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对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专门研究者,还是一般想了解那一段历史的人,何蜀著《为毛主席而战——文革重庆大武斗实录》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作者以历史研究者的素养和功力,客观、冷静地叙述了以派性武斗为主要内容的重庆文革历程,提供了一幅生动、全面、可信的画卷;作者对于文革有亲身经历,能够轻易区分什么是宣传,什么是实质,能够在文革中喧嚣的官方宣传和派别组织宣传中把握运动进程、转折的真实意图和原因;作者虽然身处中国西南,但与许多孤独思考、单兵作战的文革写作者不同,他与国内、海外的同行有密切接触、交流,对于海内外有关文革研究的概况和动向了解甚多,因此避免了一些人难免的闭塞与偏狭,视野开阔、论述中肯。

    书名《为毛主席而战——文革重庆大武斗实录》准确地揭示了文革的实质,发人深省。文革一开始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和建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和塑造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相标榜,这不但赢得青年学生和全国人民的狂热支持,而且使得全世界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浮想联翩,似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现社会公正、平等,把人性改造为绝对纯洁无私的尝试。本书揭示,文革根本与文化无关,武斗是文革逻辑的必然产物;本书还披露,武斗其实完全在文革发动者的预料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本书以翔实的材料说明,大规模武斗是在文革发动者的纵容和煽动下酿成和扩大的。

    不少人——特别是回忆文革迫害官员和知识分子的人——把文革中的武斗理解和描述为拳脚相向的殴打,对于身受其害的人来说,这是自然的,但这只是文革中武斗的一个方面。大规模的、成建制的,使用枪炮的武斗则是延续时间更长、席卷人数更多、引起伤亡更严重、破坏更大的武斗,这种武斗使厂房、商店、图书馆、实验室夷为平地,使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使冲锋在战场的青年像被收割的稻禾般成片倒地。本书对前一种武斗有所描述,更着力说明和分析的则是后一种武斗。

    作者认为,投入血腥武斗的两派誓不两立,但从根本上说并无是非与善恶之分。他们都是以“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己任,都能从“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中、文革的纲领中得到启示和根据,都能从当权的“中央首长”的指示和讲话中获得鼓舞士气的表态,都能从“无产阶级司令部”信任的某支军队、某个官员那里得到明确的支持。那么,他们到底为谁而战,伤者为谁流血,死者为谁而亡?所有的组织都宣称自己是为毛主席而战,都把本派死者加封为“英勇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牺牲的烈士”,尽管会有偶然和例外,尽管参与武斗的动因并不单一,尽管人们事后不一定坚持当时的信念,但从根本上说,他们确实是在为毛泽东而战,这就揭示了悲剧的根源。

    文革中,全国各地武斗急剧升级,派性斗争恶性发展,久久不能平息,最重要的原因是军队的介入,军队是群众组织的靠山,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权威支持一派、压制打击一派,在背后出谋划策和指挥,甚至以变相手法发枪给自己的一派。这一切,都是出于毛泽东“军队要支持革命左派”的指示,甚至“武装左派”、“发枪给左派”都是出自毛泽东之口。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丧心病狂,但其中自有政治考量和利害计算,读了这部著作,人们才会理解那些原来不可理喻、不可想象的事情。当然,尽管其中的理路和计算是清楚的,但其动机和做法仍然是丧心病狂的。

    军队在文革中的作用极其巨大,但在武斗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因为往往发生在幕后而不易为人所知。重庆的文革历程让我们得到难得的了解、研究这方面情况的机会,因为重庆驻军是“王牌军”之一,他们有恃无恐,行事较少隐晦,他们与一派组织的战友关系在全国是最明显和典型的。作者充分利用了自己身在重庆的有利条件,本书在这方面的说明与分析,将对下一步深入研究文革起到示范作用。

    何蜀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在打捞历史记忆、还原文革真实方面作出了可观的成绩,我祝愿他不断有新著问世,为他自己,为我们大家,也为下一代。