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

去年12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充满数字和抽象的鼓动性话语的口号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大戏中处于核心位置。这些像施展魔咒一样念出的口号旨在赞扬领导人,劝导民众,抨击敌人。不过,就像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增添的那套说辞显示的那样,共产党口号的魔力往往通过可灵活演绎的含糊性来发挥作用。
 
去年12月中旬发表评论时,习近平提出了四大工作重点,而党媒最近称赞他当时所说的“四个全面”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中国东部的江苏省视察时,习近平称中国必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自上周以来,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称赞“四个全面”为中国的未来提出了创见性指导。在措辞显得异常和谐的网络评论中,民众纷纷表示自己很高兴,终于有了“四个全面”来指明前进的道路。学者们也响应号召,赞美习近平是“中国大国道路的设计者”,正在完成马克思和毛泽东设定的路线。
 
要想了解这波精心安排的赞美热潮中蕴含的玄之又玄的腔调,不妨看一段更长的引语。
 
《人民日报》发表了系列评论,其中一篇同时出现在其印刷版及网站上的文章称,“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文中还写道,“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这种枯燥的多重排比经常出现在中共领导人的讲话中,有时会让外界颇为困惑。当然,“四个全面”在中文中读起来比英文简明,其内容是大致总结了习近平的繁杂议程: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整顿存在缺陷的司法制度、清除共产党权力面临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挑战,以及根除腐败。
 
可是,有关这些既定目标的乏味口号为何会弄出如此大的动静呢?
 
要想找到答案不能仅靠探寻词句的确切含义或目的,而是要将此类口号看作一种手段——可以帮助中国领导人在应对不断变换的当务之急的同时维持一种不可战胜的光辉形象。与阐明政策相比,这更是一种迂回和省心的手段,使得党的领导人能够以论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为掩护,悄然调整工作重心。
 
“我觉得他们在试图抓住现在看到的四个基本矛盾,”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负责人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说。“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允许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决策过程中调整这些概念的内涵。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具有策略性的口号。”
 
习近平延续了中国历任领导人均要提出标志性口号的惯例。这些口号在一定程上展示了一种自信而坚定的权威形象,就算信心和政策都有出现动摇的时候。
 
在习近平之前担任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的前任江泽民则提出了“三个代表”,在这之前还有“三讲”。邓小平起初喊出了“四个现代化”,后来又加上了“四项基本原则”等众多广为流传的口号,并设法将它们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认为,就像这些口号一样,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也具备调整重心来驾驭政治风浪的能力。林培瑞曾出版过一本研究中国政治语言的专著。
 
“它的具体含义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目的,”林培瑞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反正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哪怕它的意思并不清楚。实际上,这样的口号过去和现在都是在提供一件理论武器,你可以利用它来指哪打哪。”
 
受到文言文的格律的影响,这些口号带有一定的节奏感。林培瑞说,这也可以“增添某种振奋人心的效果”,而使用数字则为口号加持了一道确凿无疑的科学真理般的光环。
 
“它们把结果确定下来。一二三四条——让你来被动吸收,这就行了,”他说。“这类口号有一种无所不包的感觉,好像如果你掌握了这些东西,你就掌握了一切。”
 
而习近平“四个全面”理论的提出时间和形成过程,则让外界看到,为了给执政营造一种神圣之感,这些程式化的中共口号是如何精心炮制和修改出来的。
 
实际上,习近平最初只提出了“三个全面”。
 
在宣布自己的这项重磅理论之前,习近平在过去的一年里十分忙碌:他试图把打击官员腐败的大范围行动和促进经济调整结合起来,同时辅以大力打击异见和意识形态上的异端。一些评论文章称,习近平想要提醒官员和民众,他有一套成熟的议程,不仅限于清洗违法乱纪的官员。
 
“大家拍手叫好的同时,有人却担心了起来,”中共旗下的《中国青年报》的网站上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执政党下一步的战略是什么?”
 
的确,当习近平去年首次提出他的“全面”理论时,第四个“全面”,也就是有关持续进行中的反腐运动的内容并没有包含其中。去年11月初在中国东部的福建省调研时,习近平提出了前三个“全面”。不过,这套内容很快经过了修正——他本人及幕僚似乎认定,如果不提反腐,可能会向公众释放错误的信号。
 
12月,在江苏调研期间,习近平完整地提出了四个全面,加上了从严治党的承诺。如果说这个变化看起来有些突然,中共的宣传工具可并没有措手不及。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的转变意蕴深邃,”来自中国北方邢台市党委的一名评论员这样阐释。他还称,“四个全面”的提出让“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一些人猜测,习近平可能想把“四个全面”纳入中共党章和国家宪法,作为他对官方意识形态的根本贡献,就像胡锦涛和江泽民的做法一样。不过,习近平有十年任期,现在就这么做可能为时过早。
 
然而,这项新的中共理论将有助于提升习近平个人的形象,并且进一步淡化前任的影响。上周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五篇阐述“四个全面”的评论文章中,毛泽东的名字一次也没有被提到,江泽民和胡锦涛也踪影全无。邓小平被一带而过地提到一次。习近平的名字出现了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