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

中国人民币。
 
华盛顿 — 中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早已不是新闻,但债务的规模有多大,连中国的最高决策者也不清楚。由于中国并未宣布此次紧急债务审查的目的,再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不久前公布的报告对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提出警告,此举引发外界普遍猜测和担忧。

*地方债务增速太快是关键*

外界对中国政府债务规模的估测不一而足,从IMF 7月份报告中估计的中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46%到渣打银行(Standard and Chartered Bank)的令人堪忧的78%不等。中国审计署2012年对中国36个地方政府债务的抽样审计显示,这些政府债务总额为3.85万亿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了12.9%。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债务的规模,而是增长速度,还有就是中国是否有一个应对债务增速过快的体制,答案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么一个体制,”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黄育川说。


在7月初举行的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政府负责经济的最高级别官员曾向美方表示,他们清楚影子银行和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对中国经济构成潜在威胁。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曾指出,新一届政府的一项当务之急就是要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家底。

“没有人真正清楚债务的规模,”黄育川说,“因此我认为李克强总理是想要摸个底,看看债务到底有多少,什么时候到期,到底是不是问题。”

*审查地方债显中央内部意见不统一*

但著名经济学家罗小朋认为,中央政府三年内第二次全面审查地方债务显示新政府在走哪条经济改革路线上意见尚不统一。他说: “对于地方债这个问题,这其实不是个新问题,它是个老问题。但是对这个事情的危险的程度呢,看来他们中央最高决策层存在分歧,另外对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也存在分歧。”

罗小朋表示,以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长楼继伟为代表的一派倾向于将中国经济的泡沫捅破,然后再实施改革措施。捅破泡沫一方面有利于实施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境归咎于上届政府。但总理李克强并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捅破泡沫的风险过大。因此,此次国务院要求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地方债务进行审查可能是两派意见的折中,在继续实行稳妥的经济政策的同时彻查地方债务问题。

*唯一出路是改革*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审计署将在何时公布此次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查结果,但分析人士相信,审查的结果将会显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会比两年前有显著提高。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外界越来越担心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所欠债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黄育川表示,改善目前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给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融资手段将有助于解决目前的债务问题。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问题,实施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是唯一出路。 “债务问题实际上体现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也就是中国能否恢复经济的高增长,在2020年前把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7.5%。”
 
 
 
*改革时机错过,谁为地方债务埋单*

不过,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史剑道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对外出口乏力、对内内需不足,中国领导人会发现实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改革难度重重。

“目前改革的时机非常不好。中国领导人迟迟不推行改革,”他说,“改革在胡温执政时期就已经十分关键。但胡温政府要么是徇私、要么是胆小、要么就两者兼而有之,而未能在最佳时机推行改革。现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比当年要差很多,实施改革的阵痛也就越强。”

由于中国坐拥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这些有利因素使得中国政府仍然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但如何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再次出现,谁来为此次债务问题埋单,是地方政府、银行、还是纳税人,这些问题将是中国领导人要面临的一场政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