一个连,预备方案128米只需一个排。现在批准的175米的方案,总库容只有39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21.5亿立方米,只有1954年多余洪水量的五分之一,所以三峡工程防洪能力十分有限。与阿斯旺工程相比,阿斯旺水库的总库容是年平均径流量的1.7倍,而三峡水库的总库容只是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之八点七。这个对比更说明了,要用现在这个三峡工程把长江的洪水卡住,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峡水库蓄水位越高,库容越大,防洪能力越大,但是淹没损失越大,移民人数越多。


1985年11月8日至14日李鹏带领李伯宁、陆佑楣等到重庆和三峡地区去考察。回来之后向国务院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将三峡水库蓄水位从海拔150米提高到海拔180米。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海拔180米,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也保持在海拔180米。李鹏还是坚持“高峡出平湖”的观点。三峡坝址水位海拔180米,重庆的水位也是海拔180米,在李鹏的想象中,三峡水库是一个没有水力坡度的长600多公里的平湖。


四、孟子曰∶“水无有不下”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又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鹏认为,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海拔180米,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仍然是海拔180米,两地的距离有六百多公里,两地水位一样高,这水怎么流?


中国的圣人孟子对水往低处流的道路有十分精采的论述∶“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不读圣贤书,这就构成了现代中国人知识的最大缺陷,也是常常陷入迷途,常常犯错误的原因。三峡坝址和重庆水位一样高,水不就不往低处流了吗?不就违反自然规律了吗?


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世界上任何物质的移动,都要消耗能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就是把位能转变为动能、热能的过程,水流运动要消耗能量。水在任何一点的能量,是由其动能和位能组成的,动能表现在水流速度上,位能表现在其高度上。在水库沿程取任何一点为1点,在1点的上游取一点为2点,如果水流速度在1,2两点相等,那么,2点和1点之间的位能差(高度差),就是水滴从2点运动到1点所消耗的能量。


五、张光斗不知道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是多大


由于中国对新闻和网络的封锁,国外对三峡大坝工程的许多批评,中国人并不知道。直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三峡水库有没有水力坡度的辩论才传到中国,在长江水利网的BBS上面展开了一次十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许多人对“高峡出平湖”都提出置疑。


据中新网2003年6月4日的报导,两院院士、中国水利界权威、清华大学的张光斗教授接受采访时承认,成库后的坝前到坝后的回水面始终存在一定坡度(落差)。他承认这一坡度要受水库水深的影响,水越深坡度越小,水越浅坡度越大。因此,三峡水库的水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平的。他说:“即使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坝前水位达到175米,库区水面的坡度也依然存在,只是会比现在要小一些。如果大坝无限高,这个坡度就会无限小。”张光斗说:“这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平湖。”三峡水库不是无限高,所以必然存在水力坡度。


张光斗担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顾问,又是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负责人,后来又任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组组长。他在担任可行性论证顾问时,应该阅读过可行性论证移民组的报告,移民组认为三峡水库是个平湖,没有水力坡度,张光斗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他签了字;张光斗也应该阅读过泥沙组的报告,泥沙组认为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为自然状态下的三分之一,即万分之零点七,张光斗认为这个结论也是对的,他也签了字。到来2003年,张光斗认为三峡水库库区的水力坡度依然存在,只是会比现在要小一些,但是问题不大,不就是每一百公里2米的水位差嘛!即使坝前水位达到海拔175米,重庆水位也只有海拔188米或者189米。再说全部竣工后库区水面的坡度还会小一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以这位水利泰斗也难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这个问题这么关心。


重庆至宜昌距离600多公里,两地在自然状态下的水位差为130米,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二。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不是每一百公里有2米的水位差,而是每一百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张光斗在这里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将小数点错移了一位,将每一百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计算成每一百公里有2米的水位差。正因为是这个计算错误,才使得张光斗觉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严重问题。


重庆至宜昌,距离600多公里,两地在自然状态下的水位差为130米,水力坡度万分之二。这个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泥沙组的报告中反复出现。可能作为顾问的张光斗连可行性报告也没有读过,就在上面签了字。顾问顾问,顾不上就不问嘛。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不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米,而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0米!600多公里距离上的水位差是130米,不是13米!张光斗说,水力坡度会比万分之二小一些,就算只有万分之二的一半,每一百公里降低10米!600多公里距离上的水位差是60多米,175米加上65米,那是海拔240米!


六、潘家铮回避问题不回答


2003年7月份,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的采访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卢问:“目前二期蓄水后坝前到库尾的落差即水力坡度为34.7米(笔者注∶在393.9公里距离内)。如果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当蓄水达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有人计算,每100公里水位上升7米,库尾的水位就要达到海拔221.2米。177米移民迁移调查线不是被淹没了吗?如果移民红线被淹没,原来核定的113万移民数以及工厂、城市淹没,这样后靠(李鹏任三建委主任时,采取的是就地后靠的移民政策)的规划会不会有问题?三峡海拔175米蓄水,大坝上游水位到底是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大坝上游水位大幅度抬升,移民红线是否要做相应调整?”


潘答:“现在蓄水仅到135米,离坝近一点的地方,水位上升得多一些,距离愈远,影响愈小,甚至没有影响。真正影响库尾水位的因素,还是在冲淤平衡后,由于库尾淤积引起水位上升,这问题在论证时已反复研究过了。”


其实,潘家铮回避了卢跃刚的问题不作回答。卢跃刚事后说∶采访报导是经潘家铮审稿了的。他只能回避和修改他自己的说法,但不能改动我问话的部份。


其实,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关于三峡水库形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坡度起码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第一个是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的结论∶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


第二个是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结论∶基本没有水力坡度


既然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是一个科学的论证报告,那么最起码的条件是,论证报告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存在两个不同的结论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必然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把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基本没有水力坡度的结论用于泥沙组,则泥沙组的全部结论都是错误的;同样,只要把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的结论用于移民组,则移民组的全部结论都是错误的。这一点,作为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总负责人的潘家铮不会不知道吧?


七、曹广晶透露三峡工程机密


2006年5月19日份,在三峡总公司召开的三峡大坝封顶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据称当大坝蓄水达到175米的时候,从大坝到重庆,每相隔100公里,水位就有7米的上升高度,到重庆水位将达到210米,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曹广晶回答说:三峡大坝6—9月份的汛期是低水位运行,水位会保持145米高程,而不是175米高程,如果是千年一遇的洪水,高程将达到180.4米,这个时候重庆的水位将达到196米,这个高度还考虑了各种因素,是科学计算出来的,不是你说的那样。


曹广晶的这个说法还有许多疑点需要解释∶


第一,曹广晶认为三峡坝址蓄水至180.4米,重庆的水位将达到196米。但是李鹏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三峡坝址蓄水至180.米,重庆的水位也是180米。到底是李鹏对还是曹广晶对?


第二,1992年3月,钱正英在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团讲,经过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研究,在百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是海拔199米。但是钱正英并没有告诉人大代表,此时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是多少。同年9月26日钱正英在三峡工程对重庆市影响和对策座谈会上重复了这个结果。笔者查找了资料,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结果是∶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是海拔199米,误差正负3米。此时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是海拔164米。千年一遇洪水的流量大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水力坡度应该更大。坝址当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80.4米,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怎么可能是196米呢?到底是钱正英对还是曹广晶对?曹广晶说是科学计算出来的,那就请拿出研究报告来。


第三,张光斗说,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会略小于自然状态的万分之二。三峡工程坝址处蓄水至海拔180.4米,重庆的水位海拔196米,平均水力坡度只有万分之零点二,和张光斗的解释相去甚远。到底是张光斗对还是曹广晶对?


第四,重庆的根据历史洪水痕迹推算的最高洪水位为海拔199.04米,1981年实际测量的“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为海拔194.3米。在遇到千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80.4米,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怎么会比海拔199.04米更低?


曹广晶在这里透露了三峡工程的一个机密,就是三峡大坝的在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时的蓄水位,将高达180.4米,而这个数据在1992年全国人大审查三峡工程议案时,并没有公开。根据“国际惯例”,确定移民人数是按水库最蓄水位计算,而不是按照正常蓄水位计算。还是根据“国际惯例”,水库最蓄水位是坝顶减去2米风浪高等于海拔183米,而不是海拔180.4米。


就算曹广晶提供的数据是正确的,张光斗和钱正英提供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请问∶在三峡坝址海拔180.4米和重庆海拔196米两点之间连接一根曲线下面生活的老百姓算不算三峡工程的移民?这些移民又该怎么办?涪陵、开县等地用防护江堤保护的几十万居民是否会被库水淹没?


八、实践证明“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2006年5月三峡大坝封顶。中国媒介用“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来宣传三峡工程的胜利。虽然三峡大坝完建,但是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却没有实现。三峡水库蓄水实践证明高峡不出平湖,而是高峡出邪(斜)湖。毛泽东的遗愿并没有实现。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资料,三峡大坝坝址处水位海拔135米,距离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的涪陵李渡镇的水位海拔169.4米,比坝址处高34.4米,平均每100公里的距离内上升7米。金刀著文指出,不是高峡出平湖,而是高峡出邪(斜)湖!


2006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56米,长江水利委员会没有再公布水位资料,但是在某些地段,水库的水位超过了海拔177米的移民红线,淹没了红线以上居民的房屋,也淹没了已经安置移民新盖的房屋——高峡出邪(斜)湖!


如果三峡坝址蓄水至海拔175米,三峡水库还是一个邪(斜)湖!


《南方日报》记者赵世龙在“高峡蓄水出斜湖”一文中写道∶“这个问题的成立,那现在的划177米蓄水移民红线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很多没有计入移民迁建的城镇村舍都要重新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最早还是由国外的学者公开提出来的。可惜一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视。……蓄水成库后的事实,已证明没有水力坡度的说法的错误。……在万州,蓄水移民线被大大往上提了。这说明,在三峡工程上马前,相关论证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或者说根本就在排斥反对意见,这又从另一层面说明民主的制度与尊重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说∶“三峡工程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当初的科学论证做得不够完善,使得现在三峡大坝建好后,才发现有些地段淹没的水位比原先预计的要高出许多,使一些已经建好的新移民点,现在又得搬迁,造成资金的重复浪费。”胡星斗还表示,在一些移民区还出现了一些上访人员,这些上访人数据说还不少,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三峡库区的社会稳定。


九、“高峡出邪(斜)湖”的后果


其实,张光斗已经把“高峡出斜湖”的后果讲出来了,只是他计算错了一个小数点,万分之二,不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米,而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0米。


这样,人们掌握了两个数据,一个是张光斗说的,三峡水库水力坡度略小于万分之二,一个是泥沙组说的万分之零点七。未来,三峡水库在发挥防洪效益时,其水力坡度应该在万分之零点七和万分之二之间。李锐在全国人大批准三峡工程后,给中央写信,要求尽早为重庆准备后事,就是出自这个考虑。黄万里三次给江泽民写信,陈述“三峡大坝永不可建”的道路,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出自这个考虑。


赵世龙总结了一下“高峡出斜湖”的后果∶


第一,水库防洪库容能否达到宣传的221.5亿立方米,也就是2009年水库建成以后能蓄多少洪水?能否实现主要的工程目标──防洪?


第二,水库的淹没损失和移民人数的增加,本来以为不会淹的地区将被淹没,本来以为不用迁移的居民必须搬迁;


第三,回水位会上升,本来以为不会淹到的重庆市老市区会部份被淹;


第四,沿库岸新建的移民城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厂矿会被淹没。而这些地区,因为没有被列入淹没范围内,所以没有做任何相关准备。


在物权法公布后的今天,笔者在这里想特别提请三峡库区和重庆的居民注意,注意一些您们财产所在位置的高程。那条三峡工程移民红线,从1994年到今日,已经存在十几年了。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告诉您们,这条移民红线不会有错,“高峡出平湖”不会有错。可是,三峡水库蓄水的事实,您们已经看到了,“高峡出邪(斜)湖”!如果重庆的居民注意一下重庆市城市规划,就会发现,重庆重要的发展区都在海拔220米以上,规划人员早以知道,重庆部分城区会被三峡库区所淹没。只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能或者不想告诉您们。看看当官的和搞规划的在哪里买房,您就会做出正确的决策。笔者也要特别提醒涪陵、开县等老城的居民,那条新建的海拔175米的江堤,是无法阻挡长江洪水的,起码因为您们都在曹广晶所描绘的三峡坝址海拔180.4米和重庆海拔196米的曲线之下。为了您的生命和财产,应该尽早设法离开那里。


十、结束语


“高峡出平湖”,本是诗人虚幻的意境,但是在中国却成为三峡工程规划的依据。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是多少年来,中国人不读圣人书,只读毛泽东的书,所以连“水往低处流”的道路也不相信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为实现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遗愿,最后结果是高峡出邪(斜)湖。


事到如今,为求得所谓的和谐安定,中宣部只有禁止民众评论和质疑三峡工程。但是中宣部能禁止得了我们子孙后代对三峡工程的评论和质疑吗?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在“水往低处流”这个最简单的道路上犯了错误,导致红线以上几十万人失去家园,导致移民安了家后再搬迁,重庆部分城区被淹,导致进出重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被淹,导致新建桥梁净空太低,导致张飞庙搬了再搬,导致石宝寨被淹,导致几千亿的经济损失……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中宣部为什么不许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

 


一、中宣部禁止宣传报导的内容、包括不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


有朋友来约稿,但是不许谈三峡工程,不许谈南水北调工程,不许谈物权法,不许谈民间维权……问是否是中宣部的规定,没有回答。记得不久前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份中宣部对近期宣传报导的“新闻报导通气会纪要”,禁止宣传报导的内容有20项之多,如禁止宣传肯定私有制,反右题材要淡化,禁提“公共知识份子独立精神”;不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那么中国到底有国家重大工程不能评论和质疑呢?


二、长江三峡工程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国家最重大的工程


谁也不能否认,从规模上来说,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最大的工程。江泽民在1997年大江截流时骄傲地说∶“我们在长江三峡兴建的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水电工程,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重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一项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1982年邓小平为三峡工程开了绿灯,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虽然说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没有投赞成票,但是全国人大毕竟还是同意建设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6月三峡水库正式蓄水,蓄水至海拔135米,水库形成,接着发电机组开始发电,五级船闸开始运行。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部建成,10月蓄水至海拔156米。一切都比原计划提前完成(除了1997年应该完工的三峡升船机之外)。虽然说在建设过程中,“有几只苍蝇嗡嗡叫”,但是180多米高的大坝耸立在那里,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正如李鹏所说∶“水轮机一响,黄金万两。”用江泽民的话说∶“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今日正在变为现实。这再次生动地说明,社会主义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可是,为什么在三峡大坝工程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今日,中宣部却不让人们评论这个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三峡工程呢?


三、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遗愿


根据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区域发展等效益。这只是工程的经济技术目标,不是政治目标,况且这些目标定义不准确,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建设三峡工程的政治目标,是中国第三代领导人要实现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遗愿。


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问题的汇报,在谈到防洪问题时,毛泽东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毕千功于一役,集中在三峡卡住它呢?”从此,防洪成为三峡工程的最主要工程目标。


用水库来控制河流洪水,这是工程防洪措施之一。但是这对水库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简单地说,要有足够的水库库容。以埃及阿斯旺工程为例,阿斯旺水库的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是三峡总库容的五倍多),其中死库容310亿立方米(比三峡的有效库容还大),有效库容1379亿立方米,阿斯旺坝址千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5100立方米/秒,洪水总量为1340亿立方米。水库有效库容大于千年一遇洪水总量。


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游完泳后,心情颇好,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词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诗人浪漫主义的描写,竟然成为兴建三峡工程的最主要依据。195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后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中在“为什么必须以三峡为主体进行流域规划呢”一节中写道∶“这几句话(指毛的诗句),概要地说明了这一伟大河流上主体工程的前景。这是因为三峡枢纽在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等主要的综合利用方面是指标优越和对全江有显著影响的工程。”


为了实现毛泽东在三峡卡住长江洪水的设想,周恩来请来了苏联专家。根据中国政府提出的工程目标,苏联专家提出三峡水库蓄水位海拔265米(重庆市市中心的高程为海拔240米)。苏联专家在这一点上讲了真话,要在三峡把长江卡住,就需要有很大的水库库容,结果只能是牺牲重庆市了。林一山知道,淹了重庆这个抗战时期的陪都,这不可能为中国社会所接受,他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位海拔235米,虽然牺牲一部分防洪和发电效益,但能保住重庆市市中心不被水库淹没,其他重庆城区还是要被淹没。三峡水库蓄水位海拔235米,水库库容虽然不能满足容纳千年一遇洪水总量的要求,但是尚可容纳1954年长江河道和荆江分洪工程未能容纳的一千多亿立方米洪水。到了1958年,周恩来将三峡水库蓄水位定在了海拔200米,依据是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最高一级台阶的高程。周恩来的考虑是三峡库水以不淹没重庆城区为标准。三峡坝址,无论是南津关还是三斗坪还是石牌,距离重庆朝天门码头都超过600多公里。三峡坝址水位海拔200米,重庆朝天门码头水位也是海拔200米,在周恩来的想象中,三峡水库是毛泽东诗中所描述的平湖,是一个没有水力坡度的长600多公里的平湖。


1982年,邓小平表态,“我赞成搞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说赞成的低坝方案是指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的方案。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的是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从苏联专家提出的265米方案,到最后批准的175米的方案,似乎不管三峡水库蓄水位多高,水库库容多大,都能在三峡把长江洪水卡住。形象地说,苏联专家的265米方案是用一个军的兵力,林一山的235米方案是用一个师,200米方案是用一个团,现在批准的175米方案是用一个营,邓小平所赞成的150米方案只用一个连,预备方案128米只需一个排。现在批准的175米的方案,总库容只有39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21.5亿立方米,只有1954年多余洪水量的五分之一,所以三峡工程防洪能力十分有限。与阿斯旺工程相比,阿斯旺水库的总库容是年平均径流量的1.7倍,而三峡水库的总库容只是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之八点七。这个对比更说明了,要用现在这个三峡工程把长江的洪水卡住,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峡水库蓄水位越高,库容越大,防洪能力越大,但是淹没损失越大,移民人数越多。


1985年11月8日至14日李鹏带领李伯宁、陆佑楣等到重庆和三峡地区去考察。回来之后向国务院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将三峡水库蓄水位从海拔150米提高到海拔180米。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海拔180米,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也保持在海拔180米。李鹏还是坚持“高峡出平湖”的观点。三峡坝址水位海拔180米,重庆的水位也是海拔180米,在李鹏的想象中,三峡水库是一个没有水力坡度的长600多公里的平湖。


四、孟子曰∶“水无有不下”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又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鹏认为,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海拔180米,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仍然是海拔180米,两地的距离有六百多公里,两地水位一样高,这水怎么流?


中国的圣人孟子对水往低处流的道路有十分精采的论述∶“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不读圣贤书,这就构成了现代中国人知识的最大缺陷,也是常常陷入迷途,常常犯错误的原因。三峡坝址和重庆水位一样高,水不就不往低处流了吗?不就违反自然规律了吗?


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世界上任何物质的移动,都要消耗能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就是把位能转变为动能、热能的过程,水流运动要消耗能量。水在任何一点的能量,是由其动能和位能组成的,动能表现在水流速度上,位能表现在其高度上。在水库沿程取任何一点为1点,在1点的上游取一点为2点,如果水流速度在1,2两点相等,那么,2点和1点之间的位能差(高度差),就是水滴从2点运动到1点所消耗的能量。


五、张光斗不知道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是多大


由于中国对新闻和网络的封锁,国外对三峡大坝工程的许多批评,中国人并不知道。直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三峡水库有没有水力坡度的辩论才传到中国,在长江水利网的BBS上面展开了一次十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许多人对“高峡出平湖”都提出置疑。


据中新网2003年6月4日的报导,两院院士、中国水利界权威、清华大学的张光斗教授接受采访时承认,成库后的坝前到坝后的回水面始终存在一定坡度(落差)。他承认这一坡度要受水库水深的影响,水越深坡度越小,水越浅坡度越大。因此,三峡水库的水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平的。他说:“即使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坝前水位达到175米,库区水面的坡度也依然存在,只是会比现在要小一些。如果大坝无限高,这个坡度就会无限小。”张光斗说:“这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平湖。”三峡水库不是无限高,所以必然存在水力坡度。


张光斗担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顾问,又是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负责人,后来又任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组组长。他在担任可行性论证顾问时,应该阅读过可行性论证移民组的报告,移民组认为三峡水库是个平湖,没有水力坡度,张光斗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他签了字;张光斗也应该阅读过泥沙组的报告,泥沙组认为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为自然状态下的三分之一,即万分之零点七,张光斗认为这个结论也是对的,他也签了字。到来2003年,张光斗认为三峡水库库区的水力坡度依然存在,只是会比现在要小一些,但是问题不大,不就是每一百公里2米的水位差嘛!即使坝前水位达到海拔175米,重庆水位也只有海拔188米或者189米。再说全部竣工后库区水面的坡度还会小一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以这位水利泰斗也难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这个问题这么关心。


重庆至宜昌距离600多公里,两地在自然状态下的水位差为130米,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二。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不是每一百公里有2米的水位差,而是每一百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张光斗在这里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将小数点错移了一位,将每一百公里有20米的水位差计算成每一百公里有2米的水位差。正因为是这个计算错误,才使得张光斗觉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严重问题。


重庆至宜昌,距离600多公里,两地在自然状态下的水位差为130米,水力坡度万分之二。这个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泥沙组的报告中反复出现。可能作为顾问的张光斗连可行性报告也没有读过,就在上面签了字。顾问顾问,顾不上就不问嘛。万分之二的水力坡度不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米,而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0米!600多公里距离上的水位差是130米,不是13米!张光斗说,水力坡度会比万分之二小一些,就算只有万分之二的一半,每一百公里降低10米!600多公里距离上的水位差是60多米,175米加上65米,那是海拔240米!


六、潘家铮回避问题不回答


2003年7月份,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的采访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卢问:“目前二期蓄水后坝前到库尾的落差即水力坡度为34.7米(笔者注∶在393.9公里距离内)。如果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当蓄水达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有人计算,每100公里水位上升7米,库尾的水位就要达到海拔221.2米。177米移民迁移调查线不是被淹没了吗?如果移民红线被淹没,原来核定的113万移民数以及工厂、城市淹没,这样后靠(李鹏任三建委主任时,采取的是就地后靠的移民政策)的规划会不会有问题?三峡海拔175米蓄水,大坝上游水位到底是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大坝上游水位大幅度抬升,移民红线是否要做相应调整?”


潘答:“现在蓄水仅到135米,离坝近一点的地方,水位上升得多一些,距离愈远,影响愈小,甚至没有影响。真正影响库尾水位的因素,还是在冲淤平衡后,由于库尾淤积引起水位上升,这问题在论证时已反复研究过了。”


其实,潘家铮回避了卢跃刚的问题不作回答。卢跃刚事后说∶采访报导是经潘家铮审稿了的。他只能回避和修改他自己的说法,但不能改动我问话的部份。


其实,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关于三峡水库形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坡度起码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第一个是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的结论∶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


第二个是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结论∶基本没有水力坡度


既然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是一个科学的论证报告,那么最起码的条件是,论证报告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存在两个不同的结论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必然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把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基本没有水力坡度的结论用于泥沙组,则泥沙组的全部结论都是错误的;同样,只要把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的结论用于移民组,则移民组的全部结论都是错误的。这一点,作为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总负责人的潘家铮不会不知道吧?


七、曹广晶透露三峡工程机密


2006年5月19日份,在三峡总公司召开的三峡大坝封顶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据称当大坝蓄水达到175米的时候,从大坝到重庆,每相隔100公里,水位就有7米的上升高度,到重庆水位将达到210米,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曹广晶回答说:三峡大坝6—9月份的汛期是低水位运行,水位会保持145米高程,而不是175米高程,如果是千年一遇的洪水,高程将达到180.4米,这个时候重庆的水位将达到196米,这个高度还考虑了各种因素,是科学计算出来的,不是你说的那样。


曹广晶的这个说法还有许多疑点需要解释∶


第一,曹广晶认为三峡坝址蓄水至180.4米,重庆的水位将达到196米。但是李鹏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三峡坝址蓄水至180.米,重庆的水位也是180米。到底是李鹏对还是曹广晶对?


第二,1992年3月,钱正英在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团讲,经过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研究,在百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是海拔199米。但是钱正英并没有告诉人大代表,此时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是多少。同年9月26日钱正英在三峡工程对重庆市影响和对策座谈会上重复了这个结果。笔者查找了资料,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结果是∶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是海拔199米,误差正负3米。此时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是海拔164米。千年一遇洪水的流量大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水力坡度应该更大。坝址当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80.4米,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怎么可能是196米呢?到底是钱正英对还是曹广晶对?曹广晶说是科学计算出来的,那就请拿出研究报告来。


第三,张光斗说,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会略小于自然状态的万分之二。三峡工程坝址处蓄水至海拔180.4米,重庆的水位海拔196米,平均水力坡度只有万分之零点二,和张光斗的解释相去甚远。到底是张光斗对还是曹广晶对?


第四,重庆的根据历史洪水痕迹推算的最高洪水位为海拔199.04米,1981年实际测量的“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为海拔194.3米。在遇到千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80.4米,重庆的最高洪水位怎么会比海拔199.04米更低?


曹广晶在这里透露了三峡工程的一个机密,就是三峡大坝的在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时的蓄水位,将高达180.4米,而这个数据在1992年全国人大审查三峡工程议案时,并没有公开。根据“国际惯例”,确定移民人数是按水库最蓄水位计算,而不是按照正常蓄水位计算。还是根据“国际惯例”,水库最蓄水位是坝顶减去2米风浪高等于海拔183米,而不是海拔180.4米。


就算曹广晶提供的数据是正确的,张光斗和钱正英提供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请问∶在三峡坝址海拔180.4米和重庆海拔196米两点之间连接一根曲线下面生活的老百姓算不算三峡工程的移民?这些移民又该怎么办?涪陵、开县等地用防护江堤保护的几十万居民是否会被库水淹没?


八、实践证明“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2006年5月三峡大坝封顶。中国媒介用“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来宣传三峡工程的胜利。虽然三峡大坝完建,但是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却没有实现。三峡水库蓄水实践证明高峡不出平湖,而是高峡出邪(斜)湖。毛泽东的遗愿并没有实现。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资料,三峡大坝坝址处水位海拔135米,距离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的涪陵李渡镇的水位海拔169.4米,比坝址处高34.4米,平均每100公里的距离内上升7米。金刀著文指出,不是高峡出平湖,而是高峡出邪(斜)湖!


2006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56米,长江水利委员会没有再公布水位资料,但是在某些地段,水库的水位超过了海拔177米的移民红线,淹没了红线以上居民的房屋,也淹没了已经安置移民新盖的房屋——高峡出邪(斜)湖!


如果三峡坝址蓄水至海拔175米,三峡水库还是一个邪(斜)湖!


《南方日报》记者赵世龙在“高峡蓄水出斜湖”一文中写道∶“这个问题的成立,那现在的划177米蓄水移民红线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很多没有计入移民迁建的城镇村舍都要重新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最早还是由国外的学者公开提出来的。可惜一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视。……蓄水成库后的事实,已证明没有水力坡度的说法的错误。……在万州,蓄水移民线被大大往上提了。这说明,在三峡工程上马前,相关论证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或者说根本就在排斥反对意见,这又从另一层面说明民主的制度与尊重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说∶“三峡工程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当初的科学论证做得不够完善,使得现在三峡大坝建好后,才发现有些地段淹没的水位比原先预计的要高出许多,使一些已经建好的新移民点,现在又得搬迁,造成资金的重复浪费。”胡星斗还表示,在一些移民区还出现了一些上访人员,这些上访人数据说还不少,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三峡库区的社会稳定。


九、“高峡出邪(斜)湖”的后果


其实,张光斗已经把“高峡出斜湖”的后果讲出来了,只是他计算错了一个小数点,万分之二,不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米,而是每一百公里降低20米。


这样,人们掌握了两个数据,一个是张光斗说的,三峡水库水力坡度略小于万分之二,一个是泥沙组说的万分之零点七。未来,三峡水库在发挥防洪效益时,其水力坡度应该在万分之零点七和万分之二之间。李锐在全国人大批准三峡工程后,给中央写信,要求尽早为重庆准备后事,就是出自这个考虑。黄万里三次给江泽民写信,陈述“三峡大坝永不可建”的道路,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出自这个考虑。


赵世龙总结了一下“高峡出斜湖”的后果∶


第一,水库防洪库容能否达到宣传的221.5亿立方米,也就是2009年水库建成以后能蓄多少洪水?能否实现主要的工程目标──防洪?


第二,水库的淹没损失和移民人数的增加,本来以为不会淹的地区将被淹没,本来以为不用迁移的居民必须搬迁;


第三,回水位会上升,本来以为不会淹到的重庆市老市区会部份被淹;


第四,沿库岸新建的移民城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厂矿会被淹没。而这些地区,因为没有被列入淹没范围内,所以没有做任何相关准备。


在物权法公布后的今天,笔者在这里想特别提请三峡库区和重庆的居民注意,注意一些您们财产所在位置的高程。那条三峡工程移民红线,从1994年到今日,已经存在十几年了。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告诉您们,这条移民红线不会有错,“高峡出平湖”不会有错。可是,三峡水库蓄水的事实,您们已经看到了,“高峡出邪(斜)湖”!如果重庆的居民注意一下重庆市城市规划,就会发现,重庆重要的发展区都在海拔220米以上,规划人员早以知道,重庆部分城区会被三峡库区所淹没。只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能或者不想告诉您们。看看当官的和搞规划的在哪里买房,您就会做出正确的决策。笔者也要特别提醒涪陵、开县等老城的居民,那条新建的海拔175米的江堤,是无法阻挡长江洪水的,起码因为您们都在曹广晶所描绘的三峡坝址海拔180.4米和重庆海拔196米的曲线之下。为了您的生命和财产,应该尽早设法离开那里。


十、结束语


“高峡出平湖”,本是诗人虚幻的意境,但是在中国却成为三峡工程规划的依据。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是多少年来,中国人不读圣人书,只读毛泽东的书,所以连“水往低处流”的道路也不相信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为实现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遗愿,最后结果是高峡出邪(斜)湖。


事到如今,为求得所谓的和谐安定,中宣部只有禁止民众评论和质疑三峡工程。但是中宣部能禁止得了我们子孙后代对三峡工程的评论和质疑吗?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在“水往低处流”这个最简单的道路上犯了错误,导致红线以上几十万人失去家园,导致移民安了家后再搬迁,重庆部分城区被淹,导致进出重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被淹,导致新建桥梁净空太低,导致张飞庙搬了再搬,导致石宝寨被淹,导致几千亿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