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北京护法的港澳研究副会长刘兆佳说,张德江今次访港跟不同意见人士见了面听了意见,对稳定及提升港人信心有帮助,也可以纾缓过去几年中港之间对立情绪。刘先生这样的解释即使不能算错也未免把中港及香港内部矛盾看得太简单化了。跟以往的杀气腾腾或当面教训相比,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今次访问在姿态上的确有些不同,有些缓和,其中特意安排酒会跟泛民主派议员会面听意见也算是释出善意,至少让他亲耳听到主流民意,听到对梁振英的种种质疑、不满及反对他连任的声音,也听到港人对李波事件、政改被扼杀的愤慨。问题是这样的姿态转变来得太晚转得太少(too little too late),对拆解中港深层次矛盾帮助不大,要挽回港人的信心更是无从说起。
港人希望透过沟通对话处理中港矛盾及政改分歧并不是今天或最近才出现的事,过去多年来一直如此,北京方面也有大量的机会、方法可以透过对话收窄分歧。可惜,北京最高层一直不愿走出这一步,反而摆出一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姿态,单方面做决定再要港人硬食。最典型的例子自然是政改及由此引发的雨伞运动。
张德江释善意作用有限
政改一役,从泛民到学者到一般民间团体提出了大量不同的政改方案,希望顺利落实符合国际社会公认标准的特首普选。有的提出公民提名,有的提出扩大提名委员会的名额及参与,有的建议降低提名门槛让不同背景及意见人士可以参选。这些方案有的较开放有的较保守,但至少朝着真普选的方向迈进,也反映不同港人的看法。可是,北京对这些民意,对这些不同的方案不屑一顾,悍然定出8.31落闸方案,不但不肯开放提名程序及改革提名委员会,还把提名机制大幅收紧,变相先由提名委员会筛选再由选民投票,令港人毫无真正的选择权。像这样的横蛮无理,港人到今天仍是记忆犹新。
到雨伞运动爆发,香港陷入严重政治危机及僵局,急需透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冲突升级。但特区政府固然无视几十万人占领主要道路的民主诉求与愤慨,只敷衍般来了一次有名无实的对话。北京同样没有展示任何听民意解危机的态度,反而杀气腾腾的说不能退让,不能任由街头抗争影响安定繁荣……还对一意强硬打压运动民众的梁振英予以肯定,认为他立场强硬坚定,政治上可靠,不会在压力下摇摆。这样的强硬态度助长了梁振英及「梁粉」们的气焰,严重打击市民对北京及一国两制的信心,令市民对沟通对话再没有期望。这又岂是张德江一次访问,摆一点点姿态可以扭转的呢?
重启政改修补中港裂痕
现时根本难以确定张德江今次访问及跟泛民议员会面是一种姿态还是有实质的松动及政策转变,也不知道所谓缓和气氛是不是为了影响九月立法会选举结果,能确定的是今次访问在改善市民信心及打破中港政策僵局的作用非常有限。
北京若真的希望修补中港之间的裂痕,减少香港社会撕裂,重建市民对一国两制及前景的信心,最重要的不是摆什么姿态或再搞什么议员深圳交流之类的活动,而是要切实改变对港的政策路线,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其一是撤换过去几年不断破坏香港制度与核心价值的梁振英,不让他连任特首,以显示北京否定梁振英的做法,以显示北京真正听取民意。其二是放弃8.31决定及重启政改。人大8.31方案明显不符合普选的真义,也不符合市民的期望,而落实真普选则是解决政制扭曲,重建政治对话及互信的关键。只有取消8.31决定,放手让港人按国际标准打造特首及立法会普选制度,市民相信北京放手让港人高度自治,是真正有心维持一国两制及香港的独有制度与特色。
没有这两方面的改变,那管张德江或习近平说什么话,摆什么姿态都不管用,都不可能重建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