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从原材料到成品,上下游涨成一片。

无论是新闻报导,还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涨字如影随形。

方便面普通的都要超过两块;饮料瓶子越来越薄;净重越来越少;经常买的生煎,从1块4个变成1块3个;沙县小吃,拌面从2块5涨到3块;饭从7块涨到8块;兰州拉面,从4块涨到5块;其它刀削炒面都有涨价;天津包子倒还是5毛一个,不过越做越小,有发展成鸟食的可喜趋势。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从原材料到成品,上下游涨成一片。不甘落后的还有所谓阶梯电价、水价、油价,涨就一个字,涨不止一次。根据台媒的计算,以人均GDP来衡量,大陆物价已超过台湾。左证就是,香港自由行,以前很多人是买化妆品衣服和包包,现在更多人到香港买油,饮料,卫生纸这些生活用品。

为什么政府不敢统计满意率,不敢计算居民痛苦指数,现在很清楚了。在统计局的数字中,物价上涨是平稳的,可以接受的。而这个所谓的CPI根本不包括住房医疗教育三项基本要素,只是取一些物价变化相对较小的食品工业产品做参照,就是这样,也朝5%去了。

“合法抢劫”

更加令人无语的是,中国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是GDP的两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位。

而通货膨胀通常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且物价一旦上去,就不会回来了。

增发的这么多人民币,等于是合法的抢劫,人民币进入市场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先得到银行贷款的人就等于是合法的把其它居民的资产转移到自己腰包。

而且外汇储备那么多美元,都需要政府强行兑换成人民币,如果每个月入超几十亿美元的话,那就是几百亿的人民币。

如此多的人民币进入市场,除了把房价推到天上以外,就是物价的上升,简单来说,就是钱太多了。

想到这里不禁觉得讽刺,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大一部分社会底层还在发愁钱不够用,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的问题却是钱太多,没有合适的投资保值渠道。

收入赶不上物价

今年6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活动中,提出中国正在制定收入分配方案,并已经具备条件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到底中国能否在五到十年内实现国民收入翻倍的目标,这个还不得而知。但是物价翻倍,马上就要超额完成,都不用等到下一个五年计划。

政府不是没有意识到物价上涨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是没有行动。

11月22日至26日,五天内发改委以九个通知为标志接连打出调控物价组合拳。效果可谓是拳拳打到棉花上,空调而已。

原因就是物价上涨下,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和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导向并没有改变。考虑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对物价上涨也没有切肤之痛,文件虽多,挡不住一个涨字。

另一方面,如果是以前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完全有能力强行规定物价,从而实现至少是表面上的物价下降。现在不行了,政府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光靠下文件拍脑袋,不作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应对,通货膨胀这只大老虎,那是怎么也打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