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法律系副教授、占中发起人戴耀廷)
 
民主思路最近进行民意调查,发现有41.9%受访者自称是倾向中间派,而倾向民主派及建制派的受访者,分别有28.4%及11%。另外,被问到香港是否需要一股温和中间力量时,有69.3%受访者表示需要。不少受访者认为温和中间力量有利推动互相尊重政治文化、避免社会撕裂,并可以和中央沟通。
 
这结果与过去民主派和建制派在立法会选举中得票的比例有分别(大概是5.5:4.5),也与我上星期的文章说香港分为了蓝、白、黄三营,而各自的比例是4.5:1.5:4有分别。这些结果虽有分别,但未必有冲突,因大家所要掌握的意向并不是一样的。立法会选举涉及候选人、策略性投票等其他考虑,故不能凸显中间派这选择。我上星期的分析主要是以政改时人们对「袋住先」的取态为依据,而当时因只有接受与否的选项,中间派这考虑点也不能凸显出来。
 
不过,民主思路这调查也有问题,何谓中间派并不清楚。若中间派是指支持推动互相尊重、避免社会撕裂、愿意与中央沟通,那么我也会认为自己是中间派,虽然中共及建制派必不如此认为。我也相信,按我上星期的分析,起码在蓝营中,B3和B4都可以是中间派。白营的W2、W3及W4都肯定是中间派。连在黄营内,不少Y3及Y4都会是中间派,甚至是Y2中也可能有中间派。
 
我一直相信要减少冲突、增加沟通、互相尊重,甚至与中共谈判是解决纷争的方法。问题是中共一直以君临天下的态度,不愿意与不同意见者对等对话及谈判,那才会迫使温和如我之流,在2013年初提出占领中环,去制造社会张力以迫使中共对等对话和谈判。我们到现时虽还未成功,但我也看不到只是坐着等,希望中共一天会自愿对话,就有望达成得到普选的目标。
 
回望2014年占领发生之前的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831决定所针对的并非泛民中支持占中的,实是针对中间派。在622民间公投后,我们已凝聚了强大的民意要求公民提名,当时中共立刻动员香港的建制力量作出平衡,那时候其实是中间派的最好时机。若没有831决定,中间派有很大机会在两种极端意见之间寻求到一个中间、过渡方案,有可能取得比622民间公投的公民提名方案更大的公众支持,那时候中共会是难以拒绝的。但中共就是连这种中间方案也不能接受,才以雷霆万钧之势,作出831决定,绝了中间派的机会与希望,也绝了香港民主普选的希望。
 
没实力难与当权者谈判
 
到最近的港大事件,被打击的对象是陈文敏教授。他虽与泛民中人相熟,但怎样算,他都肯定是中间派。温和如陈教授,当权者也容不下,要力阻他成为港大副校长,我们就可看到在现今的政治形势下,任何人只要不表明向中共效忠,他们就会被视为敌人。在香港现在社会撕裂的情况下,中间派其实已没有位置可站。只是空谈与当权者对话沟通,那只是一厢情愿。若没有足够的政治实力作为背后的支援,中间派难以奢谈与当权者对话及谈判。
 
因此,香港的确是需要中间派的,但这个时候,中间派若放弃抗争,其实是放弃最有用的方法去实践他们的信念。在现今形势下,中间派不能不也参与抗争,因只有凝聚起更强大的抗争力量,中间派才有望在将来发挥最大的作用,中间派的作用就是他们在抗争中仍能保持理性及平和的心态,与不同的抗争力量保持联系,到当权者终于接受政治现实,愿意进行对等的对话及谈判时,成为把不同利益及意见者,及把当权者与抗争者连系起来的桥梁。故此,我相信我也是一个真正的中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