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报》报道,一中国基金会向剑桥大学出资370万英镑,要求剑桥创建一个研究中国发展的新教授职位,质疑者认为剑桥大学接受捐赠会影响学术中立和自由。

剑桥大学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一个名叫”崇华”的基金会向剑桥大学捐赠370万英镑,要求剑桥设立新的研究中国发展的教授职位。这个职位将设在剑桥大学的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系。此次捐赠也得到剑桥大学董事会的认可,2月份可能获得剑桥大学立法机构评议院的批准。如果获批,新的教授将从3月1日开始履职。
剑桥捐赠事件是在伦敦经济学院接受了卡扎菲儿子赛义夫主理的一个基金会150万英镑的捐款后曝光的。接受赛义夫运营的基金会的捐赠前伦敦经济学院的霍华德·戴维斯爵士已经被迫辞职。两起捐赠事件曝光后,关于大学如何在资金筹集的活动中保持其”核心价值”的讨论持续不断。剑桥大学的政治与国际问题资深讲师塔拉克·巴卡维(Tarak Barkawi)说:”利比亚向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捐赠丑闻后,剑桥的行为是轻率的、不恰当的。”他和其他同事对此次捐赠的出发点缺乏透明度感到忧虑。《每日电讯报》联系的其他剑桥学者也表达了中国想借此机会,扩张”软实力”忧虑。
“秘而不宣”的中国基金会
质疑者不断提出疑问:”给剑桥捐赠这一大笔钱的崇华基金会是怎样的基金会?它的网站在哪儿?谁担任其董事会主席?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
剑桥大学有关此次捐赠的官方声明说,该基金会主旨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剑桥大学联络部门负责人蒂姆·霍尔特(Tim Holt)说:”剑桥大学理事会的执行委员会,已经根据校方颁布的关于接受捐赠的规则,正式审查了这笔捐款。我们没有发现这笔私人基金与中国政府有任何关系。”
但他并未透露该基金会的主席是谁。只表示该基金会是由不愿透露姓名的有钱人建立的。剑桥讲师巴卡维则反驳说:”在一个极权统治制度下,不会存在独立的教育基金会。”
资助的教授和温家宝家庭有关
《每日电讯报》透露,该职位将由彼得·诺兰(Peter Nolan)出任。他目前是剑桥商学院教授,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诺兰被认为是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学者,也是中国的常客,他曾是温家宝的女婿刘春航的导师并与其合著了一本书和数篇论文。刘春航现任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兼研究局负责人。另外也有传言指他是温家宝女儿温如春的导师。
在诺兰以往的著作中,曾认为:”中共非常有组织能力,这种能力还在增强。从根本上来说,它非常有竞争力,是个能人统治集团。” 而质疑者也认为他未来可能在北京当局的核心问题,如西藏的自治、南中国海的主权、在非洲攫取资源等问题上,发表倾向于中国当局的观点。
越来越多的中国问题学者不再敢批评中国政府
独立中文笔会理事潘嘉伟向德国之声表示,由于欧洲经济危机,欧洲的大学也面临着筹资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基金会或其他学术合作项目等方式,向大学投入资金,而此次向剑桥捐赠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
“感觉中国当局在大学做金钱外交或在教育方面做一些影响,中国政府有可能考虑影响这些大学的时候,就会影响一批学者,透过影响学者,会影响学者给政府的一些意见,我们看到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如果接受了中国政府给他们院系的钱,就倾向于对中国不敢批评。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德国的一些学者已经不再批评中国政府,他们的态度和中国政府差不多。这值得我们更加多的关注。 “
潘嘉伟也认为隐含政治背景的捐款必定会影响大学的学术独立和自由价值:”西方社会用那么长的时间建立的大学中学术独立和自由的价值,象剑桥大学这么有名的大学,如果接受捐款影响到他们的独立研究,是非常可惜的,在学术界也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学者应该保持独立立场”
荷兰时政评论人立里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中国向剑桥捐款与赛义夫向伦敦经济学院捐款的性质是一样的,是极权国家利用盘剥自百姓的钱,用于统战或大外宣的目的,卡扎菲政权时, 赛义夫向欧美大学撒金,也获得了在一些大学公开演讲的机会,他甚至表示”从理论上说,利比亚是最民主的国家。”
立里也指当前西方大学做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或多或少的受到中共当局的制约,对中共当局持批评态度的学者很难进入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或研究,而与中国政府立场一致的学者往往得到最优厚的待遇。但这些学者应该在学术批评上站稳独立立场。当学者推出研究报告时,也应该保有透明度:”向大家说清楚资助方是谁?资助方的背景是什么?大家在阅读报告时,就可以知道学者的独立性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