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者克鲁明(Paul Krugman)对中国向来不客气,早在九十年代中已开始质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多多,难以持续。前几天他在纽约时报专栏谈到中国政府「暴力救市」行动,语调更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单是「China’s naked Emperors」(中国版国王的新衣)这个标题大概已教北京官员面色一沉,觉得受侮辱冒犯。
以为能掌控股市
根据克鲁明的分析,经济好景时,很多国家官员都会患上「自恋狂」,认为GDP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改善都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英明神武所致。很快,官员们还会认为什么经济情况、问题都能解决,一切尽在掌控中。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爆破前,大藏省及其他经济官员都洋溢着这股「I know best」的味道,不把股市、地产市场逆转放在眼内,相信自己掌握了经济承续发展的规律,不消三几个回合就能重振日本经济,回到战后三十年的盛况,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可是,泡沫爆破二十五年过去,日本经济却在日本产经官员的进退失据中不断萎缩,非但没有再现盛况,反而成了亚洲经济病夫,直到年前首相安倍晋三扬弃官员们谨小慎微的政策,放手一搏大力改革才令经济有一点点曙光,但能否真正走出困局仍是未知之数。
克鲁明认为,中国政府今次「暴力救市」反映的也是这种「I know best」的心态。他们要向股民、人民以至外界表示,经济所有环节包括股市都在自己掌控中。所以即使内地股市估值仍处于相当不合理的高水平,北京官员仍禁不住连番出招救市,一方面确保股市不会像发达国家股灾那样崩盘,另一方面向股民、人民表明官员及国家队战无不胜,随时按长官意志舞高弄低股价。可惜,从成绩来看,「国家队」入市一个月,内地股市没有丝毫搞活了的迹象,而是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成交大减,指数距离4500点目标甚远。北京官员们因此尴尬不已,只好不断加强政策、执法力度,限制沽空沽货,把不少交易商及平台关掉,甚至把调查之手伸到香港来。此种种慌不择路的做法既反映官员手忙脚乱,也显示他们其实对如何管理股市及应对波动毫不了解,只是在「打肿脸子充胖子」。这正是为什么克鲁明以「Naked Emperors」(没有穿衣服的国王)来形容他们。
失面子沦为笑柄
克鲁明的分析当然有道理,向来英明神武的官员当然怕在股灾中失去面子,失掉头上无所不能(Omnipotence)的光环,成为民众的笑柄。不过,面子只是官员们胡乱出招、药石乱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处于盛衰转折期,原来的快速增长阶段已成过去,人口红利及大量闲置劳动力可以动用的优势已消耗殆尽,往下来经济增将会显著放慢,并需要大量痛苦的改革才有可能渡过难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官员更需要保持他们「无所不能」的神话,以稳住企业、人民的信心,以免投资、消费同时收缩带来像日本的停滞情况。
事实上较早前在苹论中已指出,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快速成长靠的是调动了大量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投入市场,再加上超高的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带动,消费则被大力压缩。但到现在中国人口红利已用了八八九九,新增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口老化则骤然而至,这一方面削减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抑制了消费增长。至于投资,内地多年来大幅扩展基建及房地产,已开始出现投资过度的情况,产能过剩,楼房空置变得越来越普遍,再要找到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已不容易,更不要说再靠投资带动经济。换言之,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两大动力要不是减速就是开始停摆,要确保经济维持一定增长不容易。假若连对政府及官员的信心也失掉,企业、民众即使不致立时大举走资避过风险也肯定会撙节消费,减少开支以应付经济逐步走下坡的漫漫寒冬,最终加剧中国经济调整的难度及痛苦。
为了稳住市场及民众信心,北京政府及官员自然要出尽九牛二虎之力救市。但从过去一个月的来看,中国政府真有技穷之叹,股市越救越死,看不到起色,并逐步削弱民企、企业对政府的信心。当内地民众及企业发现政府原来是「国王的新衣」童话中的国王时,他们肯定加速用脚投票,令股市以至实体经济进一步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