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借鉴英国的历史经验?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络版9月8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一开始即引述中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话说,“我们希望学习英国模式。”

“今天的中国领导人正在仔细研究过去400年英国模式的政治变化,分析英国与法国的差别。”

文章接着援引李稻葵说,英国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与美国的战争,与法国的战争,两次与德国交战,大英帝国的兴盛和衰落,实现普选,但是,在这些动荡过程中,社会却一直保持稳定,传统的建制、政治结构都保存了下来。

李稻葵还说,“我们认为,原因是(英国)尊重传统,不过,在需要的时候也愿意改革。”

他认为,这和法国形成鲜明对比。“我们通过托克维尔(De Tocqueville)对‘旧政权’的研究了解到,如果你不改革,最终就会发生革命”。

他说,如果中国不及时改革,将来也将面临这种局面。

恐惧薄熙来

《每日电讯报》文章说,李稻葵教授介绍说,18世纪爱尔兰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现在在中国大学内很有人气。学者们研究他对暴力革命的批判,将他尊称为通过及时、有控制的变革实现稳定的先知。

李稻葵说,“我们经历了1911年推翻帝制的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再后来是1949年的共产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我们回顾历史,对此深感疲惫。”

他认为,这也是薄熙来“吓人”的原因。薄熙来坚持毛泽东不断革命的主张,给人们带来了恐怖的回忆。

文章还说,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2008年人权宪章的其他许多联署者都是“伯克派”。

毋庸置疑,伯克的理论与孔子传统、秩序、和谐的主张有很多相似之处。后毛泽东时代,孔子也在中国经历了复兴。

文章援引李稻葵教授说,习近平和李克强新班子将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始改革独生子女政策、户籍制等其他政策。上一届领导班子悠哉游哉、沾沾自喜,依赖于“雷曼”危机后“救市金”的刺激保持经济的增长,而制度却在溃烂。

不过,文章最后说,中国能否“有序”地达到目的,还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