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这份从周五起正式发布的联署信中写道:”悠悠万事,人权最大。人权是目的,政权必须服务人权、保障人权始有合法性。人权立国、宪行天下的原则因此理当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共识。”签署人当中,既有崔卫平、贺卫方、茅予轼等知识界学者,也有笑蜀、王克勤、翟明磊等媒体人,还有浦志强、周泽等知名律师,以及戴晴、冉云飞、王力雄、土家野夫等作家,也有并不太知名的普通公民。截至记者发稿时,联署人数已经有一百多。
政府签了人大没批:又一个”中国特色”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共同构成”国际人权宪章”的主要框架,成为国际社会人权保护的核心准则。中国其实在1998年就已经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是至今没有在全国人大批准通过,因此不能正式生效。
参与联署的清华大学政治学者吴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谈到当年政府签署该公约的背景:”当时主要是出于要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迫切要求,做出的一个政治让步,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一直没有批准,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观望和保守。”
吴强指出,这次的公民联署是合法、合理的反映民意的途径,而且具有及时和迫切性,既对新一届的人大和政协提出考验,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倾听民意,也是对在两会期间正式接管权力的新领导层的考验,看看在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在上任之后的这一段时间里塑造出来的所谓亲民形象是否真实。
如果有朝一日中国人大批准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吴强认为这将成为中国根据联合国框架、具有普世性意义的司法建设的开端,整个法制体系将根据该公约的精神接受全面的审视,一些不相符合的内容应该予以修改,在现行司法体系中存在的一些违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做法也应随之被修正。
新一届领导层面临考验
在”两会”之前以公民身份公开提出倡议和请愿,这在中国虽属正常,但吴强也表示,在过去这十年里,这样的联署行动已经越来越少,而且效果也乏善可陈。尽管如此,吴强仍然认为,只要这次人大会议能够将这次联署的诉求作为一个议题加以讨论,就应该算是一种成功。”如果全国人大在这次的会议上以及本届任期五年之内,仍然不能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不进行起码的深度讨论的话,那么中国作为一个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联合国人权公约方面都不具有基本共识,这个大国的地位和意义就很值得疑问了。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验。”
这份请愿书在结尾写道:”我们恳切呼吁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有关缔结《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议案;希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立即批准该公约。如果确因时间仓促,今年不能完成这一工作,也请开诚布公,给全体国民一个解释,同时宣布一个确定的时间表,以求国民谅解,以昭政府大信。”
学者吴强认为,这次联署如果最终也遭遇忽视、压制甚至镇压,那么就可谓是长期受压制的中国自由派”最后的一次集结”。人们期待的中国走向真正法治的道路也就愈加渺茫,失望的情绪将蔓延,即使领导层再用什么表面性的言辞、民粹主义政策来试图挽回,也将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