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的出版,是一个历史安慰。何老的文集,不光是他个人遗作的汇编,也是当代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一页。
文集勒口说何老是出版家、思想家。把何家栋定位为思想家是非常正确的。当今中国有一个特点,越是大家公认的思想家,在中国大陆越出不了书。大家公认李慎之是思想家,但是李慎之著作出不来;大家公认朱厚泽是思想家,朱厚泽的书也出不来。何老今天能出书,虽然是香港的出版社,也是历史的安慰。
何老生前提出过政统和道统的问题。政统就是政治家活动的线索。二十世纪中国的政统以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为主要代表,他们的名字都很显赫。但是何老说,解析二十世纪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道统的重要性还在政统之上。他理出的一个道统线索是梁启超、胡适、顾准、李慎之。他说,这个道统比政统更能深刻地认识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大方向。
何老本人,也是这个道统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李慎之活着的时候,何老比较谦虚,把自己定位在李慎之的后面。但是李慎之去世之后,何老挺身而出,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这既是何老一生最闪光的一段,也是后人研究历史绕不开的一段。
何老作为思想家的份量有多重,两卷书放在这里,读者自可体会。何老活着的时候,有人跟我聊天说,中国现在只发现了一个顾准,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我们知道,顾准最精彩的文字,是他跟弟弟陈敏之的通信。我说,何家栋的通信就有顾准之风。现在这些书信印出来了,其深度、其性情,其文采,大家可以品味。
说何老是出版家不错,但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出版家,而是一个具有政治活动家气质的出版家。他在50年代初创办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写了一批风行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书籍,还不代表他作为出版家的最高境界。何老80年代从工人出版社退下来以后,主持《经济学周报》,使这张报纸成为中国改革最前沿的思想平台。90年代,中国陷入思想的低谷,何老中流砥柱,默默地做了很多幕后的事情,从《战略与管理》到《改造与建设》,不胜枚举。我只讲一件小事,说明他作为一个出版家的伟大之处。今天正好王康也来了。李慎之去世以后,家属不太清楚李慎之的著作在大陆流传有什么现实意义,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让李慎之的文集在香港公开出版。但是,大家知道,香港的出版物很难在大陆普通读者中流传。那天何老亲自出马,和我、王康一块儿到李慎之家,跟李慎之的夫人、女儿讲,李慎之遗作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希望家属自己印刷,大家自愿帮助,让内地普通读者也能读到。我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之深。何老当时已经年过八旬,那种苦口婆心的场面至今难忘,让我体会到何老身上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时时刻刻把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责任扛在肩头。
何老为人非常低调,保持平民本色,但我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有幸和他交往数年,并在他去世前后又经历了一场风波。何老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一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