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年前江泽民主动找董建华握手后,中共总书记找谁握手,已成为传媒观察其属意的特首或接班人的风向标。香港特首、中共政治局常委明年都将换届,习近平去年找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握手,今年找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握手,自然引来疑似钦点的揣测,但在中共政权合法性面临挑战之际,习握手反而凸显中港接班人面对重重危机。
1996年1月26日,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接见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时,「众里寻他千百度」找董建华握手,董建华自此成为首届特首的大热门,其后也顺利当选。江握手自此成名,如今在香港特首换届、中共展开十九大人事布局之际,每一次的习握手都备受瞩目。
去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投行成立仪式,入场时主动伸手与曾俊华握手。香港舆论惊呼曾俊华荣升习握手、特首选战提前开打。诡异的是,本周三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也传出习近平离席时「只跟一名政治局委员握手」,孙政才也就此成了习握手,似乎取得晋身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接班人的资格。
过份演绎握手无聊当有趣
中共的权力交接从来都在铁幕后进行,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的肢体语言有时的确是某种政治表态,但有时不过是传媒的过份演绎,甚至是无聊当有趣。 2005年5月,署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到北京出席财富论坛,胡锦涛与他握手11秒,而胡与澳门特首何厚铧握手8秒,竟有传媒称这是中央挺曾的表示。至2007年4月,曾荫权北上接受第三届特首任命,与胡握手10秒,又有亲北京传媒解读为中央挺曾一如既往。
习近平与曾俊华握手是在传媒众目睽睽之下,被说成是挺曾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把习握手等同于江握手,当曾俊华是习近平钦点的唯一特首人选,未免言过其实。更令人不解的是,习近平与孙政才握手并非由传媒拍摄到,而是由现场人士向亲北京的网站发布消息,如此「泄密」未免令人质疑是造王者有意为孙政才造势,还是有人提早摆他上台、让他成为公敌?
曾俊华、孙政才是不是习近平属意的特首人选、接班人,信与不信都可以找到诸多理由,难有断论。可以确定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政府都面对认受性、合法性危机,而香港特首经中共领导人指定、再由小圈子选举确认,中共领导人经幕后权斗产生再由党代会确认,同样缺乏民意基础、缺乏施政权威。
权为民所赋才可有效施政
一方面,社交网站、自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中共对舆论的垄断,小圈子选举产生的特首和中共领导人逃不过公众舆论的质疑和施政监督。另一方面,如此产生的特首、领导人,其对手也不会就此低头认输,反而可以打民意牌,借各种问题发起挑战,甚至在选举期间就展开泥浆战,不断曝光对手黑幕或抹黑对方,令政权认受性、合法性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
中港两地的领导人接班危机,既是领导人的秉性、能力问题,更是制度问题。中共对美国、台湾的选举一直不以为然,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2008年以副总理身份访美时,曾公开讥笑当时的美国总统选举是「一个老人(麦凯恩)、一个黑人(奥巴马)、一个女人(希拉莉)」之争。然而,不管是老人、黑人、女人主政,只要权为民所赋,就可有效施政,就不致于出现中共「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问题,不致于出现中共高层随时在权斗中身败名裂的问题。
美国史丹福大学政治及社会学教授戴雅门(Larry Diamond)近日来港演讲时表示,若中共不实行民主改革,或在十年内倒台,香港或较想像中更快实现民主。中港两地是同步实现民主化,还是香港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主动权似乎都在中共手中,但港人是无奈地等候,还是更积极地抗争,相信会有不同的结局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