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无私的卢作孚

 


卢作孚的起点是极低的。父亲卢茂林给人当过伙计,生养了6个子女,但还是让孩子接受了教育。从6岁开始,卢作孚受到了当时完整的私塾和学院教育。1907年,14岁的卢作孚在瑞山学院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就再也没有进过任何正规的学校。1908年,卢作孚步行到成都的一所补习学校学习数学,后觉得教学太慢,就干脆住在合川会馆自学,不久学有所得。为了减轻家中困境,他一面自学,一面收教中学补习生挣钱。数学告一段落后,卢作孚转而学习古文,他特别喜欢韩愈的文章。他曾花了三年时间逐字逐句地研究韩愈的著作,并逐段逐章作了批注。辛亥革命爆发后,像当时很多人一样,卢作孚相信教育和实业才是救国的根本途径。1915年春,卢作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读书时结识了教育家黄炎培,决定致力于“推广教育,以开民智”。


1924年,杨森主政四川,任四川军务督理兼摄民政,“思有以涤除吾川之贫弱愚私之旧染污俗”,罗织人才,“ 厉行新政”。他邀请卢作孚到成都担任教育厅长,卢作孚拒绝就任,但建议杨森在成都设立通俗教育馆,继续他的民众教育试验。通俗教育馆成立之初,设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游艺、事物八部。博物馆经常举办古物展览会、中国画展览会、革命史展览会、各种比赛和表演,还公开放映电影。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建造模型,卢作孚动员了成都的各种人才,成功地办好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1925年,川军再次爆发内战,卢作孚的通俗教育实验再次受挫,倍感“纷乱的政治不足凭依”,他转投实业,用 8000元资本购买了一条载重仅70余吨的小客船,成立民生公司。几年后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民生公司相继在上海、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设立分公司。到抗战时,民生公司的船只最多时达到137只,排水量超过3 6000吨,拥有职工7000余人。在川江航运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后,卢作孚开始了对矿冶、纺织、食品、保险、新闻等78个企事业的投资。抗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同时又从金城银行集资1


00万美金,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


卢作孚是一个天才的组织家和活动家,用政治家的理想来办企业。他要求民生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要做民族的精英。1 938年10月,武汉沦陷,卢作孚赶赴宜昌,指挥奋战40天,在长江水枯断航和宜昌失守的最后一刻,将全部人员和物资抢运入川。在民生公司的努力下,原河南中福煤矿公司成功撤退到重庆,与北碚的天府煤矿公司合并,成为战时重庆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原上海的大鑫炼钢厂、汉口的周恒顺机器厂顺利搬到重庆后,成为了战时后方的重要工业企业;从常州搬出的大成纺织厂迁到北碚,与三峡染织厂合并,成为后方最大的织布厂。其他如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设备、器材和人员撤退到大后方,随即在重庆周围和四川各地重建起新的工业基地,成为持久抗战的坚强后盾。


卢作孚的资产可敌国家,但他很少想到自己。据他的孩子回忆,家里多年来都只靠一份工资维持家庭生活,其他兼职收入都捐给了北碚的公益事业,家中的经济状况一直是相当紧张的。在他担任交通部长时,在交通部领工资,就停民生公司的工资;兼任全国粮食局局长时,也不领全国粮食局局长的工资。任何时候,他都只领一份工资,绝不多领。他的理解是:“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


卢作孚的个人命运是悲剧性的,但时至今日,历史渐渐还他以公正,相信未来会给他更大的荣誉。先哲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富有,也许就是卢作孚那样的大富无私。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大富无私的卢作孚

 


卢作孚的起点是极低的。父亲卢茂林给人当过伙计,生养了6个子女,但还是让孩子接受了教育。从6岁开始,卢作孚受到了当时完整的私塾和学院教育。1907年,14岁的卢作孚在瑞山学院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就再也没有进过任何正规的学校。1908年,卢作孚步行到成都的一所补习学校学习数学,后觉得教学太慢,就干脆住在合川会馆自学,不久学有所得。为了减轻家中困境,他一面自学,一面收教中学补习生挣钱。数学告一段落后,卢作孚转而学习古文,他特别喜欢韩愈的文章。他曾花了三年时间逐字逐句地研究韩愈的著作,并逐段逐章作了批注。辛亥革命爆发后,像当时很多人一样,卢作孚相信教育和实业才是救国的根本途径。1915年春,卢作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读书时结识了教育家黄炎培,决定致力于“推广教育,以开民智”。


1924年,杨森主政四川,任四川军务督理兼摄民政,“思有以涤除吾川之贫弱愚私之旧染污俗”,罗织人才,“ 厉行新政”。他邀请卢作孚到成都担任教育厅长,卢作孚拒绝就任,但建议杨森在成都设立通俗教育馆,继续他的民众教育试验。通俗教育馆成立之初,设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游艺、事物八部。博物馆经常举办古物展览会、中国画展览会、革命史展览会、各种比赛和表演,还公开放映电影。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建造模型,卢作孚动员了成都的各种人才,成功地办好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1925年,川军再次爆发内战,卢作孚的通俗教育实验再次受挫,倍感“纷乱的政治不足凭依”,他转投实业,用 8000元资本购买了一条载重仅70余吨的小客船,成立民生公司。几年后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民生公司相继在上海、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设立分公司。到抗战时,民生公司的船只最多时达到137只,排水量超过3 6000吨,拥有职工7000余人。在川江航运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后,卢作孚开始了对矿冶、纺织、食品、保险、新闻等78个企事业的投资。抗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同时又从金城银行集资1


00万美金,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


卢作孚是一个天才的组织家和活动家,用政治家的理想来办企业。他要求民生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要做民族的精英。1 938年10月,武汉沦陷,卢作孚赶赴宜昌,指挥奋战40天,在长江水枯断航和宜昌失守的最后一刻,将全部人员和物资抢运入川。在民生公司的努力下,原河南中福煤矿公司成功撤退到重庆,与北碚的天府煤矿公司合并,成为战时重庆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原上海的大鑫炼钢厂、汉口的周恒顺机器厂顺利搬到重庆后,成为了战时后方的重要工业企业;从常州搬出的大成纺织厂迁到北碚,与三峡染织厂合并,成为后方最大的织布厂。其他如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设备、器材和人员撤退到大后方,随即在重庆周围和四川各地重建起新的工业基地,成为持久抗战的坚强后盾。


卢作孚的资产可敌国家,但他很少想到自己。据他的孩子回忆,家里多年来都只靠一份工资维持家庭生活,其他兼职收入都捐给了北碚的公益事业,家中的经济状况一直是相当紧张的。在他担任交通部长时,在交通部领工资,就停民生公司的工资;兼任全国粮食局局长时,也不领全国粮食局局长的工资。任何时候,他都只领一份工资,绝不多领。他的理解是:“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


卢作孚的个人命运是悲剧性的,但时至今日,历史渐渐还他以公正,相信未来会给他更大的荣誉。先哲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富有,也许就是卢作孚那样的大富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