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人均水资源仅为10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平均的八十分之一。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人来了,水资源却不能带来,这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只有南水北调才能解决北京的水危机。这个说法对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南水北调后北京人均水资源将增加50%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达到北京,中国媒体鼓足劲地吹捧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来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目前仅为10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平均的1/8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参见:记者魏梦佳:南水北调后北京人均水资源将增加50多立方米,新华网 ,2014年10月12日)。
往好了想,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人均水资源从人均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增加了5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真是功在当代了。但是往坏了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10.5亿方的目标实现,北京的水资源依然匮缺,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的1/50,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可能利在千秋。
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的八十分之一,能构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依据吗?
二、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
世界各国对水资源的定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本身就缺乏直接对比的基础。就是国内的学者、研究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对水资源的定义也不同。比如黄万里对水资源的定义和张光斗截然不同,而张光斗对水资源的定义与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的定义又不同。
2013年北京共用水36.4亿立方米,其中本市地表水供水3.9亿立方米,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供水21亿立方米,从河北调水3.5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8亿立方米。按照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计算,人均耗水172立方米,不但超过了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而且还超过了南水北调后的150立方米。
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的算法是这样的,本市地表水供水3.9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供水21亿立方米,一共24.9亿立方米,减去约5亿立方米的超采的地下水,还剩19.9亿立方米,除以20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水资源100立方米。从河北调水3.5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8亿立方米和5亿立方米的超采的地下水都没有计算在北京人均水资源之中。同样没有计算在内的是,自然降雨为农作物、植物生长所接受的部分。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是故意压低计算的结果。
三、北京人均水资源329立方米?
中国的水利泰斗、两院院士张光斗和工程院院士陈志恺不是这么计算北京人均水资源的。张光斗和陈志恺将水资源定义为该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总和。计算方法是北京的面积乘以平均降雨量,(降雨量为105亿立方米)然后再乘上一个系数(0.389),便得到北京的水资源总量40.8亿立方米的结果。就是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降雨量没有被计算在水资源量内。
1990年张光斗把文章寄给了陈云,陈云很重视,做了批示,并将此文转送江泽民、李鹏、宋健。同时陈云亲自还给张光斗回信说:“你和陈志恺同志就我国水资源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很重要的意见,我已转请中央领导同志考虑。”
水资源总量除以人口数便是人均水资源量。到2001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为329立方米,到2013年末人均水资源量为193立方米。
那么,北京人均水资源到底是100立方米?还是193立方米?
如果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需要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后到达人均150立方米,南水北调就是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么人均水资源193立方米是否还需要南水北调?从人均水资源193立方米来看南水北调后到达人均150立方米,是否还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呢?
黄万里批判了张光斗的计算水资源的计算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只计算了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而没有考虑外来的水资源。按照张光斗的计算方法,毛泽东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因为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比北京人更少,江苏比山东、河南更少。
四、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人来了,水资源却不能带来
有人说,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太快,城市化,人来了,水资源却不能带来。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1948年北京的人口不到二百万(1,672,438人,资料来源:维基百科),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二千一百万(21, 148, 000人,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增长了11.65倍。本来不到二百万的水资源现在要给二千一百万人来分,能不匮乏吗?
但是根据张光斗和陈志恺的计算方法,面积是一个重要因素,北京面积的扩大不能忽略。1948年的老北京只有现在6个区那么大,面积只有706平方公里(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69人。宛平县、房山县、良乡县、昌平县、大兴县、通县、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和通州市都不属于北京(资料来源:建国以后北京历次行政区划调正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14/15/34476_92971350.shtml)。现在北京的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是老北京的23.24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89人。
按照张光斗和陈志恺的计算方法,老北京的水资源量只有625毫米X706平方公里=4.41亿立方米(降雨量)
4.41亿立方米X0.389=1.72亿立方米(水资源量)
人均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1,672,438人=103立方米/人
根据张光斗和陈志恺的计算方法,老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3立方米,远远低于2013年末的193立方米。
为什么老北京没有喊水资源严重匮乏,没有要求南水北调呢?这就是黄万里所说,老北京靠的流经北京的河流所带来的外来水。
五、历史上北京的水资源条件相当不错
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金朝皇帝看中的就是北京水土条件。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之后北京又成为元明清的首都。如果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皇帝们会选北京做首都?
有人说,世界上许多首都都是大江大河的儿子,泰晤士河的伦敦、塞纳河的巴黎、施普雷河的柏林、莫斯科河的莫斯科、维斯拉河的华沙、尼罗河的开罗、湄公河的金边、红河的河内、恒河的新德里和达卡、大同江的平壤、汉江的汉城、多瑙河的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北京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其实北京境内贯穿五大河,有永定河、拒马河、潮白河、北运河和蓟运河。以伦敦的泰晤士河为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04毫米,与北京地区相仿,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还不如北京的一条永定河。
六、永定河、潮白河的水到哪里去了?
1948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选定北京作为首都,也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永定河平均每年的流量为20.2亿立方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保证北京的供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水库。官厅水库的总库容21.9亿立方米,后几经扩大,现在的总库容为41.6亿立方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密云水库坝址处平均每年径流量为20亿立方米。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潮白河上修建密云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密云水库设计年入库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
无论是官厅水库还是密云水库,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但是五、六十年过去,2013年北京共消耗的36.4亿立方米水中,本市地表水供水只占3.9亿立方米。人们不禁要问:永定河的每年20.2亿立方米的水到哪里去了?潮白河每年20亿立方米的水又到哪里去了?拒马河的水到哪里去了?北运河和蓟运河的水又到哪里去了?
都说建设水库大坝不会改变河流的总流量,那么永定河、潮白河的水到底到哪里去了?北京的不幸,不在于它是不是大江大河的儿子,而是儿子不知道大江大河的40亿立方米水到哪里去了,而非要到两千里之外去调10.5亿立方米水。如果说调来10.5亿立方米水是“功在当代”,那么不知道40亿立方米水到哪里去又该当何罪呢?
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人均水资源仅为10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平均的八十分之一。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人来了,水资源却不能带来,这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只有南水北调才能解决北京的水危机。这个说法对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南水北调后北京人均水资源将增加50%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达到北京,中国媒体鼓足劲地吹捧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来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目前仅为10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平均的1/8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参见:记者魏梦佳:南水北调后北京人均水资源将增加50多立方米,新华网 ,2014年10月12日)。
往好了想,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人均水资源从人均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增加了5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真是功在当代了。但是往坏了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10.5亿方的目标实现,北京的水资源依然匮缺,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的1/50,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可能利在千秋。
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的八十分之一,能构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依据吗?
二、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
世界各国对水资源的定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本身就缺乏直接对比的基础。就是国内的学者、研究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对水资源的定义也不同。比如黄万里对水资源的定义和张光斗截然不同,而张光斗对水资源的定义与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的定义又不同。
2013年北京共用水36.4亿立方米,其中本市地表水供水3.9亿立方米,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供水21亿立方米,从河北调水3.5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8亿立方米。按照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计算,人均耗水172立方米,不但超过了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而且还超过了南水北调后的150立方米。
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的算法是这样的,本市地表水供水3.9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供水21亿立方米,一共24.9亿立方米,减去约5亿立方米的超采的地下水,还剩19.9亿立方米,除以20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水资源100立方米。从河北调水3.5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8亿立方米和5亿立方米的超采的地下水都没有计算在北京人均水资源之中。同样没有计算在内的是,自然降雨为农作物、植物生长所接受的部分。北京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是故意压低计算的结果。
三、北京人均水资源329立方米?
中国的水利泰斗、两院院士张光斗和工程院院士陈志恺不是这么计算北京人均水资源的。张光斗和陈志恺将水资源定义为该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总和。计算方法是北京的面积乘以平均降雨量,(降雨量为105亿立方米)然后再乘上一个系数(0.389),便得到北京的水资源总量40.8亿立方米的结果。就是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降雨量没有被计算在水资源量内。
1990年张光斗把文章寄给了陈云,陈云很重视,做了批示,并将此文转送江泽民、李鹏、宋健。同时陈云亲自还给张光斗回信说:“你和陈志恺同志就我国水资源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很重要的意见,我已转请中央领导同志考虑。”
水资源总量除以人口数便是人均水资源量。到2001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为329立方米,到2013年末人均水资源量为193立方米。
那么,北京人均水资源到底是100立方米?还是193立方米?
如果人均水资源100立方米需要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后到达人均150立方米,南水北调就是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么人均水资源193立方米是否还需要南水北调?从人均水资源193立方米来看南水北调后到达人均150立方米,是否还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呢?
黄万里批判了张光斗的计算水资源的计算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只计算了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而没有考虑外来的水资源。按照张光斗的计算方法,毛泽东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因为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比北京人更少,江苏比山东、河南更少。
四、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人来了,水资源却不能带来
有人说,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太快,城市化,人来了,水资源却不能带来。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1948年北京的人口不到二百万(1,672,438人,资料来源:维基百科),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二千一百万(21, 148, 000人,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增长了11.65倍。本来不到二百万的水资源现在要给二千一百万人来分,能不匮乏吗?
但是根据张光斗和陈志恺的计算方法,面积是一个重要因素,北京面积的扩大不能忽略。1948年的老北京只有现在6个区那么大,面积只有706平方公里(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69人。宛平县、房山县、良乡县、昌平县、大兴县、通县、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和通州市都不属于北京(资料来源:建国以后北京历次行政区划调正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14/15/34476_92971350.shtml)。现在北京的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是老北京的23.24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89人。
按照张光斗和陈志恺的计算方法,老北京的水资源量只有625毫米X706平方公里=4.41亿立方米(降雨量)
4.41亿立方米X0.389=1.72亿立方米(水资源量)
人均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1,672,438人=103立方米/人
根据张光斗和陈志恺的计算方法,老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3立方米,远远低于2013年末的193立方米。
为什么老北京没有喊水资源严重匮乏,没有要求南水北调呢?这就是黄万里所说,老北京靠的流经北京的河流所带来的外来水。
五、历史上北京的水资源条件相当不错
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金朝皇帝看中的就是北京水土条件。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之后北京又成为元明清的首都。如果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皇帝们会选北京做首都?
有人说,世界上许多首都都是大江大河的儿子,泰晤士河的伦敦、塞纳河的巴黎、施普雷河的柏林、莫斯科河的莫斯科、维斯拉河的华沙、尼罗河的开罗、湄公河的金边、红河的河内、恒河的新德里和达卡、大同江的平壤、汉江的汉城、多瑙河的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北京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其实北京境内贯穿五大河,有永定河、拒马河、潮白河、北运河和蓟运河。以伦敦的泰晤士河为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04毫米,与北京地区相仿,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还不如北京的一条永定河。
六、永定河、潮白河的水到哪里去了?
1948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选定北京作为首都,也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永定河平均每年的流量为20.2亿立方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保证北京的供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水库。官厅水库的总库容21.9亿立方米,后几经扩大,现在的总库容为41.6亿立方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密云水库坝址处平均每年径流量为20亿立方米。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潮白河上修建密云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密云水库设计年入库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
无论是官厅水库还是密云水库,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但是五、六十年过去,2013年北京共消耗的36.4亿立方米水中,本市地表水供水只占3.9亿立方米。人们不禁要问:永定河的每年20.2亿立方米的水到哪里去了?潮白河每年20亿立方米的水又到哪里去了?拒马河的水到哪里去了?北运河和蓟运河的水又到哪里去了?
都说建设水库大坝不会改变河流的总流量,那么永定河、潮白河的水到底到哪里去了?北京的不幸,不在于它是不是大江大河的儿子,而是儿子不知道大江大河的40亿立方米水到哪里去了,而非要到两千里之外去调10.5亿立方米水。如果说调来10.5亿立方米水是“功在当代”,那么不知道40亿立方米水到哪里去又该当何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