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结束访港一星期后,抗议风波持续扩大。8月26日,港大师生发起集会,呼吁重燃港大自由之光。星期五晚上香港大学校园的中山广场聚集了1000多师生校友和香港公民,多数身穿黑衣,点燃烛光,声讨8月18号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访港大过程中的保安措施过于严格。

学生代表李成康的发言打开了集会的序幕。他就是因当天抗议而被警方强行禁固的受害学生。他说,点燃烛光,暖化校园,让港大成为自由的堡垒,也要让香港成为中国领土上自由的堡垒。

香港《明报》署名张文光的评论称:“李克强访港送大礼,本该赢得香港人心,但香港公安曾伟雄,却以警权凌驾人权,为李克强制造民愤,将好事变成坏事。”“凡李克强旋风所及之处,政治坚壁清野,示威万马齐瘖,小区警队横行,校园如临大敌,记者欲问无从,这是香港回归以来,从未有过的恐怖现象,让港人不寒而栗,一夜变天为公安治港。香港是一个文明的国际都会,怎能容许这样张狂的警务处长,以‘没有政治考虑’之名,厉行恐怖的‘警队专业暴力’,变相对市民、学生、记者和请愿者作恐怖袭击?”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国家领导人来港访问时,一些人举行示威活动,向领导人表达不同诉求的情况,不单体现基本法规定的港人基本权利,也是量度‘一国两制’实施良窳的观察点。过去,当局应对这类示威活动,以人民内部矛盾取态体待示威者,但是副总理李克强访港,警方从人力部署、封锁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强力镇压示威者等做法,已经大大超过保护政要的需要,使人看到警方以敌我矛盾来对付示威者的操作。” “警方出动十分之一警力约3000人,名为保护政要安全,从现场操作所见,实质打压示威者,其中李克强出席的港大百周年庆典活动,警方对付示威学生所采取坚壁清野手段,是回归以来仅见。”“警方在那3日,使香港变得宛如‘警察城市’,其阵势和手段,弥漫着白色恐怖的肃杀之气,使人不寒而栗。”“若警方成为政治打压的工具,只有一个结果,就是:香港会变质,‘一国两制’最核心的内涵──法治与人权,将会荡然无存。”

●香港大学师生8月26日举行烛光晚会,抗议808事件。决心捍卫言论自由

▲自由亚洲电台(RFA)8月26日报道:李克强访港一周后余波未了 港大学生发起集会抗议818事件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港风波持续扩大,各界继续就警方设立的“核心保安区”提出不同意见,一批香港大学学生校友星期五晚上发起集会,呼吁重燃港大自由之光。

 
图片: “8.18抗议港大杀害自由集会”现场。 (微博图片/记者心语)

李克强本月18号结束访港行程到本周五已超过一星期,香港各界仍对李克强访港期间警方安保工作争议不断。

香港大律师协会周三发表长达5页的声明中质疑警方设立的“核心保安区”毫无法律基础后,律师会会长何君尧提出反驳表示,警方有权根据《公安条例》以保障国家安全或公众秩序为由,设立临时保安区禁止市民进入,而且不可能每次都预先公布或刊宪。但他同时表示,如警方的保安措施无合理理由或力度过大仍可能构成非法禁锢,学生有权采取民事诉讼。

香港执业律师民主党主席何俊仁星期五向本台表示:”这个问题可能是有一些争论,但是我觉得核心的问题还是怎样去确立一个所谓‘禁区’,是不是合理。而且这个范围,也就是地点,是在人家居住的地方。怎样去确定一个核心保安区,把居民赶走,是不是合理。我觉得这个是否合理还是焦点所在。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在丽港城,还是在香港大学,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控告警务署长要求赔偿。”

港大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表示,《公安条例》虽赋予政府权力,把任何地方划为禁区,但事前须刊宪通知市民,避免市民误闯禁区,紧急情况下特首可先宣布禁区范围并即时生效,但事后仍须刊宪。他认为此次事件焦点在于为何保安区范围如此大,质疑警方做法是打压言论自由,避免李克强接触任何反对声音,另外,警方也必需解释,为何示威者未进入保安区已被赶走。

就安保中出现警察滥权行为保安局长李少光星期四在北京表示,愿意出席下周一在立法会的保安事务委员会,他认为领导人访港警方的保护是必要的。李少光还说,他不能单凭片面报道就说警方禁锢港大学生,妨碍新闻自由以及要求撤换警务处长。

近三百名港大的校友、包括民建联前立法会议员蔡素玉等,星期五在报章发表联署声明,表示欢迎校方邀请李克强出席港大百年庆典,希望外界不要针对校长徐立之作人身攻击。

曾就读港大的香港教协前副主席区伯权告诉本台记者:“大学里面是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地方,也是大学核心的价值。如果这个精神消失了,对香港大学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

“8.18抗议港大杀害自由集会”星期五晚上举行,大会准备了1,000支蜡烛派给晚会参与者,照亮纪念国父的中山广场。大会形容818事件是港大历史黑暗的一页。

大会工作人员之一,港大校友成晓宜向本台表示:“因为我们在经历这个事件以后呢,原来我们发现原来有一天,警察还能够这样进来,猝然杀害了我们的自由,然后我们觉得真的要好好的想一下这一上午。要确定一下我们所珍惜的东西不能再被这样想夺走就夺走。”

当晚有数千名港大学生及教职人员,在香港大学开心公园手持烛光集会,因不满李克强访港期间校方作出的安排,在8时18分默哀,抗议港大“818杀害自由事件”,集会边上的一处楼被挂上2个横幅写着“谴责警方封杀表达权利,要求校方捍卫自由权利”。校长徐立之也到现场发言,他承认当日安排有不妥当之处,被台下学生倒喝彩,有一位校友在台上发言:希望校长想想,港大的最根本优势是什么?香港是还比较自由,所以更要想到内地那些不能发声的人。问题的核心不是请不请谁封不封锁,而是一个港大学生只因为穿了某件衣服就不能在校园行走,如果容忍这种恶政,总有一天我们失去最后的自由。

港大百周年关注组集会后会步行至西区警署递请愿信,要求警务处处长曾伟雄下台。

▲自由亚洲电台(RFA)8月26日报道:港大逾千学生集会责校方弃言论自由

逾千名港大学生、教职员及校友,周五晚上在校园集会,就李克强到访期间的保安安排,要求校方检讨。校长徐立之承认确有未完善地方,一定会汲取教训。(冯日遥报道)

逾千人出席集会,中山广场及附近的楼梯均坐满人。集会发起人陈慧敏事前声明,集会和平进行,若任何人出现激烈行为会立即中止集会。

集会首个发言人是本月18日李克强到访港大时,被警方围堵在楼梯内的港大学生李成康,他指责警方滥权,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他指当日在大学自由最黑暗的一日,他希望透过烛光,重燃大学悍卫言论自由的决心。他说:我们燃点的烛光,希望不但祇令校园重燃言论自由,希望能扩展至大陆,表达我们对悍卫自由的决心,要令香港成为大陆言论自由的一个堡垒。

会上有不少校友及市民均不满警方当日的安排,其中校友姚小姐谴责警方滥权,暴力对待学生,做法令市民失望。她说: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么多警察把学生重重围住,又推撞他们倒地,我感到很难受,警察实在太滥权,为何要使用暴力,我感到真相被隐瞒。

 
8月26日,港大师生校友上千人举行集会,与会者一起为818“杀害自由”事件默哀。(粤语部陈斯朗摄)

集会在8点18分,逾千人点起大会提供的蜡烛,悼念港大自由言论已死。

港大校长徐立之在会上回应时,承认当日的活动安排,确有未完善地方,一定会汲取教训,并会细心及虚心聆听意见,亦尊重大家以不同方式表达,但他没有参加默哀活动。他强调港大自由、开放及多元文化的环境并无失去,永远是言论自由的保垒。他说:学术自主权肯定属于大学,但保护政要一定由警方协调。港大必须坚持确保校园表达自由,校园抗议、讨论及辩论是大学生活一部份,校方引以为荣。

他的说话随即引来在场人士喝倒采,更有人大叫可耻。

 
港大校长徐立之(左二)与校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左一)出席8月26日周五晚学生和校友在中山广场的集会,表示会聆听意见。他在离开时遭学生喝倒彩。(粤语部陈斯朗摄)


而港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在亦在集会上发言,他指会向校董会建议成立专责小组,检讨事件的处理手法。他说:我会向校董会建议成立检讨委员会,首先检讨日后保安的安排,其次是类似事件日后的编排流程,这两方面我是一定会做到的。

集会在晚上10时后结束,部份学生会游行到西区警署递交抗议信。

 
8月26日,港大学生,校友和市民在港大中山广场(开心公园)机会,声讨警方滥用警权。(粤语部陈斯朗摄)

另外,约二百七十名港大校友,在报章刊登联署声明,声援徐立之,呼吁社会兼容并包,更希望评论的人士,以事实为本,不作人身攻击。联署的包括前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自由党副主席周梁淑怡、前考评局秘书长蔡炽昌等。联署人接受校方过去数日申述的立场;又认为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大学重要庆典,是恰当的;对具体细节安排可能未尽完善,但认为校长徐立之已虚心承认错失,声明亦认为当日警方采取过份措施。

此外,行政长官曾荫权周五早上与香港传媒高层会晤,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主席赵应春在会后表示,他们希望曾荫权在施政过程中,捍卫港人的核心价值。他说言论及行动自由,令港人一直享受公民权利,不希望有任何改变,希望均受到保障。

▲美国之音(VOA)8月27日报道:港大集会捍卫言论自由,内地人士超感动

香港大学师生校友为了言论自由再次集会,抗议警方在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问港大期间限制学生、校友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他们捍卫自由的决心让内地人士感动。

*中山广场烛光晚会吸引上千人*

星期五晚上香港大学校园的中山广场聚集了1000多师生校友和香港公民,多数身穿黑衣,点燃烛光,声讨8月18号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访港大过程中的保安措施过于严格。

学生代表李成康的发言打开了集会的序幕。他就是因当天抗议而被警方强行禁固的受害学生。

他说,点燃烛光,暖化校园,让港大成为自由的堡垒,也要让香港成为中国领土上自由的堡垒。

活动发起者宣布于当晚8点18分默哀一分中,表示对“港大8月18号杀害自由事件”的哀悼。示威活动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港大校长徐立之全程参与,他一个多星期以来一直受到严厉批评,说他献媚北京,牺牲校园的言论自由。

*校长:尊重各种表达意见的方式*

徐立之在集会上发言说:“我会尊重大家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不会参加(默哀),因为我觉得校园所享有言论自由、开放、多元化的环境并没有被抹杀掉。”

李克强访问港大引发的警察在校园执法不当的事件后,徐立之就此在不同场合多次道歉,并于周二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道歉信,保证“大学师生是校园的主人,港大永远是言论自由的堡垒”。

港大学生要求言论自由坚韧不拔的勇气也感染了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来自贵州的一名硕士生刚来到香港不久,被香港如此开放讨论的场面而感动。

她说:“因为我们在大陆都没有抗议、没有集会,如果有意见,也只可以‘散步’,不可以讲。我来到这里以后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

*内地学生在港亲身体验集会抗议*

这名学生说,来到香港后,才生平头一次喊出了“平反六四”这句口号,看到穿“平反六四”体恤衫的学生不会遭到逮捕。

她说香港的言论自由真令她有感到鼓舞,因而更对8曰18号的情形感到担忧,她用“就像一把刀悬在香港上面,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来表达不希望香港自由受到威胁。

内地的文化人同样对香港民众和青年能为捍卫自由坚持不懈表示感动。星期五在香港出席“港台青年论坛”的主讲嘉宾,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徐晓在讲话一开场首先就感叹到,多年来,纪念六四的烛光年年在香港燃起,香港青年从小就知道要平反六四,港人一直在为民主自由奋斗和疾呼,香港民众的勇气让内地人深受感动。

*内地文化人向香港青年致意*

她说:“每当我在大陆通过翻墙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我都会非常感动,眼眶会湿润。所以今天我远道而来,特别在此向香港的市民、香港的青年说一声谢谢。”(掌声)

当天,包括香港政要名人的港大270名校友发表联署声明,力挺校长徐立之,声明指警方措施过度,不能接受,因此支持校方协助学生对警方追究责任。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27日报道:校长徐立之拒默哀遭港大师生嘘声四起

两千名香港大学师生、旧生及市民26日晚在校园举行烛光集会,对香港警察在副总理李克强访校期间采用极端严厉保安措施表达严重抗议,出席晚会的校长徐立之虽多番就事件公开表示遗憾和道歉,又说他将维护香港大学成为言论自由的堡垒,但他却拒绝参加师生的一分钟默哀,称他不认为港大的自由受到侵害,遭到晚会群众喝倒彩,有人大叫「徐立之可耻」,要他立刻下台谢罪。徐立之匆忙离开集会时,因不小心而被绊倒地上。

「港大818杀害自由事件」烛光集会,在校园内的中山公园举行,在当天被警方非法就地禁锢在楼梯间达一个小时的学生李康成首先发言,他指出,在校园内燃点烛光,暖化整个校园,不只港大可成为自由的堡垒,「亦要令香港成为中国领土上自由的堡垒」,参加者即时为他欢呼。

一名来自贵州的新闻系硕士生杨青表示,她在5天前才抵达香港,顿时有获得解放的感觉,看到港大如此开放讨论的场面十分感动,而且可以公开高呼平反六四,使她体会了真正的自由,她说她以前根本没有机会讲这4个字。

又有人发言质问校方为何破坏规条,居然让李克强坐在校监椅上,该学生说他就算如何不喜欢曾荫权,他也不得不承认曾荫权是港大的校监,但他不明白李克强跟香港大学有什么关系。有一位校友则语带讽刺批评徐立之的经验不足之说,「港大100周年还说经验不足,难道要等200周年才足够吗?」 

又有学生批评港大风波发生后,只有徐立之及当晚出席的港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作出回应,其他校董及有份直接与警方协商的港大百周年校庆小组主席等,在昨晚及之前都未有现身问责。

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梁智鸿也在会上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校方邀请李克强访问的做法,反映国家对港大的尊重,以及港大的地位,但学生却立刻报以长达两分钟的嘘声。梁智鸿其后宣布,校务委员会将成立检讨委员会,检讨今后的处理手法。

●媒体及评论人士对香港言论自由的担忧

▲美国之音(VOA)8月23日报道:港大风波凸显高校学术自由出现危机

香港大学校长登报公开道歉,表示今后将保证学生的言论自由。上星期该校举行100年校庆,中国副总理前往参加,抗议的学生遭警方粗暴对待,无法进入会场。有关香港学术领域言论自由的争论仍在持续。

*徐立之登报致歉,誓言坚守言论自由*

今天(星期二)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罕见地在香港最大报纸之一《明报》刊登署名声明,对未能防范警方过度阻挠学生抗议的事件表示歉意,徐立之保证“大学师生是校园的主人,港大永远是言论自由的堡垒”。

徐立之在声明中说:“这是首次有国家领导人出席大学的重要庆典,大学未有筹办同类活动的经验,加上筹备过程紧迫,我们必须承认,活动的安排有欠完备。我对同学校友在表达意见时遭遇不愉快的事件,深表遗憾。身为港大校长对未能防范此事发生,我表示歉意。”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上星期四出席香港大学百年庆典,在此期间在校学生和校友举行抗议,遭到警方阻挠。一名抗议学生被警方推进楼梯间,限制行动长达一小时。很多校友和记者也很难接近会场。

*洪青田:高校屈服于权势是一种耻辱*

港大75届校友、香港时事评论员洪青田对美国之音说:“香港的大学是超越政府、政治和政党的, 这是英国传统留下来的,已经100年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的定位。”

洪青田说,一个政府、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政治浪潮、可以来也可以去,而作为学术独立的高等学府就应该不屈服于权势。 在香港,大学里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每一个校友,都是大学的主人。那种把钦差大臣供奉于大学之上的做法是对学术的一个贬低,是对学术、文明、价值和传统的一个侮辱。

港大校庆抗议活动受阻事件余波未了,星期二又有超过1500名对这一事件不满的港大校友和市民发表了联署信。

信中说,“2011年8月18日是香港大学创校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一向崇尚自由,包括学术自由、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等等的高等学府,为了邀请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息港大百年校庆典礼,自甘堕落,令一向百花齐放的校园变成了异议人士不得接近的一言堂。”

*贺卫方:学术独立正受到政治和商业的侵蚀*

对于香港这一场持续的争论,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认为,在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的高等学府里,出现这种争议很正常。

他说,当年哈佛大学举办校庆的时候,他们甚至拒绝了里根总统。学校同意里根参加学校的典礼,但必须要服从活动的安排。其中就包括根据英文字母排名顺序,不会给总统以任何特殊的安排。贺卫方教授说,“而我们(中国)这里是一个以官为中心的一个环境和传统。”

他对美国之音说:“这是大学独立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需要重新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大学应该如何真正自治,真正实现教授治教。以及大学应该如何对待外部的权力。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

贺卫方说,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也看不惯以官为本的做法。包括某著名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 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人也都批评过该高等学府过份官本位的倾向。例如关于校友的一个介绍,基本上是按照官职排列,官位高的先介绍。上了富豪榜的校友专门介绍,钱越多越抢眼。他说,这是向政治权力和商业权力的双重屈服。

*网友:麻省理工产诺奖学者 清华产高官、富豪*

有网友在清华大学校庆后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了7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创造了70个亿万富豪,培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政治局委员13人,中央委员50余人。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北大教授贺卫方说,尽管一些大学领导中官本位的意识严重,但是“你可以发现在网络上网民发表的意见中间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追求,那就是,大学应该以知识学术为己任,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他说,实际上中国网民就大学校庆所发表的意见,和香港的这种争论有很类似的方面,“只不过我们很难进行这种抗议。这里的校长也绝对不可能就这样的事情做出道歉。”

▲德国之声8月23日报道:港大校长公开道歉 誓保言论自由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出席香港大学百年庆典时,港大局部戒严并阻挠学生示威、甚至非法禁锢学生,引起港大学生、校友及各界公愤。港大校长徐立之首次就事件公开道歉,并强调“港大永远是言论自由的堡垒”。

港大保安之严,前所未有

李克强在为期3天的访港期间,出席了”港大百周年”庆祝活动。据《明报》报道,当天是港大保安最严密的一天。平日港大校园是一个对全港市民、游客开放的公共空间,但当日变成了局部”戒严区”:港大周围的街头警车满布;警员把守所有入口,任何人进入校园都必须出示学生证、校友证或职员证;普通市民更被拒之门外。

在距离举行庆典活动的陆佑堂百多米的太古桥,有20多名准备示威的学生及校友被几十名警员包围,阻止他们接近”敏感地带”。当身穿”平反六四”上衣的港大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二年级生李成康从距离”戒严区”百多米的梁裘琚楼后楼梯走出来的时候,20多名警员立即上前阻挡。即使他高举双手,他仍然被警员推倒在地,禁锢在后楼梯逾一小时。

毕业于港大文学院的郑丞轩是在当场准备参与示威学生中的一员,他向德国之声形容了当时的情况:”前一晚我们在facebook召集了一些同学去参加这个示威活动。当天警方设了几道防线不让我们前进。当时我们向警方提出让我们去太古桥上示威并递交请愿信的要求,但被警察拒绝了。当我们还在与警察僵持的时候,我们看到对面梁裘琚楼出现了一个很混乱的情况。后来一些尝试调停的教职员告诉我们,有同学被警察推倒并禁锢在后楼梯里面。我们知道后,透过小喇叭来要求警察释放我们的同学和让我们继续进行示威。那时其实我们已经让步了,问警察’即使你们不让我们接近庆典现场,你们可不可以开一条路让我们走到校长府那里请愿呢?’警察还是不批准。最后有大学的职员通知我们校长愿意在中山广场接收我们的请愿信。”

不满港大及警方 校长公开道歉

逾1500名港大校友及市民在报章刊登联署信,形容李克强到访港大当天是港大创校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一向百花齐放的校园变成拒绝异见人士接近的一言堂。他们对港大管理层,尤其是校长徐立之令港大自由风气彻底沦陷,予以最高谴责,要求港大管理层向港大师生校友道歉,确保日后港大不会沦为权贵的衬托品。他们还指警方的保安手法令人发指,近日警方屡屡进行毫无法理支持的行动,剥夺了市民表达自由的权利,要求警务处长曾伟雄下台。

郑丞轩对德国之声表示,警方的保安措施夸张和过分紧张:”其实我们只想和平示威、表达诉求,并没有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甚至没有要求到会场抗议。但警方连一步也不让我们走。港大每个入口都有警方把守,刚开始的时候只要出示学生证、校友证或职员证就可以入场。但后来他们认为出现混乱的时候,任何人都被禁止踏入校园。”

港大校长徐立之今天(8月23日)在《明报》发表名为《我们的承诺、大学师生是校园主人、港大是言论自由堡垒》的声明,对学生与校友的不愉快遭遇深表遗憾,对未能防范事件表示歉意。他强调,港大没有在政治献媚,”港大永远是言论自由的堡垒”,必当恪守自由、开放、多元化传统,让校园继续绽放不同意见。他表示,港大会籍此汲取教训,检讨及制定合适的保安规格,确保未来筹办同类活动时可以充分反映公开、平等参与精神。

郑丞轩认为,学校不应该容许警方肆意滥权,在校园打压学生示威,并非法禁锢学生。不过,徐立之以校长的身份为大学公开道歉已经是踏出了重要一步。

▲美国之音(VOA)8月24日报道:学生抗议李克强受阻 港大道歉重申自主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一星期前访问香港大学时,香港警方封锁校园,并武力阻拦示威者向他表达诉求。之后,警方和校方一直倍受指责。校方再次承诺会保卫校园的学术和言论自由,并要求警方对当天的行为作出解释。港大学生会会长则对自己没有当面向李克强表达平反六四的立场表示歉意。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上星期四在访问香港的最后一天出席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并被安排坐在正中央的显要位置。期间,香港警方封锁了校园,在通往李克强发言的港大主楼陆佑堂四周设立了多道防线,并将试图前往会场的抗议者挡在至少一百米外的地方。期间有一名在校学生在与警方的对峙中被推倒在地,并短暂失去行动自由。

连日来,港大学生、校友和社会人士纷纷谴责香港警方在李克强访问期间打压大学校园内的言论自由和暴力对待示威学生。他们还批评校方纵容了警方当天的行为,没有保卫学生的言论自由。

*校长道歉 重申自由开放多元的核心价值*

对此,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已多次表示对事件的发生感到惋惜,并对有学生被警方推倒和拘禁表示歉意。他星期三在港大新学年新学生开学典礼上重申,港大尊重学术和言论自由的立场决不会动摇。

徐立之说:“香港大学体现了香港人珍视的价值–自由、开放、多元。我们必须继续为香港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维护大学的自主以及校园内外表达意见的权利。这是我们的传统。港大教职员和同学,我们一起,带着勇气、无畏、谦逊和虚心、勇往直前的精神,迈向下一个百年,新的世纪。”

*学生会长致歉 未当面表达平反六四立场*

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李子树也出席了上星期四的百年校庆典礼,并代表港大学生向李克强介绍一百年前孙中山在港大学习的那段历史。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李子树对自己当时没有把握时机、当面向李克强反应港大学生要求中共平反六四的立场表示歉意。

李子树说:“我必须强调,学生会平反六四的立场不会因为会长出席了这个场合、在三十秒内介绍孙中山的历史而改变。但我会道歉。道歉不是因为我礼待了他,而是因为没有完全把握机会与他分享和展现我们学生会过去几十年的学运。”

李子树佩戴着黑丝带对来自香港本地、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新同学们表示,他会继续示威游行,出席六四烛光晚会,清洗国殇之柱,但也会出席校方主办的、应该有学生代表参与的活动。

*警方的行动继续受到批评*

在开学典礼结束后,港大一些学生向徐立之校长递交了请愿信,要求校方针对8月18号发生的事件追究责任。徐立之在回应传媒的提问时表示,校方不能接受警方上星期四在港大校园内的执法方式,并已经去信给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长,要求警方给予回应。

香港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计划星期五召开特别会议,就警方在李克强访港期间实施的安保措施向政府官员提出质询。

▲德国之声8月24日发表李平的评论:李克强访港风波:折射香港政治文化变质?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这几天成了里外不是人的”夹心饼干”,原因是在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上周出席港大百年校庆仪式的时候,港大抗议学生被警察推倒,而且学生抗议活动受到警方的严格限制。

为此,几天之内,徐立之先是表示”与学生站在一起”,”李克强到访不是港大的邀请,而是不请自来”,最后则是向港大师生表示道歉,并表示港大的自由传统不会受到损害。

其实,这只是李克强上周到访香港之后,最近一周在香港发生的众多风波中的小小的一个。李克强离开香港后,一些香港媒体工作者就举行示威,抗议在李克强到访期间,其采访自由受到限制;然后就是港大发生上述的校长向师生道歉的风波。而另一方面,香港官方则发表声明表示,在李克强到访期间,并没有刻意限制公民自由和传媒采访。那么,众说纷纭之间,到底谁是谁非?

看似小小的茶杯里的风波,实际上却折射了香港政治文化在回归中国十四年之后的微妙变化。

中间人打招呼:好心的”宦宦之举”

李克强此次到访香港,虽然其身份只是国务院副总理,但其实人人都知道,他是未来总理的接班人,亦即是中国高层之一。因此,早在李克强到访之前,香港一些经常接触大陆的机构就通过各种渠道受到了来自北京的种种指令,诸如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而香港传媒也非正式地接到各方面的”打招呼”,希望在报道中能对李克强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尤其不要在明年特首选举和香港政改的问题上为难他,因为李克强不具体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这一切,看起来显然是出于好心。因为李克强尚未上任总理,此次是其首次以政治局常委和副总理的身份亮相香港;而香港的情况之复杂则人所皆知。从这个角度说,在李克强到访之前,让香港各界”高抬贵手”,似乎是善意之举。然而,打招呼的人似乎忘记了几点:一、香港是一个多元、自由社会,各种利益和声音都有,而且想压也不可能压得住;二、作为新一代的北京领导人,应该有足够的雅量、胸怀和能力,来承受和化解香港公民社会的多元声音,不然还怎么谈得上未来领导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走向日渐复杂的崛起之路?

但中国的事情,往往坏就坏在那些中间环节。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一些中间环节的人出来,希望打打圆场,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主子争得一份面子,虽然到最后,甚至就连他的主子也未见得会领这份情。此次李克强访港的情形基本就是如此;接连不断的”指令”或”打招呼”来自各个不同部门,让人最后根本闹不清:这到底是李克强本人的意思,还是那些中间部门本身的”宦官之举”?

香港特区政府矫枉过正

更复杂的还在于:如果说北京某些中间部门的”宦官之举”反映了北京的政治文化,那么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此次则也明显地矫枉过正了。一连串的迹象都可以看出这一矫枉过正之举:香港的示威抗议者被与李克强远远隔离,以致于李克强根本就听不到任何来自香港民间的不同声音;李克强莅临港大百年校庆,虽然会场外有学生的抗议,但会场内无论从座次排位,还是从会场气氛,似乎都体现了一片和谐的氛围,更让人无从感受这是具有思想和言论自由传统的百年港大的校庆,反倒让人感到这与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并无二致。

从保护国家领导人安全的角度看,严密的保安措施各国皆然,无可非议;但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之所以矫枉过正,原因在于这让人看到了香港向北京政治文化的明显靠拢,而不是维持原有的成熟公民社会的既定价值观。

一国两制:如何促进中国大陆进步?

其实,这也正是香港”一国两制”的最难坚守的地方。香港回归中国十四年来,经济上正与中国大陆显示出日益紧密的关系,这是地区经济整合的规律所在,无可非议;但香港如何在价值和理念上坚守其公民社会的底线,并从中逐步推动中国大陆的社会和政治进步,这却是一个挑战。一个在经济上无可回避地依赖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一个在面积上明显小于中国大陆许多倍的香港,一个在主权上从属于中国大陆,而在行政上也须接受中国大力任命的香港,要坚持其原有的底线,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客观地看,香港逐渐大陆化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问题是:中国大陆本身也在不断发展,香港的沉沦是否能换来大陆的更大的进步?这一问号显然还非短期内就能解开。李克强此次访港的种种风波,可以再次为人提供一些思考的契机。

但好在香港还有象徐立之那样的有一定良知和羞耻心的大学校长,他愿意向师生道歉,他表示愿意坚守港大的自由的传统。这多少让人想起二十世纪初的蔡元培,而不是今天中国大陆”官本位化”了的大学校长们。

▲自由亚洲电台(RFA)8月24日报道:港大“黑丝带行动”抗议李克强到访安排 代表要求校方解释并追究警方责任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离开香港后,香港社会围绕他的访问仍然风波不断,港大学生及校友星期三在开学典礼上继续抗议百年校庆典礼当天学校及警方的保安部署。港大校长徐立之为此再次致歉。

 
图片: 港大学生及校友发起“黑丝带行动”。 (微博图片/记者心语)

香港大学星期三早上举行开学礼,一批学生代表一早在场外,向新生派发黑丝带及宣传刊物,以示不满上星期副总理李克强访问港大期间的保安安排,又不满李克强当时获安排坐在校监座位上,认为是违背学校传统。

港大校长徐立之在开学礼致辞,主动提起李克强访问港大引起的争议,他对于当天典礼安排有欠完备,表示遗憾,承认有地方出错,过去一星期汲取很多教训。徐立之说,今年初港大百周年校庆的活动上,已宣布今日的港大为香港、中国及世界而立,同时亦体现香港人重视自由开放多元价值。

他说:“香港大学体现了香港人真挚的价值自由开放多元,我们必须就香港社会福祉作出贡献。”他认为李克强到访对港大有很大的意义,港大也有责任对大陆高等教育作出贡献。

港大学生会会长李子树也在会上致词表示:李克强到访港大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当天的安排在于李克强的座位编排,在有关单位选择性的邀请同学,在警方规划了不可接触的示威区,以及警权的滥权,甚至是暴力去打压同学自由表达的声音,学生会再次予以强烈的谴责。

在开学礼后,学生代表向徐立之递交请愿信并当面向他宣读声明:“我们强烈要求校方正视我们的诉求,交代典礼的细节安排,追究香港警方侵入港大校园的责任,守住港大这个自由的堡垒。”

参与黑丝带行动的港大校友代表成晓宜向本台表示:“我们基本上是欢迎校长对此事道歉的,道歉是第一步,他道歉的话也要有一些行动去跟进警方在学校里做的事情,就是追究其责任,也希望校长解释一下在当天庆典安排座位上有没有违反大学学术传统。”

香港《明报》星期三的社评表示,当天李克强获安排端坐中央「贵宾椅」,其他学者宛如众星拱月,而同样是主礼嘉宾的苏格兰阿伯丁大学校监、前任港督卫奕信,则被安排「靠边坐」。若论官阶,卫奕信最高官至香港总督,与李克强的副总理相比,当然望尘莫及;但是若论学术地位,卫奕信肯定不输于李克强,而在大学殿堂的庆典场合,若以官阶权力为排序因素,就会出现被学者形容为有违学术传统的情况。港大的安排,确实失格失礼,校方一度迷失在接近权力的亢奋中,犯了错误。

警方在处理李克强访港的保安措施连日备受抨击,香港特首曾荫权星期二对警方的行为作出回应,他认为警方经过风险评估,此等严密安保是有必要的,大众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在针对媒体采访受阻时回应有些场所难以安排采访,希望谅解。此前香港政务司长唐英年用“完全垃圾”回应外界指责也引起多方不满,曾荫权表示唐英年将会直接与传媒沟通。

国际记者联会香港及中国代表胡丽云告诉本台记者:“我们在过去看见国家领袖或者重要人物也有去做过街访,有的家庭空间也是有限,也有记者进去拍摄采访,他说地方不够变成一个原因,媒体就不能去采访,我们觉得这个说法(理由)不够充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月25日播音:香港警方成为政治打压的工具

本月中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香港,香港警方高度戒备,与示威民众发生激烈冲突,在香港社会各界引起强烈批评。今天的中国观察,要为大家介绍有关近期香港政治情势的分析评论。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评论称:“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港三日,日日送礼,也日日有市民收到警方推撞‘大礼’。李克强第一日送给家访的居民电器,有丽港城居民穿平反六四 Tee被拉;他第二日送给香港商界六条优惠政策,有蒙寃港商请愿不成被打伤;他第三日送给港大一年 1,000个到内地考察学习名额,有准备示威的港大学生被推往梯间跌倒。”

香港《明报》署名张文光的评论称:“李克强访港送大礼,本该赢得香港人心,但香港公安曾伟雄,却以警权凌驾人权,为李克强制造民愤,将好事变成坏事。”“凡李克强旋风所及之处,政治坚壁清野,示威万马齐瘖,小区警队横行,校园如临大敌,记者欲问无从,这是香港回归以来,从未有过的恐怖现象,让港人不寒而栗,一夜变天为公安治港。香港是一个文明的国际都会,怎能容许这样张狂的警务处长,以‘没有政治考虑’之名,厉行恐怖的‘警队专业暴力’,变相对市民、学生、记者和请愿者作恐怖袭击?”

香港《大公报》的评论称:“世间竟有一些立心不良之辈,对警队的辛勤执法不但不加赞赏,反而在那里大泼冷水、肆意攻击,指警队‘执法过严’、 ‘打压民主’、 ‘限制示威自由’,真是黑白颠倒,莫此为甚。” “正是由于这些抗中乱港反对派政客的挑唆,以及少数盲目附和搞事者的恶行,才迫使特区政府和警方不得不对国家领导人的来访采取较为严密的保安措施,以确保各方安全,同时也是对特区形象的一种必要维护,否则,秩序大乱、本港法治之都、安全城市的美誉必然会受到损害。”

香港《文汇报》署名黎子珍的评论称:“近来香港暴民政治恶化,包括袭击特首和官员,到超市和私人机构捣乱等。而李副总理访港期间,反对派中一些激进分子已竭力捣乱、冲击李副总理的访港行程。警方采取措施严加防范,完全是应有之义。反对派未能得逞,遂诬蔑警方‘滥用警力’, ‘打压言论自由和人权’,乃是自暴其丑。”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卢峰的评论称:“香港的请愿示威活动基本上都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即使近期有些团体或人士用上较激烈的言词,他们依然坚守非暴力的底线,没有任何伤害他人的意图或行动。也就是说,香港是个和平有序的城市,本土的袭击威胁极低,警队实在没有必要采取类似戒严的安保措施,实在没有必要把请愿学生困在楼梯,更没必要把采访记者挡在几百米外的地方。”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国家领导人来港访问时,一些人举行示威活动,向领导人表达不同诉求的情况,不单体现基本法规定的港人基本权利,也是量度‘一国两制’实施良窳的观察点。过去,当局应对这类示威活动,以人民内部矛盾取态体待示威者,但是副总理李克强访港,警方从人力部署、封锁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强力镇压示威者等做法,已经大大超过保护政要的需要,使人看到警方以敌我矛盾来对付示威者的操作。” “警方出动十分之一警力约3000人,名为保护政要安全,从现场操作所见,实质打压示威者,其中李克强出席的港大百周年庆典活动,警方对付示威学生所采取坚壁清野手段,是回归以来仅见。”“警方在那3日,使香港变得宛如‘警察城市’,其阵势和手段,弥漫着白色恐怖的肃杀之气,使人不寒而栗。”“若警方成为政治打压的工具,只有一个结果,就是:香港会变质,‘一国两制’最核心的内涵──法治与人权,将会荡然无存。”

▲自由亚洲电台(RFA)8月25日报道:香港大律师公会质疑“核心保安区” 港大学生校友集会誓保言论自由

香港大律师公会质疑警方在李克强访港时设立“核心保安区”,认为政府有义务保障市民示威权利和传媒采访自由,立法会将于下周一举行特别会议在香港,各界继续质疑警方在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的不当作为,香港大律师公会日前发表声明,质疑香港警方为李克强设立“核心保安区”没有法律依据,强调政府有义务保障市民示的威权利和传媒的采访自由。立法会将于下星期一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事件。香港民主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发表致全港市民公开信,希望大家一起捍卫香港的核心价值。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上周访港时,警方以保护为名,在丽港城及香港大学设“保安区”限制示威,引起连串社会反响。香港不少报刊星期四都报导了港大校长徐立之的道歉及港大学生校友发起的连串活动。香港大律师公会星期三发表声明,表示所谓“核心保安区”全无法律基础,若为了避免政治人物尴尬而限制示威,做法明显不恰当,公会敦促政府,全盘公开交代警方当时作出此限制的法理依据。

大律师公会发表长达五页声明中提到,警方有权引用《公安条例》,设“指定公众地点”和“禁区”,但事前要由特首颁布及刊宪,让市民事前清楚知道禁区界线和自律,禁区的实施也应该合乎实际需要。

大律师公会促请保安局和警方作公开交代,包括:在李克强访港期间,丽港城和港大等香港各区设下的保安措施之法律依据;限制表达、集会和示威自由的法律根据;限制传媒进入某些区域的法律依据;对表达、集会和示威自由的限制,如何与有关法律依据下实施;以及有关措施在实施之时,是否有实际需要。

大律师公会成员兼立法会议员汤家骅星期四向本台表示:“这个安排一定要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现在很多人认为警方这个做法过于保守,有违反法律宪法的要求,问题不在于领导人来,问题在于警方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决定在下周一举行特别会议,邀请记协、警方及保安局代表解释事件。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周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开一封给香港市民的信,谴责当局践踏新闻自由,信中提到香港虽然没有民主政制,但市民享有多项基本的人权和自由,包括表达、言论、集会和新闻自由。这些自由是香港的核心价值,更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精髓。上周李克强访港,当局采取的保安措施不但扰民,更侵犯了市民的示威权利,践踏新闻自由,引起市民强烈的反弹,事件让特区蒙羞。

刘慧卿告诉本台记者:“有些时候是政府派了些人去拍了一些片段再送给传媒说你们拿去播放,有时候政府自己写一些新闻稿,再送给传媒说你们登吧,我觉得这个做法完全不能接受,有一些活动的时候就安排采访区,但是采访区离的老远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怎么去采访呢。”

刘慧卿要求当局交代为何传媒采访安排有如此戏剧性和令人忧虑的改变,及大陆公安是否已在敏感时刻接管了指挥特区警察的权力。她说:“新闻记者发现在采访的时候有一些穿黑衣服的人他们不是警察,但他们在帮警察处理传媒,有时候传媒要拍摄,他们就挡住镜头,所以可能这些人像内地的国安、国保,因为有香港记者在内地采访被国安打了,所以他们(对黑衣人)都非常害怕,我更担心是不是在敏感的时候香港警察的权力已经交给国安来控制。”

一批港大学生及校友于星期三新学年开学礼进行“开学礼黑丝带行动”后,发出公开呼吁,希望各界人士参与本周五晚上的集会活动,行动发起者之一丁圣颖向本台表示:“其实在活动结束以后我们会到警署交一封请愿信,因为我们觉得这次事件警方一定要道歉,所以我也会支持这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