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5日上午9点零5分,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民主人士谢韬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89岁。民间知识分子不约而同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悼念之情。
记得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谢韬老曾以一篇论述“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文章揭起十七大前的路线之争。谢老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放弃了他们早年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暴力革命的主张,认为无须摧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因而原来受到批判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则是左倾修正主义;改革开放就是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他得出结论说: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实际上就是在宣告正统共产主义的“失败”和修正主义的“胜利”。该文措辞大胆地称“用所谓‘长远利益’否定‘当前利益’,用未来共产主义天堂的幸福生活安抚人民,叫人民忍受现实的饥饿、贫穷和苦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欺骗人民的把戏。这一切都应该收场了”。“政治体制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我党我国如只在经济上改革开放,而不使政治体制改革紧紧跟上去,我们真可能重蹈蒋介石国民党在大陆走向灭亡的官僚资本主义道路。”为此,谢韬老呼吁,“只有民主宪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政党贪污腐败问题,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尽管我们并不认同他仍然要打的“主义”招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来自中共体制内部的异见声音,比来之与外部更具杀伤力。此宏文发表后,喝彩者众,但批评者也群起攻击,招致党内外新老左派口诛笔伐。
党内毛左们曾于2007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对谢韬老进行了激烈的火线批判。极左老朽李尔重甚至发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谢韬的批判》文章,大肆讨伐谢韬的“论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反映,比之“西山会议”派来得更恶劣。说谢老要为修正主义树起新时期的黑旗,为复辟制造理论基础。李尔重狂言这是在“明目张胆地向马克思主义、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向一切求解放的民族和人民的挑战。马克思主义者应起而应战。应设法组织说理的批判,请着力组织,造成一个反修声势。”如此同时,上海和北京相继举行对谢韬文章的批判会,上海会议甚至出现“只要一分钟”、“只说一句话”的争抢发言。这些批判多以“阶级斗争新动向”为思维定式,视谢文为斗争的新对象。这些人中多有以前的中共的实权者,如原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原中央组织部长张全景、原国家统计局长李成瑞、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之超等。他们颇具火药味地说,这“不是学术讨论,也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与“敌对势力”做斗争。更有笔名为“武兵”者抛出重磅炸弹《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一文,点明谢韬文章“是多年来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上最为猖狂、最为露骨的反动文章之一”,称谢韬是“帝国主义别动队”新成员。接着,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理论版,又在5月10日、5月16日相继发表了《如何看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篇文章,刻意扮演意识形态的正统立场,表明不赞成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要为这场争论盖棺定论。接着5月1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上,又刊登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署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执笔的文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此文强调,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民主政治的新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 实现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 。这篇文章实质是对谢文“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观点的再讨伐。由此可见,谢文捅了极左派大本营的马蜂窝,招致群蜂倾巢而动。这种现象反证了谢韬老“民主社会主义”雄文的强大威力和引发的舆论冲击波,以及十七大前的党内路线之争。
此后,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话题又出现了戏剧化的发展。不少文章都在力挺谢文,甚至官方《北京日报》,也用答读者提问的方式,找来中国著名的西方国家共产党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聂运麟,就“民主社会主义”提出了他的看法:“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则被形容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自然回应”。
谢韬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思想提出之后,在大陆引起的广泛争论影响深远,导致许多学者都卷入其中,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当代历史上的意义超过真理标准讨论”。因为它所提出的是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所谓‘挖祖坟’的问题”。对此,美国之音播出“谁可以救中国”的文章称:“最近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受到海外媒体关注的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教授的一篇文章,就是一篇能够促中国青少年独立思维的发人深省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恰逢中共召开十七大之前,更给海外观察家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而纽约出版的《世界日报》则报导:每次中共举行党代表大会之前,中共党内各派力量都会就改革方向及速度展开激烈论战,并试图影响中共最高层的政策取向。党龄超过60年的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在最新一期的理论刊物《炎黄春秋》发表长文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等坏现象,使党内“左派”趁机利用群众的不满,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鼓吹回到毛泽东时代。
据悉,谢韬老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早在2006年就写好了。当时,他在与朋友商谈中﹐预测文章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大冲击力,会招致当局打压。因此,文章就一直未正式公开。然而,有心人还是把这篇文章捅到网上,结果被广泛转载。而谢老当时人在成都﹐毫不知情,却突然接到《炎黄春秋》编辑部给他电话﹐说从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想将文本里一些尖锐或敏感的用词作些改动。发在《炎黄春秋》上。谢韬当即欣然答应。谢老事后说,“发表前﹐编辑部多次作了研究﹐为发表这篇文章作了三种准备。一是可能会引来上级部门指令封门﹐那就要找律师打官司。一是这一期被禁止发行﹐以前也有过先例﹐如果是这样﹐编辑部就提前发行一部分杂志。一是刊出后﹐上面有人来打招呼﹐要求编辑部作检讨﹐或者其他一些相关措施﹐施加政治压力。”结果文章终于面世﹐且引起强烈震荡。而身处中共思想理论界重大争议旋风中心的谢老﹐曾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背了一首诗﹕“行云流水去﹐清风明月来。生动无凝滞﹐芯花漫自开。”借此表达了他的平静、乐观、豁达胸怀。他说﹐中国的问题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急﹐等﹐促。即不能急﹐急不得﹔但也不能等﹐等不到﹔只有促。他说﹕“二十年后的大转变﹐我们这样的老人是看不到了﹐都死了﹐现在三十多岁的人﹐经过二十年的奋斗﹐他们与旧的那套没有联系了﹐有了新的思想﹐到了中共二十大的时候﹐会有大的转变。我们虽然看不到了﹐但要促。活着一天﹐有话就说。我风风雨雨几十年都过来了﹐入党六十年﹐在中国也算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员﹐到了晚年﹐未来的日子不多了﹐如果再不把自己一生感受到的问题﹐说点真话﹐自己都愧对自己了。见上帝之前﹐留下几句真话﹐就是这样的心情。”
谢韬老一生追求民主自由,反对独裁统治,为了中国人民民主自由独立事业,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康,早年奔赴延安,以笔为武器,声讨国民党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留下了许多惊世之作。中共建制后,他又对一系列针对民主党派、民族资本家的背信弃义、过河拆桥,犯颜上书,结果进了秦城监狱。文革时期谢韬又被发配自贡,经历新的磨难,直到赵紫阳主政时期,被点将启用,才又受命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正是由于谢老历经磨难,开始痛定思痛,坚定了他捍卫毕生理想,向民主、自由冲刺的信心,这一点对体制内知识分子有很大感召力。
如今谢韬老不幸去世了,但他身后留下的以“民主”为“主义”呐喊的冲击波却依然不减。日前,自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中将剑指国家现行政治体制,预言“十年之内一场由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不可避免”的谈话曝光并引发海内外舆论猜度后,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前夕,总理温家宝又异乎寻常地于8月20至21日来到深圳“南巡”,发表力挺“改革”,重提“不争论”,发出“违背人民意志,最终只会死路一条”的“重要讲话”。这显示了中共内部18大前围绕是否推进民主的路线与权力斗争加剧。
人本赤裸裸地来世 ,赤裸裸地走去,但谢韬老却那么富有——他竟带去了一个时代的聚焦,却留下了一个民族在选择什么道路问题上的冲击波。
《议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