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四波民主化浪潮与中国民主转型”征文


开端依然存在着。它并不像某个很久以前存在过的事物那样位于我们后面,而就站在我们面前……开端已经闯入我们的未来。
———海德格尔




猪圈的意识


看到这一些人对1949年之后大陆地区的国家认识,我就想起古龙小说《萧十一郎》中被逍遥侯玩弄于玩偶山庄的人和荷马史诗中塞壬歌声把人变为的猪。猪圈里面的猪,从来只会对猪食提出质疑,不会对猪圈提出。这里只是打“猪圈”的比喻,意图说明一种一种无形的牢笼无所不在。

1949年之前的民国,还在我们身上,还在我们身边,还在我们附近,不要一想中国,就只想到1949年之后这个大猪圈。抬高民国,就不会觉得绝望,胜利就在边上。伸手可及。没有对1949年之前有过宪政的回忆,人们就会绝望,就会放弃努力。没有一个宪政为核心来解释的过去历史,就不会有未来。

着于往昔,垂于将来。当下的宪政努力,面向未来而在,起源目标始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存在于当下,更以将来的需要规定当下,如果过去将来二者相互召唤,就会“结晶”于真实的当前。

民国矗立于过去的黄金时代,立于未来,且立于先锋舰现在的台湾,对现在的陆独小朝廷构成了最大的时间压力,丧失了拖延的任何依据。祖父和孙子,长子把恶叔叔给夹住了。前景不明朗,多疑懦弱犬儒。民国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而是真实可以触摸的下一步,打破了陆独作为唯一可想象秩序的心灵铁屋。

民国从来没有被颠覆。虽然首都和大部分国土沦陷。民国法统没有被灭,虽然我们在1949年的猪圈里面,但大陆还在民国之下,例如国际法上的主体,就是中华民国。说这中根本断裂性。1949年之后,在大陆沦陷区,中华民国并未丧失法权,内战状态也并未消灭。中共政权的统治合法性,一直处于悬空状态。

但因为长期宣传和对专政的恐惧,大陆的知识界,成为荷马史诗中塞壬歌声魔法变成的“猪”,受圈养于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之内,也就是忽视了中华民国虽然被迫隐居幕后,但还是根本决定性因素。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而中华人民共和在国际法上是一个伪国家。

共产党意识形态中塑造1949新纪元,就像吸了海洛因的心理幻觉,可是回归现实,就会发现,那仅仅是一个长在心脏部位的毒瘤,或者基因变异,身体依旧民国。过去的几十年历史,也不构成真理,也仅仅是一些材料而已。不需要全身心去了解。

中共的外交可以证明这一点:经过长期意识形态灌输和不断指定敌人的专政,国内法上合法性危机已经不大,但国际法上只有中华民国,妾身未明以外交为内政的延续,需要不断地贿买支持独裁,此为“内战外打”,出口转内销。

民国是最大的公约数

新浪微博“野公”说,1949之后,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她叫中华民国,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她就叫中华民国,她就是我们四海之内全体中国人的祖国,也一定是我们历经劫难吃尽苦头大彻大悟后唯一的国家认同与文化归宿精神家园!我们是中华子孙,走多远,我们都得回家,回归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民国是一场青涩苦初恋,回首往事,比较当下夫妻仇杀,就变为美好。宪政制度已经在,已经被许诺,被中保。国人不可以建立制度,而是把已经在的被异化的,例如国共两党对民国宪政共和的败坏,予以修复恢复。

起源和目标在历史进程的任何时空中。辛亥共和也是。一个政治目标的实现,那需要的是百年千年,甚至注定无法实现。世界历史精神,与担负的集团有关,也无关,并不需要完全依靠国进两党。无现实力量,并不等于没有力量。对现实中的人,具有太多的爱与恨,没有必要。并不是国民党之外就无宪政,宪政高于国民党,并且可以随时抛弃国民党。

“改革已死”之后是“民国当归”还是“宪政当立”?是回归第一共和,还是建立第三共和?民国就是宪政,宪政就是民国。“当归”为恢复,明珠蒙尘,专制覆盖共和之后,致力于恢复原状,“当立”为重建,体现为新纪元。恢复要比重建容易多了,更容易优良资产重组。重建实际上是一种革命,一种激烈的,而回归是要改良就行。中华民国在台湾也是终结训政,恢复宪政。并不是从无中生有,而是本来有的,恢复起来。

“民国当归”可解决毛泽东崇拜。毛是孙中山的徒弟,毛粉叫民国粉应该叫做师叔。民国粉与毛泽东的辈分相同。毛粉见了民国粉应该磕头要糖果。毛泽东崇拜是海洛因,只有提供相对无害的替代品,才能最后戒毒。谁是开国太祖会有血腥竞争,谁是二十八或者二十九任总统竞争不大,民主化之后续接民国, 当总统的,肯定不是开国的, 所以不用那么争。“民国当归”可以免除血腥。

“民国当归”是一项多选题。以下条条大路都通往罗马:一,大陆人民自己的努力,包括维权和革命。值得推广的,大陆人民要中华民国护照;二,现有台湾政党回大陆发展,回归多党普选,用台湾政治力量促进民主化;三,僵尸一般的知识分子改良,四,通过和平协议拖垮或者准战争方式发扬蒋介石光复精神等。

陆独大量卖国割地怎么办?一个好办法就是“民国当归”,只承认中华民国法统,民主化是一种收复沦陷区领土的行为,就不会产生国际法中国家继承或者政府继承中需要履行陆独卖国割地条约的义务。承认中华民国法统,陆独卖国割地就白搞了,没有国际法效力。

民国构成最大的公约数,非常多的大陆人认为,民国是华夏的道统捍卫者,是民主先政的力行者,民国的宪法就是华夏最大利益的代表。大陆地区的土地民主转型得要民国先法来恢复。民国一个自由民主人权的温馨国度,一个华夏儿女理想的真正寄托地,民国一定还会回来。

台湾精英应该以中华民族的法统和最精华部分自任,以领导中华民族自任,不要认为台湾是亚细亚孤儿,也要否定文化中华论,认为文明之根在大陆,中华文明之根仅在台湾。

国际法上的伪国家地位


1949的体制,并不是新的,而是旧的极端强化。几乎没有一个是新的,而都是旧的变异和扭曲。革命与战争之核辐射造成的基因突变,是寄生虫体制。毛泽东语录上的话,几乎蒋介石语录中都说过。

卡尔.施密特说,一个民族无法发动反对自己的战争,内战只是一种内部分裂,它并不意味着将会创造出一个新国家或者一个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国际法上不存在的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伪装成新国家的政府,政体混淆国体,浑水摸鱼用没有高级法效力的国内法欺蒙百姓,存在着极为致命的合法性根基。

从维基百科上摘一段“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始于1945年联合国筹建之初。ROC政府以“中国”(英语:China、法语:Chine)的席位参与联合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位列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1971年10月25日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中国”席位,民国政府撤出联合国组织”。 1971年2758号文件就是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华民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际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定位是政府继承,不是国家继承,不是一个新国家!2758号文件通过的消息转告毛泽东时,毛泽东说,阿尔及利亚代表说得好。我们不是要驱逐一个国家,而是要赶走蒋介石的非法代表。”

百度百科“政府承认”条目说,注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就是对政府的承认。1949年之后所有的建交公报,包括苏联的,都是政府承认,从来没有国家承认。从毛泽东的表述来说,是这层意思,他们申明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你看毛泽东的开国宣言,是成立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国务卿艾奇逊同时还表示:应该把一个国家进入联合国与承认一个政权区分开来,在有关中国是否进入联合国问题上,美国听任多数票表决,也不要求其他国家追随美国的立场。

联合国安理会的中国名称,依然是中华民国。因1945年《联合国宪章》国名为中华民国(第23条、110条),1971年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只是建议,不具法律效力;只涉及政府承认,非国家变更;修改宪章须三分之二以上会员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国会一致批准,只在1965年修改过一次。

可是国内法与国际法上有着致命冲突,若承认国内法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国内法上才有意义,恐怕准确为政权更加恰当。这种冲突,大陆统治者通过党国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宣传“states”政府就是国家而掩盖下来的。政府是政府,国家是国家,二者不可混淆。

陆独的小朝廷共党为什么把自己的改革,最高定位于政治体制改革,也就是政体改革,那是因为国体,也就高于政体的国体,并不在他这一边,而在中华民国。中共最高的高度也就是政体问题,觉得达不到国体的高度。1949是建政和小朝廷成立,并不是建国。

1949秩序的民国底色

实际上我的评价民国的尺度,不在于台上的政治阶层表现如何,而在于人民享受的自由和民主程度如何,而这正是我激赏你宪章化国民党史的动机所在。评价尺度,一定以人民享受的自由和民主程度如何为准。宪政本来预设政客是坏人,魔鬼。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大道德评价。基于人民获得自由和民主的程度,来判定历史的是非。

两种标准来判断标记民国,一种是儒家圣人王,也就是以政府政客政治家好坏来决定,把民国矮化妖魔化,另外一个标准就是以自由民生为标准,民国乃是自由共和的黄金时代,民生普通工人工资比官员更高。国家社会一体,与政府对立,官民矛盾视为潜在敌我的宪政,容不得美化政府政客政治家的奴才性政治品格。

从1949年之前过来的民国“遗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时也愁。愁者何来,那就是这一些从民国过来,当初为了自由和民主,明珠投暗,上错了花轿,搞错了阵营的老头子的历史地位和评价问题。

近年来他们不断反思,从“回归五四”进一步到“回归民国”,所以作为民国过来的人,都认识到了,在大陆的民国遗老年轻时候投身的“革命”道路,以及1949年的建政,是一次代价惨重的黄河大拐弯,朝北向苏联方向的扭曲,最后还是要回到民国宪政共和的大海当中。中华民国在台湾顺利地结束训政实现宪政,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这一些人的人生路和大陆的路,是错的。

改革开放的努力,在于尽可能早地结束训政,达到宪政,也就是回归民国,因为毛泽东也说共产党专政是无期限的训政。在回归民国的具体路线上是不同的,但是在回归民国达成宪政这个目标上,是相通的。作为民国出生的人,没有回归到民国的渴望,是可耻的。我把这一些尚在世的民国“遗民”的总体目标,总结为回归民国,或者在大陆促进改革开放中为民国招魂。目标一致,开出的路线不同的。

民国作为离现在最近的年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底色,虽然在底色之上,又上了五彩斑斓的其他颜色,但是底色是最强大的色彩。许多对民国问题的讨论,都会指归到当下,作为当下思潮辩论的法宝。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对中国未来的预设与憧憬,需要从在民国中开掘资源。民国可以为我们提供社会想象。关于民国的社会想象,或许可以照亮社会前进的步伐。民国热就是当代思想界在反思和我们最为接近时代,在对民国想象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思想谱系,为当下行为和理论寻找合理性。

党制不断攫取了民主国家的主权决断因素,因此反顾来压制了宪政因素。从政治科学上来说,党国体制不外乎是在宪政国家之内,把联邦制度,司法独立和三权分立和普选政党轮替中所有的主权决断因素,予以集中篡夺,交给一个政教合一的极权主义组织来决断,然后再以民主的表面面具,公诸于众,例如党的决议,转化为政府的决定或者人大的立法。国民党到共产党的党制越强大,民初的宪政因素如联邦制越被压制。现有逐级的人大制度,就有联邦制的残迹。所以取消党制,就是恢复联邦共和。

现有的政治框架中保留有民国宪政的因素,只要取消一党制,司法独立和三权分立和普选,就是回归了民国,这也是邓小平改革的原初含义。联邦制是民族国家帝国的载体。民国虽有党制,但是为联邦,尤其是民初。所以民国当归,叫做恢复联邦制好了。如此一来,回到民国的奠基教义和曾经的共识。开端证明着结果,而结果终将证明开端。

民国革命的开始就不再是一种“任意”的开始,而成为一种有目的的开始,一种缔造性的开始,一种奠基性的开始。阿伦特说,起始行动有自身内涵的原则,它的意义才不会暧昧不清。说得更准确一些,起始(principium)和原则(principle)不仅相互联系,而且相互共存。原则使得起始具有正当性,并且意义清晰。

阿伦特说,即使是成功后败坏的革命也可能有相当辉煌的开篇。如此,奔向未来的宪政中华,与回归源头民国浑然一体。向前的乌托邦冲动,同时也是回归的时间之箭。回归的时间之箭,同时也是向前的乌托邦冲动。保守主义的诉求和现代性的不断进步的渴望,拥抱共振在一起。

民主化登陆的 “平潭特区”

我们一直希望台湾能成为大陆的民主基地,四年前马英九上台,我们欢欣鼓舞,认为这目标即将实现,很多人甚至想移民台湾去开拓。近一些年,来自中华民国的民主宪政因素,开始已福建为前线的大陆地区登陆。前一段子,吴伯雄对胡锦涛重提一国两区,就是对 “中华民国”回归倡导,将大陆归于“中华民国宪法之下”。

1949年之后,福建成为对台军事前线,投资与建设很少,福建人民牺牲很大。魔消一尺道长一丈。到底是谁的前线,如今发生了逆转。福建人民巴不得成为中华民国台湾的前线。若民国当归,福建必成为民国民主向大陆拓展延伸的前线和第一站。对台军事前线逆转为对大陆民主前线,光复的前线。

呼吁福建先民主起来。台湾爱与和平基金会董事长邓文聪2011年11月发表新书《和解》,建议中国大陆在海西平潭试行“民主实验”。1986年就赴大陆投资经商的邓文聪,在《和解》一书中,建议中国大陆选定海峡西岸经济特区平潭试行“民主实验区”,加速民主化进程,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大陆正逐步走向民主化。他认为,中国要稳定的民主,作为化解两岸制度之争的最可行途径,以达成两岸永久和平。

早在十年前,大陆政府就设想将福建省辟为一个专门的对台特区。作为国策海西战略,大陆政府在平潭设置试验区,主张以“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和共同受益”五个共同,来开发平潭。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说,大陆有“经济特区”成功的经验,但没有“政治特区”的提法,而“平潭民主试验区”可以作为理念来进行探讨。新党主席郁慕明今天表示,平潭特区是两岸人民的契机。

游精佑和陈永苗3月11日在厦门金门岛“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之前举办“改革已死,民国当归”行为艺术,被《苹果日报》、《光华日报》和《中国日报》等报道,最近被中华民国脸书主页登载,并引起讨论。2012年4月6号政治评论家杨宪宏在香港《开放》杂志撰文《创议平潭划成“台湾租界”》,他说,在海峡西岸办“台湾租界”,用完全的台湾体制独立经营,是一个极有创意的双赢主张。这是突破台商在大陆困境的尝试。平潭对中国政府而言,想请台湾来帮忙开发,那台湾可以有强烈的意见,那就是搞“台湾租界”。平潭“台湾租界”一定会发达。平潭只要打出口号“台湾租界”,走进平潭,就是走进台湾。一切的“规定”都是“台湾规定”,在此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都是Made in Taiwan。平潭怎会不发呢?

杨宪宏还说:“台湾租界”的想法,最原始的创想者并不是他,而是北京的宪政学者陈永苗。有一回我在台湾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为人民服务——杨宪宏时间”谈有关两岸议题,他有感而发。他认为,下一阶段两岸交往,是“制度”交往,也就是生活方式,中国土地那么大,划一块,请台湾来管理,用台湾的法律、社会制度、文化来经营,对中共有什么损失?

更多的台湾人士在推动大陆民主化,如民进党大老,前行政院长游锡堃去年进一步建议中国在上海实施“市长民选”。游锡堃坦承,他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宣示,仍有疑虑。中国唯有“民主崛起”才是和平保证。他进一步建议中国选择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实施“市长民选”,证明中国推动民主决心与诚意。民进党创党元老张俊宏提出海峡两岸民主与统一新建议,并提出时间表。他主张两岸应实行“一国一制”,就是在民主、法治前提下统一。大陆若真想统一,就实施总统直选。2300万台湾人和4万名民进员都不害怕,13亿大陆人和7900万党员更不应反对。

又如政治评论家杨宪宏,前年发起成立“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统独话题是统治者利益压倒一切的视角,而人权民主话题是被统治者利益涵盖统一的视角,也就是,以大陆民主化作为统一的前提,这也是台湾人民的底线,更是对大陆人民求助于台湾人民的。在今天,国民党用前一个视角,而民进党因为回归原教旨的草根,关心大陆人权,而用后一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