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报连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北京政治观察人士对上层文宣突然出现的“异动”持谨慎态度。但也有评论认为,王立军事件成为中共政改的一个转折点。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报》星期四(2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文章在北京政治学界掀起涟漪。
这篇署名“本报评论部”的评论文章说,“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文章说,“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 … 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
*中共“喉舌”呼吁改革*
评论直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次日(2月24日),《人民日报》子报《环球时报》接力刊登题为“对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的社评,称“有一些道理肯定不会错:改革应促进新共识。”
该评论文章虽称“政改不是为改而改,不是为了获得西方的掌声”。但该文强调“围绕改革的最大共识,是‘必须改革’这个判断。”
文章说,“必须改革”的判断“来源于过去30多年来改革带来的好处,也来自其他一些国家拒绝改革或改晚了导致‘革命’甚至国家解体的教训。”
知名政治异议人士、前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子明将《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视作为当局打算着手大力推动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他认为,该文的重要性相当于1992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的文宣前奏,也就是“皇甫平系列评论”。
*陈子明:党报评论透露上层重要信号*
所谓“皇甫平”是指一个在上海支持改革开放的写作班子,其笔名有黄浦江、辅助邓小平改革之意。从1991年到1992年,“皇甫平”在上海《解放日报》刊发的几篇支持改革的评论,后被称为“皇甫平系列评论”。
陈子明认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一文,传达的是党内最高层的意思。
他说:“这个意见现在还没有传达到下面。就是知道的人还很少,所以知道这个文章意义的人,现在是出于政治直觉,而不是政治信息。就是,鼻子灵的人都闻出来了。但是我是闻也闻出来了,听也听到了。就是说,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这位政治学者认为,当局这次“会走得比较远”。
至于有关此类文宣是否为中共领导层换届营造气氛的揣测,陈子明则认为《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反映的是本届政府的意愿。
他说:“如果是下一届的人愿意讲这种话,我觉得是不奇怪的。因为在几年前,我在分析下一代领导人的时候,我一直都在说,他们会这样讲话。但是呢,应该说比较意外的,也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这个代表的是本届的意见。”
*“王立军案”为政改拐点?*
陈子明还说,他认为传达了上层意志的评论文章与近期造成轰动效应的王立军事件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他说:“就是说,王立军这个东西就是证明呀,前一段有些人也想试试看的那条道路,以薄熙来为代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而其他政治观察人士对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反映尚较谨慎。
上海的文化学者王晓渔担心这只是权力更迭时期的短暂现象。他在微博上说,“1978年、2003年,都曾出现短暂的言论宽松时期,好事者称之为‘小阳春’。但这主要与权力更迭有关,权力未稳的一方,通过许诺未来以换取支持;等到权力巩固之后,就春去秋来了。”
*“小阳春”与“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也在其微博上留下“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话,对多年来改革未见推进有所感慨。
由于《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是以该报评论部名义刊发,不同于代表报社立场的“社论”,因而一些观察人士对于该文是否直通上层仍持观望态度。
中国近代史学家章立凡说:“因为他们这个组,你注意,他们的评论一向是比较开放的。凡是以他们的名义发的都比较开放。那么,我想是代表了体制内一部分人要求改革的意见。但是说,是否有非常重大的突破,现在还不好说。”
*改良派:冀望新一届领导层推动政改*
近期面临整肃压力的史刊《炎黄春秋》的创办人、自称“体制内改良派”的老报人杜导正则更冀望下一届中共政权推动政改。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和我周围一批朋友的看法是,习近平新班子上台以后,我们国家的全面的体制改革,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启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这一套纲领,这一套实践,绝不可能后退。后退是死路一条。”
但是,杜导正认为,因为中国内部种种因素相互制约,全面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得以大踏步的前进,可能性却也很小,甚至于不存在。
*杜导正:政改步子不可能大*
杜导正说,历史上,中国在经历数千年皇权统治后,搞了一套斯大林模式,接着又是一套毛泽东极左的东西,加之国内各种因素,短时间内搞民主、宪政是不可能的。
杜导正等“体制内改良派”预计中共的改革步伐更可能是中、小幅度的。他说,现在与邓小平、赵紫阳和胡耀邦时期不同:彼时主观力量强大,改革步伐也能大一些;此时各方权力则掌控在既得利益集团手中。
《人民日报》评论中提到的苛求改革的“乌托邦”也作出强烈回应。被视为“左派”言论中心的“乌有之乡”网站刊载的一篇署名“温暖阳光”的文章批“宁要微言,不要危机”就是“权贵闹剧”。该文针对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中的论点逐一批驳,称其为“自相矛盾”的“政治流氓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