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在电视上看到诺贝尔和平奖宣布颁给刘晓波的消息。刘晓波太太刘霞在接受访问时兴奋却平静。笔者反而忍不住鼻酸了。
刘霞说谢谢诺奖评委,谢谢哈维尔、达赖喇嘛及许多海内外人士的支持,但其实她更应感谢中共当局,倘若中共不是给刘晓波判11年重刑,倘若中共没有对挪威诺奖评委施压,刘晓波未必可以获奖。
刘晓波参与起草的《零八宪章》为每一个中国人争取宪法赋予的人权。刘晓波获奖,等同于每一个中国人获奖。
笔者真诚希望,中共当局对刘的获和平奖,采取大国宽容的态度,趁机会释放刘晓波,并推动符合宪法与两个人权公约的改革,而不要与诺奖所揭示的普世价值对着干。
曾长期担任伦敦《金融时报》驻苏联记者的DavidSatter年前写了一篇讲苏联解体经验的文章,文章提到,许多西方人都认为苏联异见人士不重要,因为他们数量微小,势单力薄,缺乏政治力量以至民众的支持,只代表他们自己。Satter认为这看法是错的,因为这些人虽然数量少,但他们代表了普世道德,只要他们留在苏联境内,即使在监牢中,他们就是这个国家生命的一部份,他们的榜样会影响许多不敢自己来捍卫普世价值的人。当那个政权开始削弱时,人数不多的异见人士在厨房里讨论的话题,就成为百万大众的主导观点。其结果是,苏联的崩溃便不可停止了。
Satter又说,在俄国,许多苏联解体后上台的改革者都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其它事情自然应刃而解,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并不能代表社会价值,人们需要一个价值系统来指导和约束其社会行为。由于道德方面的改变被忽略,前苏联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遂被猖獗的犯罪所代替。他认为,引致苏联解体的普世道德价值,应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而使民主转型得以完成。
中国今天正是面临Satter所说的两种状况。异见人士在内地获支持的人数虽不多,但受惠于互联网,使他们代表的普世价值,获得较多网民支持,他们的人权观念,必可成为广大民众的主导观点。另一方面,中国尽管仍维持着一党专政的政治局面,但市场经济发展已把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冲垮了,全国的唯一信仰就是金钱,此外就没有别的信仰了。经济不代表社会价值,没有道德和价值系统来约束行为的社会,无数的商业行为都以损人利己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政治特权市场经济,各地当政者以过度暴力损害民众利益的方式求经济发展,社会的不公正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受压迫者的群体事件越来越多,民众报复心理造成社会的动乱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中国确实处在社会危机中。
在这样的时刻,刘晓波和303位发起人起草的《零八宪章》,根据现行中国宪法,根据中国已经签署的两个国际人权公约,提出了中国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履行本国宪法、法律和国际公约,兑现它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承诺。
这可以说是最温和、最合法的改革主张了。温和到引起流亡海外的部份异见人士的抗拒,他们指摘《零八宪章》没有提出结束一党专政,指摘刘晓波不该承认中国宪法有「尊重和保障人权」元素,并认为「人权是中国法治的根本原则之一」。然而,正因为《零八宪章》的温和、非暴力,以及提倡在现有体制内改革,使中国既得利益者无法找到任何理由予以反对,更得到众多中共老党员、老干部支持,对既得利益的当权者造成更大压力,当权者于是蛮干,把从来不涉任何暴力的刘晓波,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11年。
今年初内地流传一个政治笑话,胡锦涛会见清查《零八宪章》源头的项目组,胡问:「联邦共和国出自何处?」专案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公报,原文提法:建立一个自由的联邦共和国。多了个自由。」胡问:「军队国家化呢?」专案组:「出自周恩来选集。原文是:必须实现军队国家化。多了个必须实现。」胡问:「那么赞美西方民主制度出自何处?」专案组:「(当年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社论。原文提法是:美国代表了民主社会。多了个美国代表。」胡问:「解除党禁呢?」专案组:「这是毛泽东反对国民党时提出的口号,原文提法多了个:打倒一党专政!」胡问:「那结社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呢?」专案组:「这些宪法里全有!」
刘晓波在《零八宪章》提出的理念,是中共建政前所提的民主理念;刘晓波的主张,不外是要中共切实履行宪法和所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刘晓波所要推动的,是使中共从越来越极权、越来越野蛮的统治中,和平转型到中共建政前所提的民主体制中去,与普世价值接轨。刘晓波代表每一个无权无势的中国人的心声。诺贝尔和平奖不仅是颁给刘晓波,而且是颁给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