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一粒麦子
《台湾与东亚:制度与经验比较--
第二届《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序
曾建元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职业继续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台湾北社法政组副召集人
民国91年9月开学,我从台北市来到新竹市的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上课。就在这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我还在忙着结束我的博士论文写作,在我的电子邮件信箱里出现了一位叫做「叶嘉楠」的陌生人来信,他说他在中华大学行管系任教,问我有无兴趣前去应征。我赶紧准备了履历表寄了过去,几天后,再次接到「叶嘉楠」的来信,通知我在某天中午前去面谈,他说系上还准备了便当,让我边吃边面谈。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啊。我在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的网站登记求职许久,鲜少有学校通知我面谈,尔后则因为论文写得慢,索性放弃了在毕业的同时找到学校专职工作的期待。我兴冲冲地远从台北坐车辗转来到香山华大,岂料午前的中山高速公路从桃园一路塞到新竹,挥汗到了华大,已经中午一点,系助理陈美燕小姐告诉我面谈会因为等我不到而取消,不过创系主任李台京教授和高子云讲师两人还在研究室,可以和我谈一谈。面谈变成了一个礼貌性的寒暄,我边向两位老师致歉和自我介绍,一边想着,工作的希望大概泡汤了,但总要为自己的形象做最后的一点努力。离去的时候,美燕还好心地要把冰箱里的便当拿出来热,我的心凉得很,根本不好意思吃这便当,便匆匆告退。刚下到一楼穿堂,有位高个头大汉追了下来,是系主任鲁俊孟副教授,他很客气地为刚才不在系办公室和我见面而连声致歉,我则更惭愧地不住为自己的迟到而道歉不已。沿着鸭子湖和白马湖畔走到校门口等公共汽车,足足一个小时不见车影,登时半空雷声大作,倾盆大雨当头落下,搞得我一身狼狈不堪。这真是一个恶兆……
约莫一个礼拜光景,我接到电话跟我道恭喜,说我录取华大教职,我当是大学学长拿我穷开心,心里干谯了几声,没想到那人说他是「鲁俊孟」。就这样,我没想到我竟会在这个我父亲曾经求学过的都市郊山开始我的学术工作。我是满怀感激之情地来到这座校园的。真的。
第二届《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我在华大行管系执行的第一个研讨会,我带着我的导生,经营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组第一届和第二届的研究生,一起完成了这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新任的系助理黄淑芬小姐,以及研究生詹立炜、陈锡锋、陈宏杰,大学部本科生张正良、张倢妤、陈佩琦等人十分尽心尽力,给了活动的举办极大的助力。这些同学都已经毕业离校了,他们的认真负责,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前后任系主任鲁俊孟和黄国敏副教授的信任授权,叶嘉楠助理教授一派热心地张罗经费,以及新竹市林政则市长和立法委员林正二先生的鼎力支持,则都是使研讨会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力量。当然了。我们最要感谢的,是不嫌偏远莅临本系参与会议研讨的各个国内外专家学者。比较遗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教授赶办签证不及,无法亲自与会,使我们无缘一睹他的丰采,但值得庆幸的是,经由民主进步党美东党部主任委员田台仁博士的引荐,我们邀请到香港公开大学社会人文学院经济课程主任罗伟忠副教授及其同仁邝志良助理教授与会,从此则建立起本系与香港公大师生间的长期友谊。
这本书的编辑花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主要原因是因为许多作者求好心切,希望论文在正式出版的论文集里有令他们自己感到还算满意的呈现,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国民公正党谢嘉平律师和国立中兴大学营销学系吴明敏教授的论文,仍因未及修正完成而成为本论文集的遗珠之憾。而就在本论文集出版不久之前,本系在黄国敏主任领导下,于今年5月25日仍由我主要执行完成了第三届的《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较之于上届,则更增加了研究生的论文研讨会场次。黄主任功成任满身退,叶嘉楠副教授则于8月出任新任系主任。
在我来到华大行管系服务的这几年,亲眼目睹了同仁们辛勤于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努力于提升系务和校誉,造就这里成为一个个自由心灵的家园国度。虽然华大基本上是一个工科大学,学术资源的配置上,人文社会学院各系相对而言较为边陲,但是,正由于学校当局落实学术自由,尊重专业自主,我们的师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地发挥无限的生命创造力。中华民国的大学校长中,最受世人推崇者厥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来落实讲学自由,以教授治校和学术第一的原则指导学术行政,树立了中华民国大学的永世典范,至今仍为吾辈大学知识分子所景仰孺慕,蔡元培治校的方法,就是在建立与维护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的制度与传统,使学术社群在自由的土壤和空气中能茁壮成形,因此,在系所学术专业自主的领域内,大学当局的领导角色,则就当如老子所说的「其政闷闷」或「为无为」,越是不自作主张无所作为,尊重每位大学教师的自主性,则每位大学教师便更愿意倾注一己之力在学校,因为这样的一个环境,可以自由地让他的人格充分外化,使大学成为他的人生作品,使他甘愿于生命与大学精神合而为一。若是如此,大学还用担心招不到一流的老师和学生,还用担心它原本三流的老师和学生不会成为一流的大师吗?一流的大学在大学成员的无私奉献下终将平地而起。这让我想起法国文学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在《如果麦子不死》(Si le grain ne meurt)一书中的著名比喻:「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在土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每个大学社群的成员都是一粒麦子,大学不用给它太多,只要让它落在土里,不必为它灌溉和除草,它便会向地下深处扎根取水,向天高处采光争气,自行「结出许多子粒」。在华大的这几年,我感觉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像是一粒落在土里的麦子。希望华大今后永远是学术自由的沃土,能为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再创当代大学的新典范。
这是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丛书的第一本书,感谢研究生林雅慧、林思如、大学部本科生郑昂的协助编辑,以及系友陈锡锋在台北的协助编辑行政。是为编序。
民国96年10月14日0时于板桥乔崴莱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