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传媒近日刊文大力批判韩寒,大字报批判方式着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中国青年报近日刊文《“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大力批判韩寒,从“《后会无期》:遮掩欲望的猥琐青春”、“『天才韩寒』:一个辍学生假造的文化骗局”、“韩寒: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三个方面集中批判,火力之强大和行文的大字报批判方式着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篇杀气腾腾的檄文充斥着阴谋论和文革式批判话语.作者说:“韩寒一开始就以『反应试教育』为幌子,承担了新世纪文化的反智主义英雄。在当代中国文化史上,韩寒是继张铁生和黄帅之后,第三个反智主义的『英雄代表』。”作者把韩寒“反应试教育”等同於反智主义,并把其与张铁生和黄帅相提并论,稍有历史感的人都会觉得这是耸人听闻的谬论。张铁生和黄帅是极权时代被钦定的造反英雄,他们其实是被政治骗子利用的悲剧小人物,韩寒之反应试教育与他们绝然不同。少年韩寒的反应试教育是一股清新的叛逆之风,是韩寒人生成长的自然破土,虽然后来经过了媒体的包装,但显然不是权力刻意钦定的,不是意识形态精心形塑的,相反,是对机械的工具化教育模式的反叛。

作者认为韩寒“一开始就以『反应试教育』为幌子,承担了新世纪文化的反智主义英雄”是明显的阴谋论,少年韩寒如何能先知般预测到日后的道路?凡是了解中国应试教育之恶、之毒的人都会认为韩寒反应试教育具有正当性。中国教育早已沈痾难返,浓厚的意识形态党化教育、毫无创造性的刻板的考试制度、工具性的祛除独立人格的培养模式,将一代代国人塑造成没有灵魂的应试机器,多少青春被浪费,多少天才被扼杀。韩寒以叛逆者对应试教育的反戈一击,是对罪孽深重的应试教育的破啼怒号,是替一代代不堪忍受应试教育之苦的青少年们代言。无论如今的韩寒变得怎样的面目模糊,争议汹涌,我始终认为:韩寒当年为一代代痛苦於题海战术的中国青少年发出了可贵的声音,他虽然无法改变积重难返的教育制度,但却以其叛逆向其同代人昭示了另外一种人生可能,也因此奠定了他的偶像地位。

笔者一路读到硕士,当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深知大陆应试教育之摧残人性,在此无意於为韩寒辩护,从来不是韩粉,也未介入过代笔争论,对韩三篇也不以为然,连《后会无期》都懒得去看,我以为韩寒不是不可以批判,但绝不认同中青报这样的党媒文革大字报式的批判。

韩寒后来经过媒体和商业的共同包装,一路主动或被动的扮演偶像、公知、时尚人物,逐渐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他的脆弱、投机和犬儒逐渐显露。但作为一个不依赖公权生长的个体,无论其有多少人性的弱点,我认为都可以予以同情的理解。韩寒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在这个肃杀的新极权时代,英雄大部分都在监狱.媒体总是试图塑造偶像和英雄,获取商业价值时也和韩寒构成了共谋式的利用与绑架。韩寒在他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时候选择后撤与妥协,无论是为了家庭而恐惧,还是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投机,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感叹偶像坍塌的人们将自身的无力寄託於一个可能雄起的韩寒,这本身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在新极权语境中,任何强大的个人都是被绞杀和侮辱的对象,试图想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下博得道义和利益的双丰收,注定是南柯一梦。

在这个众生喧哗的时代,无人能享有免於被批判的豁免权,批判韩寒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如果採用盖帽子、打棍子的大字报批判方式,只能是没有公共理性的病态心理反应,是历史毒瘤的借屍还魂。中青报此文说:“我以为,清理『天才韩寒成名史』,不仅是给历史以真相、还文坛以是非之必需,同时也是肃清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毒害极深的反智主义流毒,给青年以正确引导的应有之义.着眼於反腐治国,『假造天才作家韩寒』的最后查证,不仅将坐实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也当是揭开当代中国文坛腐败盖子的一个关键契机.”文中的杀伐之气让人直接穿越到文革时代,“清理”、“肃清”“流毒”“正确引导”“查证”等词彙流淌着毛式语言的红色血液,带着浓浓的伟光正的霸气和流氓气。文革都过去了30多年,在后三十年不能否定前三十年的分裂逻辑之下,出现这样的大批判只能让人感叹:文革阴魂不散,理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