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转型与培育公民社会”征文
“六四”已过去25年了,中共当局不仅不平反,而且还大肆抓捕民运人士、异见人士。5月份,北京当局刑拘了在郝建教授家里召开的“六四25周年纪念研讨会”参加者徐友渔、浦志强、胡石根、郝建、刘荻等,我认识的朋友中被刑拘的陈兆志、李学惠等人也是与在网上发表纪念“六四”的帖子、征集联署签名有关。
网友说得好:北京草木皆兵为哪般?我想就是为了维护马列邪教的一党独裁专制,为了权贵官僚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继续压榨、控制、剥削、掠夺、欺骗中国人民,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剥夺中国人的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的进程。
北京风声鹤唳,当局不仅恬不知耻,还加大所谓的反恐力度,实质是搞政权恐怖主义,手持武器的武警、特警、坦克、装甲车开上街头。政府利用公权到处设卡检查,地铁查物还要检人,本质上就是为了阻止外地人来北京纪念六四25周年的“重回天安门广场”的行动。北京人似乎只是怨言,没有大规模的响应和行动。正是由于这种逆来顺受的国民,这种愚民、奴才教育出的人没有维权意识,没有质疑精神的国民,才会导致过去25年,公民社会没有很大进展,只是在小圈子内走不出去,无法发展壮大。当然现在民运圈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大多数人是从访民、网民发展而来,但离建立公民社会的人数至少占总人口的3%还相差很远。
八九民主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八九民主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似乎至今还没有人总结过,作为一名六四老人,我试着小结一下。
八九民主精神就是觉醒起来的中国公民反对中共独裁专制的大无畏精神,要求中共进行政治改革,开放报禁党禁,实行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反对官商勾结的官倒,要求政府惩治腐败官员,要求官员财产公示;是为实现法治和民主宪政的献身精神;为实现中国人民摆脱暴政专制枷锁的牺牲精神;为结束一党专政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为中国建立维护人权的公民社会的奋斗精神。
正因为受八九民主精神的影响,新公民运动的倡导者许志永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为自由民主的中国社会建设做贡献。因此,许志永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法律专业,把伸张公平正义的司法行业,作为他终身追求的职业。历经大学、硕士、博士的研读,他拓宽了知识的视野,又经历在社会上的锤炼,他把追求民主自由、公义、博爱的中国,作为他终身奋斗的事业。他说:“我一定要坚守自由、公义、爱的信仰。坚守自由的信仰,活在真实之中,追求一个世纪以来仁人志士们浴血奋斗所追求的那些普世的自由权利;坚守公义的信仰,任何时候绝不为目标不择手段。追求一个民主法治健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强有制约、弱有保障的正义社会,一个道义良心基础上的社会;坚守爱的信仰,这个民族有太多阴暗恐惧的灵魂需要救赎,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戒备、恐惧,这些深藏于灵魂深处的魔鬼必须被驱除,而这驱除的过程不是仇恨,而是救赎。我们是救赎者。”
新公民精神:自由、公义、爱
许志永说,自由、公义、爱,这就是我们的新公民精神,这就是我们民族未来的核心价值。建设一个民主、法治、自由、公义、爱的美好中国,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只要我们相信人类灵魂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我们一定能把这个信仰变成现实。
有关许志永新公民运动是如何提出以“自由、公义、爱”为新公民精神的?我想他肯定受到从《圣经》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来的。在《圣经》中都有原话:《约翰福音》(8章):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做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自由了。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所听见的。”《哥林多后书》(3章)又说:“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自由。”
关于公义的叙述就更多了:《诗篇》(7章)“求耶和华立义人”中说:“神是公义的审判者”;“耶和华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9章)“称颂耶和华的公义”;(10章)“为公义而祈祷”。《以赛亚书》(32章)“公义的王”:“看那,必有一王凭公义行政,必有首领籍公平掌权。”等等篇章都提到公义的内容,证明公义是《圣经》里的主旨之一。
公义顾名思义就是公平正义。行公义就是实行或践行公平正义。现代社会行公义的政府机构就是司法机关,主要是以法院为代表。但是中国的法院有公义么?答案很显然:没有!因为党指挥法官判案,法官都是党员,一切听党指挥,就是听上面领导的指挥,就是听某一个人的授意,这就是独裁。
中国政府制订的成文法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施行过,比如《宪法》和《物权法》等等就是一纸空文,从1949年至今。本质上说中国没有法,有法的话,新公民运动的所有被逮捕判刑的人,都没有违反《宪法》。用毛泽东的话说,领导的话就是法,文件就是法,会议决议就是法。
关于爱的描述,《圣经》的《诗篇》“新娘”中,有很多具体的爱,《约翰一书》(4章)“神就是爱”中指出: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是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这里的爱是无私的爱,是慈爱,无需回报的爱。
许志永到底是不是基督徒?受洗过没有?我求证许志永的同学张庆方律师,张律师说:“我问他(许志永)心中的上帝究竟是什么,他说接近人格神,但和基督教的不一样。”
我又问和许志永、王功权交往密切的笑蜀,笑蜀回复:“没有受洗,但有信仰。这就是我了解的情况。”也就是说许志永还是在慕道阶段,没有受洗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但他对《圣经》肯定不陌生,也肯定研读过。
许志永对自由、公义、爱的解释是:自由意味着独立追求信仰、思想、表达和生活的自主、自在、真实的自我,人的自由是社会、国家、法律的终极目的。公义是此世的公平正义,是国家和社会的理想状态,机会均等,强有制约,弱有保障,每个人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公义意味着民主法治为制度基石,意味着个体责任,捍卫和追求权利,关心公共利益,尊重别人的权利边界。爱是人类幸福的源泉,是新公民精神的最高境界,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必须有爱,消融一切仇恨与敌意,缔造自由幸福的公民社会。
新公民“新”在何处?
新公民运动是以“自由、公义、爱”为宗旨,主要依托互联网尤其社交媒体,联络全国各地维权人士。新公民运动呼吁同胞承担公民责任,积极履行公民权利尤其公民政治权利,推动整个国家以和平方式朝向宪政转型,并推动整个社会从臣民社会朝向公民社会转型。具体包括公民同城聚餐、要求官员公开财产、推动教育平等权等公益维权活动。因而具有无领袖、无组织结构、无章程、无固定成员的“去中心化”特点,
虽然自2013年3月以来数十名活跃人士(包括许志永)遭抓捕关押,但新公民运动仍在继续,并获得国际社会和国内主流的普遍同情与支持。新公民运动已将2003年以来的中国公民维权运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公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法治的自由中国、正义幸福的公民社会和“自由•公义•爱”新民族精神。
新公民运动的“新”,是指新的历史条件、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自由秩序。新的历史条件包括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多元思潮,以及人类社会普遍的民主潮流,新的行为模式是新的理念和话语体系下的公民依法维权、公民非暴力不合作、和平民主运动,新的自由秩序是民主、法治、共和的宪政秩序。
我认为“新公民运动”的6个“新”:一借助新技术、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等新技术;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群、QQ群、Viber等等。二是新形式:举牌、聚餐活动和维权活动.三是新身份:新公民,实质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这不仅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身份证上明确标明的公民,不管是访民、网民、农民、维权人士、民运人士、学生、劳工等等都是公民。四是全新模式:无领袖、无组织、无章程、无固定人员的“去中心化”的特点。五是新手段:和平手段,非暴力不合作,以温和的方式推动民主宪政,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推动政治权利的民主转型。六是新精神:倡导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践行民主宪政、自由、公义、爱的精神。
这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温和的自由民主的诉求,而且提倡的是自由,来去自由,自觉自愿,自我约束,即使答应要去做,由于临时有急事,也可以不去。公义就是公平正义,是推动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推动社会法治建设的正义的大事。爱就是在实施新公民运动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体现爱的原则,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爱家人、爱惜生命、爱国家、爱文明、爱进步、爱科学的新身份,做国家的主人,推动民主宪政的大业。
新公民运动的问题有哪些?
这场新公民运动为什么会被抓这么多人呢?用国际媒体的话说是,许志永的新公民运动全军覆没。不错,抓的人的确不少,北京2013年-2014年5月,被抓的公民就达到150多人,全国就更多了。
这次运动的问题有哪些呢?我想是值得深刻总结的,见仁见智,我作为旁观者和坚守的声援公民,仔细研究后,我认为这次新公民运动失败至少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认清习李新政的独裁本质。采取了盲目行动,过早暴露了自己的意图和行动。无论是2月23日的中关村大街的举牌还是西单举牌等都表明事前对习李独裁专制的本性认识不足,如果认识清楚了,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或是观察一段时间,推迟举牌活动的时间。
二是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人最多的第一次是2月23日,从清华西门到中关村广场,但有人光着膀子有损团队形象,横幅内容还算温和,只有负责人丁家喜等多人事后也被喝茶;第二次在西单的横幅内容就有出格之处,袁冬的演讲内容也较激进;第三次在建国门外的SOHOO社区前,我也去了,但他们提前1小时结束,据说是大喊口号了。
三是组织太过松。新公民缺少严密的组织、计划、部署,组织非常松散,完全自主行动,依靠互联网、手机联系。
四是没有严格的分工,没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求官员财产公示,是哪一级别的官员,是从上到下等,阶段性目标。
五是没有规则约束。俗话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这点对于做律师、学法律的许志永来说,我有些匪夷所思。新公民运动对所有参与者没有行为约束,没有规章约束。哪怕是建立各个QQ、微信群等,有规则比没有规则好,有规则大家要自觉自愿履行,这是民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六是没有和劳工运动相结合。王江松教授说,去年他曾和许志永谈起,能否把新公民运动和劳工维权相结合,推广到劳工群中去,许志永没有答应,不置可否。对此,王江松教授很失望。今年王教授和胡石根长老谈起此事,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各种劳工维权群,及时指导和介入劳工的罢工运动,使劳工罢工没有失去知识界的广泛支持。如湖南常德沃尔玛员工工会的维权,派专家、媒体及时介入,指导他们依法维权,引起包括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关注,就是较为成功的一例。还有东莞裕元罢工,也派出当地的劳工服务组织及时介入,虽然相关人员被抓、被刑拘,但总结、积累了不少有益的斗争经验。这使我想起六四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没有全国各地的劳工的参与,所以很快就被镇压。当时如果有全国各地的工人的罢工斗争,再加上全国的罢课,那胜算就大得多。
七是没有和大学生相结合。新公民运动的民众基础是来自部分访民群体和被关押、刑拘、拘留的人员,这个群体的数量很有限,因为遭受地方维稳人员的抓捕、扣押等因素,能够持续抗争的人就更少。许志永本人是北大的博士,也没有发展几个北大的学生参与;他还是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师,但也没有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参与到新公民运动中来,或许是有,但肯定数量不多。其实,如果把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动员起来,结局就不是这样惨烈,抗争行动规模会更大,效果会更好。
走上街头举牌的人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年轻人几乎看不见,从聚餐的人数看,也就200-300人左右,最多也达不到500人。这和有2000万人的北京算起来不到百万分之一。还不如去年5月3-7日京温服装市场的袁丽亚被自杀,南三环走上街头要求公布真相的安徽老乡至少3000-4000人,当局还出动了军用直升机、坦克、武警、特警部队等,规模比新公民运动的人数大多了。影响很有限,特别是在北京高校中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新公民运动。即使现在我在群里发相关消息,有学生和年轻人也来问什么是新公民运动?
我想说,新公民运动并没有全军覆没,因为参加过新公民聚餐的朋友,无论在北京还是广州、上海,还是全国各地其他城市的公民,都在艰难地继续许志永的道路在行动。特别是2014年以来的山东曲阜薛福顺被自杀事件、新疆恐怖事件、河南湖南教师罢课、广东及全国各地劳工罢工事件、东莞PX项目事件、围观建三江律师被暴力事件、围观许志永、丁家喜开庭事件、64纪念研讨会事件等等都是公民行动,表明我们在坚守,我们在继续,我们在抗争,我们在努力。
虽然打压一轮接一轮,我们没有屈服,我们以此为骄傲,因为我们正生逢其时,为子孙后代的付出很值得,为自由民主的宪政中国坐牢很值得。请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南京的郭泉博士说,坐牢在中国是一种工作。胡石根长老早就说,为自由民主坐牢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慕容雪村说,好男儿逢此世道,不坐牢更待何时?当坐牢成为一种荣耀、成为一种工作、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时尚,那么专制政权就摇摇欲坠了,他们害怕了,或许到处是监狱,到处是地狱,但是他们的末日也因此将会来临,民众的觉醒是必然的,我们将会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无怨无悔,抗争到底,直到天亮。
中国民主宪政和平转型思路
1.中国经济一旦陷入泥潭,经济危机大爆发,楼价大跌,银行破产,企业关门倒闭,失业严重,百姓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共一举土崩瓦解;
2.某个省发生军队哗变,通电全国各省积极响应,百姓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中共一举土崩瓦解。
3.中共允许台湾国民党到中国大陆来设支部,民运、民主人士加入,实现一人一票,让中共下台。
前面两种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种的可能性要建立在有开明的政治家,开放党禁报禁,才有可能实现。另外,还有两种局部战争导致中共崩溃:第一种是台湾国军打过来,百姓起来响应国军,走上街头或背后夹击共军,中共一举土崩瓦解;第二种是美国支持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单个或联合起来攻打中国,中共战争失败,百姓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共一举土崩瓦解。
这5种和平转型的思路,都需要有足够的觉醒的公民走上街头,所以现在我们关键任务是借助网络新技术、新媒体,通过沟通交流、拉人加入、启发启蒙,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力量,扩大公民队伍,唤醒民众,让更多人加入公民队伍,公民队伍的人数至少能占总人口数的5%-10%,那时才有实力包围独裁专制政府,实现自由民主中国的和平转型。
上面说的国内因素,这是主要的依靠力量,是自由民主的内在动力。当然,中国的民主转型还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国际媒体的聚焦报道、美国等西方各国的对中共大力施压,逼迫其走上自由民主的和平转型的道路,这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世界各国的支持,中国的转型很难实现。
5月9日,“新公民运动”获德国之声颁发的最佳社会运动公众奖,艾晓明工作室博客获中文新媒体奖(公众奖)。5月30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公布,将2014年度民主奖授予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新公民运动发起人之一的许志永。这些荣誉都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自由事业的有力支持和帮助。
2014年5月31日于北京
“六四”已过去25年了,中共当局不仅不平反,而且还大肆抓捕民运人士、异见人士。5月份,北京当局刑拘了在郝建教授家里召开的“六四25周年纪念研讨会”参加者徐友渔、浦志强、胡石根、郝建、刘荻等,我认识的朋友中被刑拘的陈兆志、李学惠等人也是与在网上发表纪念“六四”的帖子、征集联署签名有关。
网友说得好:北京草木皆兵为哪般?我想就是为了维护马列邪教的一党独裁专制,为了权贵官僚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继续压榨、控制、剥削、掠夺、欺骗中国人民,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剥夺中国人的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的进程。
北京风声鹤唳,当局不仅恬不知耻,还加大所谓的反恐力度,实质是搞政权恐怖主义,手持武器的武警、特警、坦克、装甲车开上街头。政府利用公权到处设卡检查,地铁查物还要检人,本质上就是为了阻止外地人来北京纪念六四25周年的“重回天安门广场”的行动。北京人似乎只是怨言,没有大规模的响应和行动。正是由于这种逆来顺受的国民,这种愚民、奴才教育出的人没有维权意识,没有质疑精神的国民,才会导致过去25年,公民社会没有很大进展,只是在小圈子内走不出去,无法发展壮大。当然现在民运圈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大多数人是从访民、网民发展而来,但离建立公民社会的人数至少占总人口的3%还相差很远。
八九民主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八九民主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似乎至今还没有人总结过,作为一名六四老人,我试着小结一下。
八九民主精神就是觉醒起来的中国公民反对中共独裁专制的大无畏精神,要求中共进行政治改革,开放报禁党禁,实行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反对官商勾结的官倒,要求政府惩治腐败官员,要求官员财产公示;是为实现法治和民主宪政的献身精神;为实现中国人民摆脱暴政专制枷锁的牺牲精神;为结束一党专政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为中国建立维护人权的公民社会的奋斗精神。
正因为受八九民主精神的影响,新公民运动的倡导者许志永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为自由民主的中国社会建设做贡献。因此,许志永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法律专业,把伸张公平正义的司法行业,作为他终身追求的职业。历经大学、硕士、博士的研读,他拓宽了知识的视野,又经历在社会上的锤炼,他把追求民主自由、公义、博爱的中国,作为他终身奋斗的事业。他说:“我一定要坚守自由、公义、爱的信仰。坚守自由的信仰,活在真实之中,追求一个世纪以来仁人志士们浴血奋斗所追求的那些普世的自由权利;坚守公义的信仰,任何时候绝不为目标不择手段。追求一个民主法治健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强有制约、弱有保障的正义社会,一个道义良心基础上的社会;坚守爱的信仰,这个民族有太多阴暗恐惧的灵魂需要救赎,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戒备、恐惧,这些深藏于灵魂深处的魔鬼必须被驱除,而这驱除的过程不是仇恨,而是救赎。我们是救赎者。”
新公民精神:自由、公义、爱
许志永说,自由、公义、爱,这就是我们的新公民精神,这就是我们民族未来的核心价值。建设一个民主、法治、自由、公义、爱的美好中国,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只要我们相信人类灵魂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我们一定能把这个信仰变成现实。
有关许志永新公民运动是如何提出以“自由、公义、爱”为新公民精神的?我想他肯定受到从《圣经》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来的。在《圣经》中都有原话:《约翰福音》(8章):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做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自由了。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所听见的。”《哥林多后书》(3章)又说:“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自由。”
关于公义的叙述就更多了:《诗篇》(7章)“求耶和华立义人”中说:“神是公义的审判者”;“耶和华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9章)“称颂耶和华的公义”;(10章)“为公义而祈祷”。《以赛亚书》(32章)“公义的王”:“看那,必有一王凭公义行政,必有首领籍公平掌权。”等等篇章都提到公义的内容,证明公义是《圣经》里的主旨之一。
公义顾名思义就是公平正义。行公义就是实行或践行公平正义。现代社会行公义的政府机构就是司法机关,主要是以法院为代表。但是中国的法院有公义么?答案很显然:没有!因为党指挥法官判案,法官都是党员,一切听党指挥,就是听上面领导的指挥,就是听某一个人的授意,这就是独裁。
中国政府制订的成文法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施行过,比如《宪法》和《物权法》等等就是一纸空文,从1949年至今。本质上说中国没有法,有法的话,新公民运动的所有被逮捕判刑的人,都没有违反《宪法》。用毛泽东的话说,领导的话就是法,文件就是法,会议决议就是法。
关于爱的描述,《圣经》的《诗篇》“新娘”中,有很多具体的爱,《约翰一书》(4章)“神就是爱”中指出: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是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这里的爱是无私的爱,是慈爱,无需回报的爱。
许志永到底是不是基督徒?受洗过没有?我求证许志永的同学张庆方律师,张律师说:“我问他(许志永)心中的上帝究竟是什么,他说接近人格神,但和基督教的不一样。”
我又问和许志永、王功权交往密切的笑蜀,笑蜀回复:“没有受洗,但有信仰。这就是我了解的情况。”也就是说许志永还是在慕道阶段,没有受洗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但他对《圣经》肯定不陌生,也肯定研读过。
许志永对自由、公义、爱的解释是:自由意味着独立追求信仰、思想、表达和生活的自主、自在、真实的自我,人的自由是社会、国家、法律的终极目的。公义是此世的公平正义,是国家和社会的理想状态,机会均等,强有制约,弱有保障,每个人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公义意味着民主法治为制度基石,意味着个体责任,捍卫和追求权利,关心公共利益,尊重别人的权利边界。爱是人类幸福的源泉,是新公民精神的最高境界,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必须有爱,消融一切仇恨与敌意,缔造自由幸福的公民社会。
新公民“新”在何处?
新公民运动是以“自由、公义、爱”为宗旨,主要依托互联网尤其社交媒体,联络全国各地维权人士。新公民运动呼吁同胞承担公民责任,积极履行公民权利尤其公民政治权利,推动整个国家以和平方式朝向宪政转型,并推动整个社会从臣民社会朝向公民社会转型。具体包括公民同城聚餐、要求官员公开财产、推动教育平等权等公益维权活动。因而具有无领袖、无组织结构、无章程、无固定成员的“去中心化”特点,
虽然自2013年3月以来数十名活跃人士(包括许志永)遭抓捕关押,但新公民运动仍在继续,并获得国际社会和国内主流的普遍同情与支持。新公民运动已将2003年以来的中国公民维权运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公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法治的自由中国、正义幸福的公民社会和“自由•公义•爱”新民族精神。
新公民运动的“新”,是指新的历史条件、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自由秩序。新的历史条件包括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多元思潮,以及人类社会普遍的民主潮流,新的行为模式是新的理念和话语体系下的公民依法维权、公民非暴力不合作、和平民主运动,新的自由秩序是民主、法治、共和的宪政秩序。
我认为“新公民运动”的6个“新”:一借助新技术、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等新技术;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群、QQ群、Viber等等。二是新形式:举牌、聚餐活动和维权活动.三是新身份:新公民,实质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这不仅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身份证上明确标明的公民,不管是访民、网民、农民、维权人士、民运人士、学生、劳工等等都是公民。四是全新模式:无领袖、无组织、无章程、无固定人员的“去中心化”的特点。五是新手段:和平手段,非暴力不合作,以温和的方式推动民主宪政,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推动政治权利的民主转型。六是新精神:倡导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践行民主宪政、自由、公义、爱的精神。
这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温和的自由民主的诉求,而且提倡的是自由,来去自由,自觉自愿,自我约束,即使答应要去做,由于临时有急事,也可以不去。公义就是公平正义,是推动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推动社会法治建设的正义的大事。爱就是在实施新公民运动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体现爱的原则,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爱家人、爱惜生命、爱国家、爱文明、爱进步、爱科学的新身份,做国家的主人,推动民主宪政的大业。
新公民运动的问题有哪些?
这场新公民运动为什么会被抓这么多人呢?用国际媒体的话说是,许志永的新公民运动全军覆没。不错,抓的人的确不少,北京2013年-2014年5月,被抓的公民就达到150多人,全国就更多了。
这次运动的问题有哪些呢?我想是值得深刻总结的,见仁见智,我作为旁观者和坚守的声援公民,仔细研究后,我认为这次新公民运动失败至少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认清习李新政的独裁本质。采取了盲目行动,过早暴露了自己的意图和行动。无论是2月23日的中关村大街的举牌还是西单举牌等都表明事前对习李独裁专制的本性认识不足,如果认识清楚了,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或是观察一段时间,推迟举牌活动的时间。
二是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人最多的第一次是2月23日,从清华西门到中关村广场,但有人光着膀子有损团队形象,横幅内容还算温和,只有负责人丁家喜等多人事后也被喝茶;第二次在西单的横幅内容就有出格之处,袁冬的演讲内容也较激进;第三次在建国门外的SOHOO社区前,我也去了,但他们提前1小时结束,据说是大喊口号了。
三是组织太过松。新公民缺少严密的组织、计划、部署,组织非常松散,完全自主行动,依靠互联网、手机联系。
四是没有严格的分工,没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求官员财产公示,是哪一级别的官员,是从上到下等,阶段性目标。
五是没有规则约束。俗话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这点对于做律师、学法律的许志永来说,我有些匪夷所思。新公民运动对所有参与者没有行为约束,没有规章约束。哪怕是建立各个QQ、微信群等,有规则比没有规则好,有规则大家要自觉自愿履行,这是民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六是没有和劳工运动相结合。王江松教授说,去年他曾和许志永谈起,能否把新公民运动和劳工维权相结合,推广到劳工群中去,许志永没有答应,不置可否。对此,王江松教授很失望。今年王教授和胡石根长老谈起此事,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各种劳工维权群,及时指导和介入劳工的罢工运动,使劳工罢工没有失去知识界的广泛支持。如湖南常德沃尔玛员工工会的维权,派专家、媒体及时介入,指导他们依法维权,引起包括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关注,就是较为成功的一例。还有东莞裕元罢工,也派出当地的劳工服务组织及时介入,虽然相关人员被抓、被刑拘,但总结、积累了不少有益的斗争经验。这使我想起六四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没有全国各地的劳工的参与,所以很快就被镇压。当时如果有全国各地的工人的罢工斗争,再加上全国的罢课,那胜算就大得多。
七是没有和大学生相结合。新公民运动的民众基础是来自部分访民群体和被关押、刑拘、拘留的人员,这个群体的数量很有限,因为遭受地方维稳人员的抓捕、扣押等因素,能够持续抗争的人就更少。许志永本人是北大的博士,也没有发展几个北大的学生参与;他还是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师,但也没有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参与到新公民运动中来,或许是有,但肯定数量不多。其实,如果把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动员起来,结局就不是这样惨烈,抗争行动规模会更大,效果会更好。
走上街头举牌的人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年轻人几乎看不见,从聚餐的人数看,也就200-300人左右,最多也达不到500人。这和有2000万人的北京算起来不到百万分之一。还不如去年5月3-7日京温服装市场的袁丽亚被自杀,南三环走上街头要求公布真相的安徽老乡至少3000-4000人,当局还出动了军用直升机、坦克、武警、特警部队等,规模比新公民运动的人数大多了。影响很有限,特别是在北京高校中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新公民运动。即使现在我在群里发相关消息,有学生和年轻人也来问什么是新公民运动?
我想说,新公民运动并没有全军覆没,因为参加过新公民聚餐的朋友,无论在北京还是广州、上海,还是全国各地其他城市的公民,都在艰难地继续许志永的道路在行动。特别是2014年以来的山东曲阜薛福顺被自杀事件、新疆恐怖事件、河南湖南教师罢课、广东及全国各地劳工罢工事件、东莞PX项目事件、围观建三江律师被暴力事件、围观许志永、丁家喜开庭事件、64纪念研讨会事件等等都是公民行动,表明我们在坚守,我们在继续,我们在抗争,我们在努力。
虽然打压一轮接一轮,我们没有屈服,我们以此为骄傲,因为我们正生逢其时,为子孙后代的付出很值得,为自由民主的宪政中国坐牢很值得。请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南京的郭泉博士说,坐牢在中国是一种工作。胡石根长老早就说,为自由民主坐牢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慕容雪村说,好男儿逢此世道,不坐牢更待何时?当坐牢成为一种荣耀、成为一种工作、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时尚,那么专制政权就摇摇欲坠了,他们害怕了,或许到处是监狱,到处是地狱,但是他们的末日也因此将会来临,民众的觉醒是必然的,我们将会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无怨无悔,抗争到底,直到天亮。
中国民主宪政和平转型思路
1.中国经济一旦陷入泥潭,经济危机大爆发,楼价大跌,银行破产,企业关门倒闭,失业严重,百姓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共一举土崩瓦解;
2.某个省发生军队哗变,通电全国各省积极响应,百姓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中共一举土崩瓦解。
3.中共允许台湾国民党到中国大陆来设支部,民运、民主人士加入,实现一人一票,让中共下台。
前面两种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种的可能性要建立在有开明的政治家,开放党禁报禁,才有可能实现。另外,还有两种局部战争导致中共崩溃:第一种是台湾国军打过来,百姓起来响应国军,走上街头或背后夹击共军,中共一举土崩瓦解;第二种是美国支持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单个或联合起来攻打中国,中共战争失败,百姓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共一举土崩瓦解。
这5种和平转型的思路,都需要有足够的觉醒的公民走上街头,所以现在我们关键任务是借助网络新技术、新媒体,通过沟通交流、拉人加入、启发启蒙,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力量,扩大公民队伍,唤醒民众,让更多人加入公民队伍,公民队伍的人数至少能占总人口数的5%-10%,那时才有实力包围独裁专制政府,实现自由民主中国的和平转型。
上面说的国内因素,这是主要的依靠力量,是自由民主的内在动力。当然,中国的民主转型还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国际媒体的聚焦报道、美国等西方各国的对中共大力施压,逼迫其走上自由民主的和平转型的道路,这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世界各国的支持,中国的转型很难实现。
5月9日,“新公民运动”获德国之声颁发的最佳社会运动公众奖,艾晓明工作室博客获中文新媒体奖(公众奖)。5月30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公布,将2014年度民主奖授予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新公民运动发起人之一的许志永。这些荣誉都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自由事业的有力支持和帮助。
2014年5月3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