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2012年12月5日讯)冯小刚的电影《温故1942》,在大陆民间普遍认为是针对民国热,民国当归思潮和民国宪政派的崛起的。《1942》被广电总局审查控制了十八年一直不过关,并且加上《建党伟业》和《让子弹飞》的民间政治解读,不利于专制,按道理只会更加严格控制,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突然放出,并且纵容商业鼓噪,民间人士自然而然会认为广电总局通过《温故1942》来宣传民国历史上的大污点大灾难,来降低压抑民间对民国期待。
臭名昭著的自带干粮五毛司马南加入狙击的阵营,也可以间接作证。司马南说,1949——1978的简单数字让民国粉掉魂儿:现在有一拨人, 突然不可理喻地“喜欢”上了民国, 自诩“民国粉”。 他们活动很频繁,媒体很活跃。 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有些也跟着赶起了时髦。
新浪微博“书海飘香”说: 冯小刚的这部电影是对近年来大陆掀起的民国热的一次正面阻击,按照常理,随着民国热的升温,未来他们还会有进一步的行动和部署。
新浪微博 “Old_K_”说,据说某电影1942是官府对近年来民国热的一次精心策划的反击,以商业化和影视娱乐化为掩护,潜移默化。新浪微博“张晓鲲2”说:《一九四二》可以看作是土狗发出的恐怖威胁和对“民国当归”的回应。
腾讯微博“小靠是美女”说,《1942》,扼杀or提醒?……面对越来越汹涌的民国当归潮,网上有陈永苗带一众粉丝呐喊,网下有曹海波直接被山巅罪判罚八年。在这样的境况下,《1942》的横空出世被民国派视为挑衅,大加批判。
民间有了网络和微博,这是一个巨大的公器,会让官方宣传机构陷入绝对沮丧的困境。中国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方向已经南辕北辙,官方舆论丧失公信离,陷入塔西佗陷阱中,凡是官方宣传为伟光正的,进入低端的微博和网络,就立即输出官方看起来极端负面的宣传效果,成为讽刺嘲笑瓦解的议题。官方被迫顺应民间,放出一些负面的消息,如腐败官员的新闻,那更是火上浇油,更是不可收拾。民间舆论倒过来,成为人们心中真理的阵地,权威的载体,而官方舆论成了反面角色,不折腾更好,一折腾如何都是造成瓦解专制的结果。胡锦涛应该是对当前民间政治有着比较透彻的洞察,才会提出不折腾,以最大程度的延缓专制维护稳定。
对于一个王朝末年,顺其自然是死亡的结局,试图搞出动作力挽狂澜只会死的更快,动作越大,死得越快,如朱镕基担任总理之后的改革,只是加速了专制的灭亡。如《建党伟业》本是推出来歌颂党国伟业,结果在放映传播和民间舆论,完全成了对民国自由宪政的歌颂,和对当下民间组党冲动的鼓励,以及对当下专制制度的谴责。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电影《温故1942》在民众眼里,成了包括1962年大饥荒饿死数千万人在内的建政后大规模政治灾难的映射,通过民众的参与,输入的是《温故1942》,输出的是没齿难忘的《人祸1962》,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腾讯微博“小靠是美女”说,不论冯小刚的真正意图是顺应君心还是影射大局,公众的目光已经转移到六零上来。因此,即使广电总局有打击民国派系的本意,也已经因为传播的力量而转变道路,朝它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过去。
基于民间政治的立场,我真地的希望,不要撤销中宣部和广电总局,要多几个真理部门,他们要多折腾,为民间提供反噬反击他们自己的炮弹,砸到他们脚的石头。我反对民间人士要求撤销中宣部广电总局的诉求。因为这一些是对政治情势一无所知的政治白痴才会提的出来的。
我欢迎官方打击民国宪政派,如此有助于民国宪政派登上思潮乃至政治舞台。 腾讯微博“奉天将军”说,本届为延揽民心,有刮骨疗毒之准备。但同时,对党禁将更加严厉,尤其增加对众望所归的民国宪政派的打击。新浪微博“二哥哥窜访妙玉”说:高氏兄弟、书海飘香的被禁,只能指向一个原因:民宪派被正式地盯上了。新浪微博“叶隐”说,民宪派最近遭到系统性整肃,这是一个不为大众所知,但又严厉的信号,同时也是一种资格鉴定。我一向坚持,不被打压的流派,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